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讯     
<正>近日,由凤凰卫视发起、海内外多家华文媒体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奖。颜宁于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莱芜,2011年8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12月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12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  相似文献   

2.
张洁  陆艳 《科学大众》2013,(Z1):22-25
人物简介王晓东,华裔生物化学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美国霍华德-体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自1995年以来,主要致力于人体细胞凋亡的研究。200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其中包括2004年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200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08,(8):F0002-F0002
王雪梅,1968年生于重庆。1985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成为分析化学专业本科生;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分析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赴德留学。1998年回国就职于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香港裘槎研究基金资助。2005年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16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5个省市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该项殊荣.从追溯动物起源到解密大脑神经,从研发纳米材料到探索浩瀚星空,从研究优良农作物到航空特种医学,她们用青春灌溉科学之美,用科学书写人类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13,(9):67-67
陈创天院士获颁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8月4日,2013年度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Laudise奖在波兰华沙正式颁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陈创天获奖。这是中国科学家获得的首个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每3年评奖一次,最高奖有Frank奖和Laudise奖两类,其中,Frank奖奖励理论贡献者,Laudise奖奖励实验和应用贡献者。陈创天此次荣膺Laudise奖是因其在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发现方面,尤其是对BBO、LBO和KBBF晶体发现和发展方面的贡献。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颁发的Frank奖由日本科学家获得。会议举办之前,有4位在晶体生长领域卓有声望的科学家向协会推荐了陈创天。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22,(15):32-32
7月18日,在希腊雅典举办的第44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被授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国际合作奖。COSPAR国际合作奖自1984年设立,是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单独设立的奖项之一,旨在表彰为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吴季是目前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科学家。从2018年开始,COSPAR国际合作奖的获奖者还会获得一颗小行星的命名。2022年7月5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I A U)批准,编号为10118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季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96-396
李灿院士荣获国际催化奖国际催化协会于7月1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上授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国际催化奖,以表彰他为发展催化科学做出的重要贡献。由国际催化协会设立的“国际催化奖”主要奖励在国际催化领域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李灿院士获此殊荣是我国催化领域科学家迄今在国际催化领域获得的最高奖励,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得此项奖励,表明我国催化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就已开始受到国际催化界的认可和重视。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3位中国科学家获生物科学奖“2004全球…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1,(21):21-21
日前,美国材料研究学会宣布了2011年度材料研究学会奖获奖名单。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与另一位华裔科学家杨培东获得殊荣。  相似文献   

9.
2015年1月16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5个省市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该项殊荣。从追溯动物起源到解密大脑神经,  相似文献   

10.
杨洁 《科学中国人》2010,(3):107-107
<正>2010年1月26日下午,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天津的5名优秀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该项殊荣。此次颁奖典礼标志着"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二个五年计  相似文献   

11.
林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口腔系;198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在华西医大口腔医院领面外科工作,担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讲师;1990年赴德国科隆大学口腔领面外科学习,1991年考取德国北莱菌州口腔领面外科医师执照,任住院医师至1995年,1994年获德国科隆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作为引进留学回国优秀人才,应聘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口腔种植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种植学会会长、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德国口腔科医师学会会员。学科专长:口腔种植学、正颌外科学、颌面创伤学。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8日,作为国际理论物理最高奖项的"狄拉克奖",在本年度授予了华人科学家张首晟。他是第一个以理论预言拓扑绝缘体材料的学者,他的理论和实践将为信息技术带来革命性发展。这一成果让他获得了2010年度欧洲物理奖,2012年度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巴克利奖,加上今天获得的狄拉克奖,张首晟已经荣获国际物理学界的三大顶级奖项……  相似文献   

13.
倪明江,男,1949年6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首届全国青年科技奖和首届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能源系教授、燃烧与传热教研室主任,国际燃烧学会会员。中学时代的倪明江,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赴北大荒参加农业生产,后经推荐到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  相似文献   

14.
资料·信息     
2004年7月1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催化大会上,国际催化协会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支(Michele Che)教授亲自将国际催化奖颁发给中国科学家李灿院士。李灿成为国际催化奖名单上的第一位中国人,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国际催化奖是国际催化协会(IACS)设立的唯一国际奖项,主要奖励在国际催化领域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国际催化奖是我  相似文献   

15.
在2012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以下简称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外籍专家的名单中,理查德.杰尔赫然排在了榜首的位置。理查德.杰尔可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以单一碰撞条件下的基本反应及复杂混合物化学成分分析领域的显赫成就享誉世界。翻开他的履历,其所获得的奖项令人眼花缭乱,从1974年开始获奖算起,美国国家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化学奖等等大大小小的奖项超过了50多项。几乎每年都获得2至3项科学奖。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44-445,478
1 首席科学家张立德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 1939年出生。 196 4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196 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多次主持国家、院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曾获国家、院部级奖 5项 ,获发明专利 7项 ,发表SCI索引的论文 130余篇 ,国际会议邀请报告 4次 ,国内会议邀请报告 19次 ,出版专著和编著多部。解思深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4 2年出生。 196 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1983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  相似文献   

17.
韩君芳 《青海科技》2004,11(4):10-12
从1952年到2003年先后有6位科学家因在核磁共振领域的突出成就而在3个学科(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荣获4次诺贝尔科学奖,足以说明此领域及其衍生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在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目前核磁共振成像仪在全世界得到初步普及,已成为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3-23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2003年10月6日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认为,  相似文献   

19.
文明的脚步     
磁共振技术发明人去世 5月30日,磁共振领域的先驱雷蒙德·安德鲁在位于盖恩斯维尔的家中去世,享年79岁。 作为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课程荣誉教授,他由于在磁共振成像和核磁共振光谱学研究中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出名。 佛罗里达大学文理科学院临时主任尼尔·沙利文说,他是发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两人之一。沙利文说:“今天的每一家医院,不论大小,都能找到他发明的这项技术。这是对用来拯救生命的医学所做的为数不多的基本科学贡献中的一项。” 安德鲁还对用来分析分子化学结构的核磁共振光谱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是皇家学会的成…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07,(9):F0002-F0002
付玉杰,生于1967年,博士,教授。199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有机合成专业硕士学位,在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祖元刚教授的指导下于2002年获得植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完成德国海德堡大学IPMB博士后研究,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