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志海 《科教文汇》2023,(4):174-176
如今,自上而下各级部门都在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每一位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深挖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尤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更应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探索中华各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一书是由虎有泽等联合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论文集.该书中既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探究,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机制研究》等;也有基于具体实例的分析,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践——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蒙、汉民族关系研究——以乌拉特后旗为例》等;同时,既有对古代民族文化发展的梳理,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中原文化认同意识——以契丹人为例》等;也有立足当前背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的探讨,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用“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浅析“五个认同”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  相似文献   

3.
民族院校每一名师生都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民族院校土木类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更应该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应通过结合、挖掘专业课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客观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大国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运用机遇和应对挑战的必要,也是历经自在、自觉、自为发展历程的中华民族的时代呼唤,又是我国“大一统”历史信仰的时代表达。作为一项重要系统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廓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基础性问题,为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5.
统计数据表明,在“两个大局”交织交融的背景下,青年学生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五个认同”的认知程度很高,国家归属感、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非常强,参与专题讲座和主题实践活动意愿强烈,更喜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知不够清晰,对“五个认同”表述不准确,学校专题讲座和主题实践活动较少而且单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须抓住“主线”聚焦“纲”,坚定“五个认同”,加强主阵地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和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养成,不断深化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支撑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的纽带,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培养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的有效途径。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和大肆抹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使各族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铭刻历史烙印,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在学习中树立民族情怀,推进民族团结,做民族友好的领路人,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实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概论课,对引导西藏高校大学生打牢领导根基、情感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以及科学基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因受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宗教消极影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时的有限性存在不对称、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教学载体和方法运用不够创新、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五观课”教育不够重视等困境。需要从加强组织领导、丰富教学内容,建强师资力量、创新载体和方法等方面加以破解,以助力铸牢西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民族所有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并在代际相传中凝聚、浓缩,是国家向心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认同的基础和前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融合,最终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塑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促进社会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载体,而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理应成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9.
史菲 《知识窗》2023,(4):45-47
民族院校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是构建团结文明和谐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当前,民族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质量和培训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基于此,文章从青海民族大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现状入手,对民族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4)
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发展史中,从金戈铁马到保家卫国,河套各族共同开发了生活的土地,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经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面貌。不同民族在相互交往中增进了解,加强依赖,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关系,梳理河套文化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有利于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为主,了解培育的现实意义,明确培育的基本要求,从文化润疆、国家一统、课程思政理念下思考强化培育效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的担当有着深刻的逻辑来源,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青年社会责任担当理论内涵丰富,融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内涵,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检验标准。新时代青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明德修身,坚定理想信念需要融入爱国情感,坚定劳动实践需要增强本领,秉持新发展理念,构筑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新时代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和对青年的寄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时代,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要增强青年对国家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强化青年的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和责任担当,努力构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推动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焕发青年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能激发民族奋发向上,顽强进取,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其思想内涵。构建民族精神要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民族精神构建的关键是解决文化认同问题;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要与法治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从各个视角对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均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的工作,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及其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针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五项认同机制"的有序、有效、有力的动态化实现路径,创新互联网+教育形式与手段,构建多主体参与和阶段性监控教育的新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四个认同"教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地方民族院校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的问题,"四个认同"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同时也与"三个离不开"思想一脉相承、息息相关。预科教育是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之一,预科学生是民族院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自身的成长任务,也肩负着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使命。加强预科学生"四个认同"教育,有利于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为他们的成人成才保驾护航,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4)
爱国教育与使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方向性部署。新时代下,正确把握爱国教育与使命教育蕴含的深刻内涵,对铸牢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一部分,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政治教育工程.把红色旅游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课堂、思想中,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既有利于落实教育任务,又有利于拓展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发展是新时代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多元、双向、互动并呈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以多元主体为切入点进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构建起以高校党建行政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沟通生态圈,打造情感共振共同体,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价值观念,深深的融入到了国人的思想意识中,进而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高校积极探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