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文化产业设计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在此背景下移动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系统的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准确传递给客户信息,还需要注意信息内容的表达形式与艺术性.本文首先详细描述了移动互联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然后探究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方法,最后总结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24):42-46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动模式和场景转换,带来了媒体、用户与企业社会行为的转变。数字场景时代极大地改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大大释放用户的数据潜能,重塑广告营销的媒介生态,与场景相关的营销传播如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数字场景时代,匹配俨然成为一种营销策略,广告主在深度洞悉营销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和算法对用户、内容、情境、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匹配,有效对接双边的要素和资源,以达到广告活动的营销目标并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2012年起,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就已经全面赶超电脑互联网用户,至2016年第二季度,移动应用在社交、视频、新闻、工具以及购物领域的渗透率就已经超过50%,成为广告主最为青睐的广告投放渠道之一。甚至有市场机构预测,2016年底中国移动端广告规模将全面超越个人电脑端,占互联网广告支出的56%,2017年将进一步占到67%,达到1881.9亿元.  相似文献   

4.
提起移动互联网营销,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短信广告",然而移动终端性能的不断提升、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和AR(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给移动互联网营销带来无限可能。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优势截至2011年Q3,中国3G用户突破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提升,预计到2013年,  相似文献   

5.
周睿 《出版科学》2015,(6):75-79
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介的品牌影响力积淀,新媒体产品的商业模式与体验创新成为品牌成功的关键.本文立足新媒体适应于"互联网p的发展局面及其媒介特征,分析新媒体品牌构建面临的机遇,以及用户体验与品牌空间的关系.以新闻资讯App为例,提出适合于该类产品的形象识别构建的"图—文—页"基本设计要素体系.针对这三类要素在App界面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环节的应用总结其创新设计要点,从而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品牌形象设计提供建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梳理了关于长尾理论的文献,认为长尾理论能够应用于与互联网技术发展有关的行业研究.再以移动广告领域作为分析对象,本文拟将移动广告按特点分为诱导式广告、图文硬广和软文广告.对不同类型的移动广告进行分析,认为软广和社交推广符合长尾理论的"尾部",并从这两类入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提高移动广告转化率的方式有:挖掘小众用户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吸引用户注意力,以场景为中心投放.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中国互联网网民已突破了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也已超过了3.2亿.庞大用户规模造就了日益庞大的市场,中国新媒体市场各细分领域都在不同程度地增长.从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54.6%,环比增长38.9%,而手机广告市场同比增长超过了260%.  相似文献   

8.
核心阅读:女性在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中所占比重和重要性愈发提升,不论从用户规模、使用程度还是消费能力来看,移动互联网女性应用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近年来,专门针对女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及其相关服务迅速发展壮大,如何吸引女性用户、抓住女性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优化用户群体结构的战略路线之一.  相似文献   

9.
曾光  肖启亚 《青年记者》2017,(5):102-103
iRe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端视频用户规模达到4.31亿,同比增长26.4%,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规模将接近7亿.从全球来看,根据Cisco Systems的调查,到2018年视频将在全球互联网流量中占80%到90%,消费者不仅在YouTube等视频平台收看视频,还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平台收看视频.也就是说,随着全球移动流量的增长,移动端视频用户规模变大,用户接触视频媒体的习惯正在改变.同时,随着社交媒体信息流广告在网络市场中的比重加大,信息流视频广告的前景普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0.
刘越 《传媒》2013,(7):15-18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成长之势迅猛,成为信息通信领域令人瞩目的焦点与发展变革的亮点。特别是随着3G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在全部移动通信用户中的比例大幅提升,流量规模和业务收入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通信业最重要的动力来源。本文试图通过一系列移动互联网相关数据,为读者解读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整体面貌。文中图表数据均来自工信部及其所属电信研究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移动阅读时代下用户的阅读习惯、偏好以及对数字出版内容和形式的需求,致力于提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出版用户体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用户在移动阅读中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洞察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结果】用户在移动阅读时代更注重阅读的便捷性和个性化,并对数字出版的互动性和视觉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结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出版的用户体验需求在不断变化,尤其强调阅读的便捷性、个性化、互动性和视觉效果,数字出版行业应针对这些需求进行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广告面临严峻挑战,广告产业将面临自印刷技术普及以来最大的变化。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下,"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本文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广告理论体系、概念内涵、产品特点和运营思路——"微广告"。本文重点论述了"微广告"移动化、互动化、分众化的概念特征,在此基础上,建构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以多维化、迭代性、分组交换为特征的"微广告"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3.
阮京文 《传媒》2013,(7):19-21
就整个产业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到底有多重要,其实已经不是现在需要讨论的重点。今天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如何?下一步,移动互联网发展将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阶段?用户行为变局:流量转移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新闻实践》2013,(10):79-79
8.2亿 京华时报8月27日讯: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2亿户。今年以来。我国3G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0093.5万户,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82亿户,其中3G上网用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比重达到305%。  相似文献   

15.
於流芳 《传媒》2015,(11):71-72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媒介终端的移动化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深刻变革着媒介信息承载的状态和媒介信息流通的手段,社交媒体的博弈最终指向了具有黏性特征、将碎片化的用户串联在一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探讨了全媒体视阈下用户在微信传播中所构建的互动仪式诸要素,用户对微信等社交媒体依赖的本质在于用户在其提供的模拟情感情境下获得了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  相似文献   

16.
移动广告在两年间的高速发展,不仅仅造就了开发圈一批活跃大军,连众多品牌也禁不住这小小标志的魔力,希望借此架建一条直通消费者内心的通道。然而这代表品牌另一种存在方式的新尝试,如何打开用户的认知以及获得用户时刻追随?我们不妨来看下近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移动营销峰会上,国内移动广告平台领航者帷千动媒与全球最大的移动广  相似文献   

17.
移动端新闻平台信息设计要素对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研究移动阅读背景下新闻平台界面设计要素对信息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设计优化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控制移动端新闻平台界面中3个重要因素--信息密度、图文结构、文字粗细,采用行为及眼动实验,并结合主观满意度问卷,考察不同界面要素对用户信息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结果,对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其影响机制。[结果/结论] 移动端新闻信息平台中信息密度、图文结构、文字粗细3种界面设计要素的交互作用显著,且信息密度对用户的主观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视觉搜索效率最优组合为上文下图、低密度、细体组合。  相似文献   

18.
张铭珊 《视听》2016,(6):13-14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终端、网络基础设施规模持续稳定增长,H5广告日益成为新媒体广告的一个重要传播形式。本文基于对H5传播条件、传播的特征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要提升H5广告的精准传播,应在技术上打造流畅互动体验,广告文本信息上巧用广告文案打造情感营销,在传播中克服技术短板,脱离单一的媒介平台独立传播。  相似文献   

19.
图形设计是把不可见的、抽象的创意思维视觉化的过程,并依据设计的目的,把所需要的视觉元素进行变形、组合,使各个分散的视觉元素形成互相关联的视觉符号体系,进而通过这一视觉体系进行相应的广告内涵传递。在平面广告中图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平面广告中图形设计的审美特性及功能特性进行了论述,意图通过图形设计特征的描述探讨在平面广告中与图形设计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得益于移动设备的普及,支付和交互技术的实现,受众跨情境消费的习惯养成,移动O2O广告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信息联动,动态匹配用户需求,实现用户精准定位,完成了户外广告的O2O闭环。移动O2O广告的推广应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优势,快速精准地对用户行为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