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散存于民间的满文档案文献,论述有文书档案、家谱档案、舆图档案、碑刻档案、满文文献等五种,并分析这些档案文献亟待抢救的原因,提出必须增强科学抢救和保护意识,加大投入,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征集,采用先进的缩微复制技术,做好修复工作,集成出版成书,充分利用民间满文档案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满文文献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599年努尔哈赤命人创制老满文到清朝覆亡300余年的历史中,满族同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满文文献.吴元丰将满文文献分为档案、图书、碑刻等三类[1].赵令志认为:"按书写形式分,可分为老满文文献和新满文文献;按时间分,可分为后金文献和清朝文献;从文献形式上分,可分为文书档案、图书和铭刻等;按文献内容划分,则可分为历史文献、语言文献、文学文献、翻译文献、宗教文献、军事文献、地理文献、医药文献和自然科学文献等."[2]下面就满文文献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代五大连池火山啧发满文档案文献》今天能够幸存,并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曾经历了一番劫后回归并被发掘认识的过程,而劫掠者就是沙皇时期的俄国入侵者。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满族的发源地,有清一代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档案文献.虽然这些满文档案文献几经磨难,丢失和损毁不少,却也还有大量的满文档案文献保留了下来.我国虽是满文档案的主要收藏地,但也有部分满文档案文献流失到了海外.  相似文献   

5.
<正>满文木牌是清代以木牌为载体书写的满文文书档案。清入关前,在禀报事宜时常将文字书写于薄木之上,往来传递,名曰牌子。木牌形式各异,大小不一,为随时削制而成。每只木牌上端有一小孔,用牛皮将多枚木牌穿在一起,称做档子,至康熙时,木牌仍有使用者,满文木牌留存极小,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木牌共28块,木牌文字为无圈点老满文与加圈点新满文两种。此木牌是清武英郡王阿济格军中遗物,上面记载了阿济格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率满、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家档案局公布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三批入选项目。锦屏文书是本批入选的30件(组)档案文献之一,成为继水书之后贵州省的又一入选项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档案馆正在逐步探索和加强满文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部分满文档案保管单位已经开始逐渐进行馆藏满文档案数字化。本文主要探讨了满文档案数字化的迫切性、可行性及主要原则,以期促进满文档案数字化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国外学者在使用满文档案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编纂词典、编写语言教材、撰写学术专著和翻译满文经典方面。我国是满文满语的发源地,保存着最大数量的满文档案,应该从国外学者使用满文档案进行学术研究方面受到启发,提高满文档案的保护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清代满文档案看“乌什事件”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梅 《历史档案》2001,14(4):93-9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军机处“满文寄信档”中,对乾隆三十年(1765年)“乌什事件”的记载颇为详尽,而且这些档案从未公布于世,是研究“乌什事件”的第一手珍贵史料。特别是在处理“乌什事件”的过程中,乾隆皇帝对形势的发展极为关心,前前后后颁发了几十道谕旨。现就笔者接触到的满文档案及其它文献记载,对此事件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0.
张虹 《兰台世界》2017,(2):8-13
我国著名清史研究泰斗王锺翰先生说过:"不但研究清史与满族史离不开满文档案,就是研究我国其他各兄弟民族的历史,能掌握利用满文档案与不能掌握利用满文档案,出成果见功夫与否,会有很大不同和区别。"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满文档案,且以其独特性、原始性和完整性见长,是研究满族文化、清代东北地方史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1.
《四川档案》2010,(2):36-36
2010年2月22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会议评定通过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三批入选项目,全国一共有30件(组)档案文献入选,其中,四川省有“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和“清代四川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两组档案文献入选。  相似文献   

12.
概括阐述满文文献语言形式特征 ,并将其归纳为各种类型。重点表述每一种类型文献特点 ,并指出规范著录用语及所涉的部分具体文献。  相似文献   

13.
白丽 《兰台世界》2012,(8):35-36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制满文后,满文一直是清王朝的"国语"、"国书",满文档案对于研究后金和清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现有满文档案的利用作一综述,以期人们进一步了解满文档案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继2002年3月公布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文献后,国家档案局又组织了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申报工作.2003年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会上从第二批申报的近百件(组)档案文献中精选出3 5件(组)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所谓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特指《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是安徽省档案馆1962年从安徽省南部的徽州地区发现并收藏的一组土地经济文书。2002年3月,这组文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申报名录。现将这组文书的形成背景、内容形式及其价值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晏琼 《中国档案》2003,(10):12-14
2000年开始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课题研究,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发端,同时也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开展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课题主要成果之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标准细则》,从主题内容、时间、地区、民族与人物、形式与风格、系统性、稀有性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判定档案文献价值的相对标准。之所以称之为相对标准是因为任何一件或一组档案文献价值的确定,没有绝对的评价尺度。其重要程度、影响大小,均取决于与其他档案文献的比较。下面结合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文献,试从七个方面介绍《“中国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7.
曹玉兰 《兰台世界》2012,(29):45-46
《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两本诏令汇编,从文书档案选题、设置类目、拟制文书档案标题等方面对诏令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一代诏令文献的利用、保存和流传,也为古代文书档案的整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黑龙江省珍贵的满文文献资料,黑龙江大学与黑龙江省档案局开始合作对黑龙江省满文档案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经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组评选,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和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多元性的象征,是具有国家级别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遗产。受自然环境变迁与现代工业文明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正面临着老化、遗失、难以识读等诸多问题,保护工作目前进展仍很缓慢。本文在界定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统计分析,对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总结保护过程中现存问题,最后从国家层面和珍贵少数民族文献遗产收藏机构层面,对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需求进行总结:国家层面的需求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保护管理组织;收藏机构层面的需求包括入选《名录》后的保护、收藏机构协作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旨在推动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20.
满文档案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研究满族与清朝历史最真实、最直接的原始信息。在多种学科背景下,满文档案的价值也是多元化的。在民族史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发掘包括满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民族性与民族历史的价值;在满族文化史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探讨满族文化模式的价值;在民族语言学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挖掘满语内涵的价值;在旅游学视野下,这些档案有助于满族旅游项目中满族民族文化本真元素的注入,丰富满族民族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