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得益于“视觉要素”的观感效果形成了深度体验。利用好“视觉要素”来呈现民生新闻内容,有利于提高民生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描述要素、线索要素、价值要素等角度分析了民生新闻“视觉要素”的构成机制,结合新媒体短平快、立体化、重细节的“视觉要素”优势,提出了描述要素“短平快”直观呈现,线索要素“立体化”全景表达,价值要素“重细节”情感升华等建议。旨在发挥新媒体“视觉要素”优势,提高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为讲好中国民生故事创造行之有效的视效画面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晓明 《今传媒》2009,(12):46-47
“民生新闻”的提法近年来颇受学术界关注。广义地说,所有为民众关心的新闻都是民生新闻。狭义地说,民生新闻由民生内容、平民视角、读者本位、人文情怀、民众话语等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3.
吴世友 《新闻窗》2012,(3):75-76
电视民生新闻及其特点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现象迅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民众生活中的问题,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现状,深受民众的喜爱。电视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目前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播后,全国许多电视媒体纷纷开办了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收视率高,老百姓很喜爱。但从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传播误区,产生了不良的传播效果。传播内容:量多而质乏电视民生新闻的  相似文献   

5.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钱兵 《记者摇篮》2009,(9):46-46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它改变了以往媒体居高临下、俯视社会的报道角度,抛弃了新闻以“官”为主、生硬说教的报道内容,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平视”社会,反映民众生活。但在全国性的“民生新闻”大潮中,我们常看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民生新闻不“民生”。换句话说,就是一些“民生新闻”本来是在为老百姓说话,但说了话以后,非但没起到好作用,有时还会产生坏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许多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遭遇发展瓶颈,出现“内卷化”特征,如新闻题材同质化、琐碎化,内容生产程式化、浅表化,传播维度单一化、单向化等.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的媒体融合实践为例,提出重新定位内容、重建生产方式、重构传播生态等几项民生新闻电视节目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淼 《新闻实践》2005,(7):57-57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值得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去关注和解决。一、民生新闻要通俗,不能“媚俗”民生新闻要通俗而不能“媚俗”,就要切实把好二者的度。有些民生新闻内容琐碎,形式流俗,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开掘;有的甚至打着民生新闻的招牌,挖空心思地变相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内容的肤浅和包装的矫饰,使得民生新闻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路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成为我国传媒界大力推进的传播新潮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理论热点。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4年到2007年10月,各种刊物发表关于民生新闻的研讨文章已近400篇。“民生新闻”不仅仅概括了媒介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了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从民生新闻的性质和内容看,它“反映民众生活,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主价值取向等内涵。”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民众呼声的反映,促进了市民对自身权益、公众利益的关注,构建了大众与政府之间沟通信息的平台,协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样式,与其他新闻一样,也是记者将收录到的事实通过新闻媒介传达给新闻受众的新闻作品,只是人们的关注点主要是放在“民生”二字上。但是,由于一味追求收视率、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道德缺乏等原因,民生新闻的“民生”在现实生活中被曲解和误读了。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民生新闻”如鼎之沸,成为电视新闻全新的实践浪潮。与传统的电视新闻相比,民生新闻在主持风格、传播手段、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较大的创新性。囿于多元化的受众需求,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多边代言和多向慰籍的使命使得其文化定位与前行态势更为复杂。本文拟从文化的视角对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素养质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要“出圈”,需用柔性传播打动人心,做到与民相亲、与心相通,而不能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说教并强加于人。近年来,三峡日报积极探索民生新闻的温度、力度、深度、角度、高度、态度、广度等七个维度,全方位、全介质、全时空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真正体现“新闻+政务+服务”,全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地市级新型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赢得观众的喜爱,大量有个性、传播风格“平民化”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然而有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平民化”表述方面的~些做法却值得商榷。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理解正确的“平民化”表述方式.才能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曾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股热浪.但当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却视之为收视率的重要砝码,致使电视民生新闻发生流变,与民生定位背道而驰,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现象.如何寻求转型和升级,重新确立传播定位,构建公共新闻理念等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电视新闻业变革为例,探析新型传播生态与...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当今各电视台已被一轮又一轮的“民生热”所席卷,内容的市井化、栏目的同质化、价值观念的扭曲化等问题凸显。本文在回溯民生新闻兴起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南方台民生新闻栏目集群的显性表征,呼吁各电视台吹响新媒体时代民生栏目创新转型的集结号,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试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么,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呢?正如“新闻”定义的众说纷纭一样,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其基本的共识,比如电视民生新闻叙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等。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着手,并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平民的视角,平易的叙述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者为中心的。长久以来,媒体的镜头大都存在两种倾向:—是“仰视”,节目“官气”太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增多、移动人群扩大,广播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成为老百姓尤其是移动人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民生新闻相比,广播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比如传播速度快、声音传播感染力强等,但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如何扬长避短?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广播民生新闻要想出彩、好听,必须遵循“民众视野、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原则,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通俗又不媚俗。  相似文献   

18.
丁大侃 《新闻世界》2013,(10):195-196
央视《新闻联播》改版后,在节目形态与语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平民视角加大社会民生类新闻内容的比重,增加了新闻现场连线以及新闻评论员机制,接地气近民生,回归了“新闻本位”,更符合新闻传播规律,观众感觉更清新,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沫 《声屏世界》2004,(12):9-11
2003年5月1日,央视酝酿长达七年之久的新闻频道终于开播,确立了境内电视新闻传播的新模式:同年10月23日,第一个以直播新闻为主的地方卫视台——东方卫视,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以强势地方卫视的身份,跨区域传播的姿态,加入到新闻资讯传播市场的竞争之中;其实在此之前的2002年元旦,一档以“民生新闻”为旗帜的地方城市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就已在江苏出现。并引发了该地区6档城市新闻节目间的“民生新闻”之战。随着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与《南京零距离》的节目样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媒体所认识与效仿,而且对传统电视新闻观念带来了革命性冲击。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种。民本”取向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内容上锁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和百姓的距离。电视民生新闻的这些基本理念正好融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言百姓事”、“说百姓话”,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成为百姓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