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时候听奶奶讲,秦始皇用铁链拴着人的脚修长城,累死的人就扔到下面打地基,长城脚下垫的全是白花花的人骨。奶奶当然没有忘记用情悲意怨表明对秦始皇的愤恨,只是讲到“孟姜女哭长城,哭倒长城三百里”时,脸上的皱纹才舒展开来,我也跟着出了一口长气。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0,(13):60-60
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已久。它说的是民女孟姜,为了寻找被秦始皇强拉去修筑长城的丈夫范喜良,千里迢迢来到长城边,但范喜良此时已死。孟姜女痛哭于长城下,哭倒长城八百里,见到丈夫的遗骸后,投海自尽。为了纪念这个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秦始皇暴政的弱女子,后人在她投海的地方修了一座孟姜女庙。有人写了副对联,形象地描绘?姜女庙背倚万里长城,面对苍茫大海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3.
吴忠 《小读者》2011,(10):24-24
秦始皇抵御外族侵扰.劳民伤财.修筑了长城:孟姜女思征夫,苦泪涟涟.哭倒了长城:喜峰口之战.与日寇浴血奋战.无数铁血男儿在谢晋元的带领下保卫了长城:邓小平带头捐款.全国男女老少积极响应.重修了长城……长城是什么?长城是中国之诗,是炎黄之歌,是冲天的豪情.是引路的明灯!  相似文献   

4.
童话短路     
故事中,孟姜女为了寻夫而哭倒了万里长城,然后找到了丈夫的骨骸;但是要筑万里长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始皇岂能让孟姜女就这样哭倒长城,便命令兵士每人至少要学会一项特殊技能……  相似文献   

5.
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前550),齐伐卫、晋,回师攻莒时齐大夫杞梁战死。杞梁妻迎丧于郊,相传她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后世以讹传讹,把杞梁妻说成是秦始皇时代的人,演绎出哭长城的故事。本文试从历史史料考证孟姜女和范喜良其人其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民间传说《孟姜女》的“篓口”收得妙,不同凡响。虽然是“夫妻双亡”的结局,但读后不仅不觉得有一丝一毫的哀伤,反而使人觉得有一种回肠荡气之情激越澎湃于胸腔,平添了一身精神。其中奥妙何在,很值的捉摸。我在教学实践中,和同学们一起梳理出以下几点:一、秦始皇被孟姜女捉弄于股掌之中,好梦(要孟姜女做妃子)不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快人之心。秦始皇原用“哭倒长城八百里”为罪名判孟姜女  相似文献   

7.
秦时明月     
《红领巾》2008,(1):56-57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讲述了荆轲之子荆天明历尽艰险,最终成长为盖世英雄,并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热血励志故事。在主角荆天明的旅程中再现了建设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著名的历史事件,穿插了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8.
向日葵开了     
小雪 《新作文》2014,(4):1-1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相依为命的奶奶和小孙女。在一场强烈的地震过后,幸福的一大家子人就只剩下祖孙俩了。倒塌的房屋,破碎的家庭,奶奶的心碎了,日以继夜地哭着,哭瞎了双眼。从此,年仅七岁的小孙女—青青,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  相似文献   

9.
在修筑长城的问题上秦始皇不但没有历史功绩,而且还有历史罪责。李世民、玄烨不修筑长城,实际上只有一只手,是片面的。所谓的"万里长城万里空"是错误的。《春秋穀梁传》和穀梁学者对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不顾人民的死活、使人民没有活路、否定人民的作用,长城是会崩塌的。治本之策是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实现民主。  相似文献   

10.
Jokes and Humor     
可是老师哭了六岁的约翰娇生惯养。他的父亲知道这一点,可他的奶奶仍然宠着他。这孩子几乎寸步不离他的奶奶。他想要什么不是哭,就是闹。终于约翰上学了,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奶奶的怀抱。  相似文献   

11.
远去的背景     
炊烟慢慢悠悠飘出土屋的山墙,奶奶的大蒲扇一下一下地扇着灶火。我坐在旁边,拉着奶奶说:“我饿啊,奶奶……”奶奶用她满是皱褶的手摸摸我的脑袋:“孙子不哭,一会就可以就吃了。”然后,用衣袖揩揩汗水,用力地煽起了灶火。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表现艺术,而声乐是一种情感艺术,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这是我们应当具备的表现能力。《孟姜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离死别一个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家喻户哓的传奇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孟姜女思念丈夫、怀念丈夫、千里寻夫、知道丈夫死讯哭倒长城的悲凉场景。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高楼大厦的落地窗往外面看,能看见很多建筑。好的建筑能让人记住它,很多年也忘不了是谁盖的。比如说,长城是谁创意建造的?秦始皇。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一次,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留下像长城、鸟巢一样的建筑,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让我们名垂千古?  相似文献   

14.
长城究竟有多长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长城,开始修筑于公元前七世纪。当时中国境内的楚、齐、秦、韩、魏、燕、赵等诸侯国,为了保卫各自的领地,陆续修建了许多高大的城墙,这些城墙很长,故称之为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北方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坟前     
寒风呜咽,雪花飘舞,我跪在奶奶的坟前,用颤抖的双手给奶奶烧纸。我哭喊着:“奶奶,孙子来看您了,您不该就此撒手而去啊,您知道吗?孙子多么想念您啊”可是,奶奶永远也听不见了!小时候,妈、爸都要到地里干活,我们三姊妹几乎是奶奶一人扯大的。在夏天晚上,我们便围在奶奶身旁,缠着奶奶给我们  相似文献   

16.
原先要是把妈妈称作“奶奶”也可以吗? 也许有人这样想:扣果原先把妈妈称作奶奶的话,娃娃们也叫母亲为“奶奶”了。“妈妈”“爸爸”“奶奶”“爷爷”这些词难道是随便拣来的吗?否,这些词的产生是客观的必然。初生婴儿不会说只会哭。其实哭也是语言,只不过是极其低级的语言。有时婴儿哭是因为肚子饿了,表示要  相似文献   

17.
德比被孤儿院的奶奶捡回去的时候,被一条小毯子包裹着,嘤嘤地哭哑了嗓门。他在孤儿院里一天天长大,尽管奶奶对他无微不至地关爱,他的童年是幸福的,但同时也是孤独的。  相似文献   

18.
长城在中国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万余里,是秦始皇统一六国、雄定天下的见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其规模之大、气势之磅礴,天下无双。今天的长城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凡是来到中国的人,无一不想领略一下它的伟大;凡是登临过长城的人,无一不被它的恢弘气势所折服,正如毛主席所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读了《读者》这本杂志中的《你死了谁会哭?》一文,有很深的感触。文章记叙了“我”、妈妈和奶奶在上山去挖番薯的路上,看见有人出殡,前后左右围着许多人,他们都失声痛哭,一把鼻涕一把泪,那场面非常感人。奶奶说:“这人生前一定做了许多好事,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他送行呢?”当时奶奶还说了许多话,“我”只记得一句话:“你死了谁会哭?”  相似文献   

20.
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最早,肇始于春秋时期齐国杞梁妻哭夫崩城传说,经过一千二百年演变,女主人公由齐国无名氏杞梁妻,变为秦朝孟姜女,由哭倒齐城变为哭倒秦长城。再经过一千多年的民间文学的丰富和发展,终于嬗变为今天的抨击封建暴政,反映了历代人民道德观、婚姻观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