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成 《档案天地》2013,(1):58-62
细分起来.身边有许多“谜团”,虽说很熟悉,很通俗,人们也找不到明晰地生活答案。不如逐个儿抚摸一遍.身前身后的“五大谜团”吧。  相似文献   

2.
“这就像下棋找不到第一步.看不清楚全盘,但是一定要走下去.走着走着就顺了.”  相似文献   

3.
彭兰 《网络传播》2005,(3):32-33
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受众时时面临着迷失的危险:他们可能迷失在时间中,因为在所谓“全时化”的新闻报道方式中.新闻绵延不绝.却常常让人寻不到头.找不到尾,更无法看到一个事件完整的发展线索;他们也可能迷失在网页这个“空间”中,在密不透风的页面上,目光四处游移却找不到可以停留的地方.在由超链接不断引导的页面跳转中.如入迷宫;他们更可能迷失在堆积如山却又缺乏真正内在联系的内容里.似乎在“牛饮”却仍然不能解渴。  相似文献   

4.
新闻专业学生为何缺失新闻敏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12月16日,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在给学生开设的新闻学课堂上,让学生把某大报上刊登的领导讲话和长篇会议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结果全班同学由于没有在素材中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全班得了零分,惟一及格的是两位旁听生。李希光说,“看来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真是越读越糊涂”,竟然赶不上那些从来没有读过新闻与传播学的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为什么失去了新闻敏感?为什么找不到新闻?为什么越学越糊涂?  相似文献   

5.
庞爱忠 《新闻窗》2014,(4):47-48
赵毅衡教授在新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提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符号泛滥’。具体表现为各种符号—物功能变动,现在都剧烈地朝符号方向倾斜”随后,他又提出:“当代社会的符号泛滥,已造成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找不到缓解这些矛盾的办法,我们面临的将是符号危机越演越烈,到一定时刻,将威胁到人类文化本身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徐梅 《新闻世界》2007,(12):35-36
他言语很轻,表情极少,称自己是“天才”,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旁人忍不住要代他谦虚一下。他满脸的严肃认真让别人的两声“哈哈”尴尬地飘浮空中,找不到自然落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冬日的一个星期五,当我从杭州城西的一个公寓小区出来,挤上回程的公交车时,已是夕阳西下。我是为采写“打造‘信用浙江’”的报道,到这里来找一家不守信用的公司的。和前几天的找寻结果一样,这些当初信誓旦旦向银行保证还款的“老赖”几乎一个也找不到,就是被记者“逮”到了也无不声明自己和前不久被曝光的企业不是一回事。“怎么办?明后天双休日找人难,报道却快截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生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抓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知图书选择为何物,有的有兴趣于未来研究某一学科,但不知怎样开始积累资料,更有甚者,到书店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到了大图书馆更不知道借哪一本书为好。真个是彷徨在书山之麓,书海之滨,找不到登越的途径,摸索在书墙的迷宫之中,找不到珍贵的知识宝藏。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说明,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时别忘了让他们学一点目录学知识。众所周知,目录学是查明、鉴定、记载、条理、介绍图书和导引阅读的科学,清代学者王鸣盛曾在《十七史商榷·卷一》指出:“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他还说过:“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  相似文献   

9.
刚开始为报纸写稿,最犯愁的事莫过于抓不到新闻线索了,总感到没啥可写。学会抓新闻线索,是我们通讯员必须跃过的第一道“门坎”。1978年,我当上了团里的业余报道员。开始时,总认为自己生活的天地太小,找不到可写的东西.有  相似文献   

10.
财经媒体和市场读者之间互动渠道的淤滞,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供需内容和方式土的错位、甚至断裂,致使期刊找不到自己的读者,读者找不到自己的期刊。  相似文献   

11.
郭俊东 《大观周刊》2012,(25):42-42,30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出现了“民工荒”、“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招不到农民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说明了我国的资拳积累仍处在数量上的扩大上,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缓慢.怎样加快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成为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来分析中国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闻圈里往往有这样两类记者:一类是有着用不完的线索、写不完的新闻,善于从常人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好新闻的“富记者”;另一类是经常为找不到线索、题材而发愁,甚至“身在宝山不识宝”,还抱怨自己所跑的区域和口子不出新闻的“穷记者”。他们之间的“贫富差别”其实就在于“新闻敏感”的强弱。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3.
强江海 《新闻天地》2004,(12):30-33
大学生“情侣”在校外租房同居,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渐成“时尚”,他们把按月交房租称之为“养窝儿”。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一些大学生的“窝儿”越换越高档,养“窝儿”费用也越来越高。本主人公李青为了住上好一点的“窝儿”,挖空心思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约网友到茶社“模拟谈情”,然后找老板拿消费提成!为了保证自己的发财计划不出偏差,李青制定了四条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4.
“硕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请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请攻读壮士学位;四年壮士学位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请继续攻读圣斗士学位,圣斗士毕业还找不到工作,请去攻读烈士学位吧。”这是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则笑话。就在2006年1月14日和15日的研究生考试结束以后,这样的伤痛又一次涌上诸多参加考试的人的心头。据教育部消息,2006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又有攀升,全国硕士生招生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报考人数为127.5万,与去年同比增长9%。然而,伴随着研究生扩招和考生趋之若鹜的却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降和毕业后就业的进一步艰难。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找,也许找得到,也许找不到。不管结果如何,最后都是分离。这一过程,似乎就叫旅行。 其实,一直以来都相当排斥“旅游”一词,特别是“游”字,轻描淡写似的感觉透着一种浮夸与虚荣。因此,我更喜欢称那种背着行囊的日子为旅行,行之所至皆兴之所至,到别处体验别人和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电视界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在开办之初总是找不到自己明确的风格与定位;经过长时间反复思考,最后,栏目制片人陈效想出一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于是,这个栏目走上了顺途.为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话,陈虻得了中央电视台台长颁发的600元点子奖.这实际上是一个栏目定位的故事.各种栏目都需要定位,不论是新开的栏目还是已有的名牌栏目,凡在观众心目中能树立起鲜明形象的栏目都是定位准确的栏目。一、定位的目的为什么要搞栏目定位?首先,是栏目自身的需求.栏目,是以特定观众为收视…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料》2006,(1):27-27
1987年费孝通在北京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做学问其实就是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问个为什么,然后抓住问题不放,追根究底,不断用心思,用心思就是思想。做学问的目的不在其他,不单是为生活,不是为名利,只在对自己不明白的事,要找个究竟。宇宙无穷,世海无边,越用心思追根,便越问越深,不断深入,没有止境。”费孝通谈“做学问”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新闻战线的新兵,刚到报社时常常为找不到新闻线索,写不出新闻而发愁。原因是:老记者们都有自己的关系户和联系单位,手里天天攥着一大把一大把的新闻线索。特别是那些“大腕”记者,报纸上的显要位置好像是他们“承包”了似的,天天都是他们写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人们渐渐地被这样的“制度”同化,感觉不到自己身上人性与良知的力量。他们与制度一道.结成一张密密实实的大网.在遏制他人良知的同时,也遏制了自己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五代人修唐史的时候,因“(唐)宣.宗以下四朝未有实录”.曾下令两浙荆楚等处“购募野史及除目、朝报、逐朝日历银台事宜、内外制词、百司簿籍上进”。(旧唐书》有关唐武宗以后的部分.因找不到当时的“实录”作参考.也只好“杂取朝报、吏牍补成之”。上述引文中提到的“除目”和“朝报”.就都是当时人对古代官报的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