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而成的让人产生联想的艺术境界。意境型问答题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最常见的题型。该题型的提问的一般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泾溪[唐]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1)这首诗揭示了什么道理?请用成语或名句把这首诗的内涵表述出来。(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具体说明。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赠花卿~([注])[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花卿:名花惊定,剑南节度使崔光远的部将,曾参与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之乱,因而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相似文献   

3.
意境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酋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第一,描绘诗中的画面;第二,概括氛围特点;第三,分析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春风吹》教学实录及评析陈永红执教刘文艳评析教学过程师:昨天,我们初学了课文,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什么?生:这首诗讲了春天的景色。生2:这首诗还讲了春天到了,小朋友们去种蓖麻,种葵花。师:说得好。春天有哪些特点?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小朋友可以干什么?这...  相似文献   

5.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题目是——生:(齐)《有的人》。师: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参加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活动之后,回到家里有感而发之作。既然是一首诗,那么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时 一 课前交流,熟悉作者 1.同学们,还记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吗?一起背一背。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三首诗,请同学谈谈初读这三首诗的感受。 生: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生:每首诗的三四联都让人觉得非常悲凉。 师:三四联其实写的都是景物,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悲凉呢?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写景抒情。大家思考一下:这三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板书。要求用一个字填空)  相似文献   

8.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南春 寇准 渡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苹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来归。(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师:(放《新年好》音乐)这是一首我们很熟悉的歌曲,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板书:春节)  相似文献   

11.
这首歌原曲本是一首华尔兹舞曲,叫做(《In Other Words》,1954年由BartHoward创作?1962年经Joe Hannel改编后大受欢迎?而爵士女歌手Diana Krall随性的现场演唱版.则给这首被翻唱和重新演绎了无数次的歌曲,赋予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1)Let’s chant: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这首chant学生已经学过,都会念,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奔向主题holiday。)  相似文献   

13.
回文诗     
《辅导员》2010,(3):60-60
如图所示,有57个字组成了一首能够反复吟诵的回文诗。请问,这首回文诗该如何读呢?  相似文献   

14.
重点点击】“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解决方案】母亲兴奋地嚷着“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父亲的评价是这首诗糟糕透了”,我听了“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几年后,我再看这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难点提示】不管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是否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解决方案】母亲的赞扬…  相似文献   

15.
陈瑶 《文学教育(上)》2008,(18):109-10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让古往今来多少怀才不遇的人士嗟叹不已,与之产生共鸣。这首诗有何独特之处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有13套试卷的古诗鉴赏题涉及修辞格。有的试题是直接考,设问方式为:①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四川卷)。②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辽宁卷)。③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广东卷)?  相似文献   

17.
金娜 《学语文》2008,(2):13-14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节日的风俗更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同学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节日?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两个字,会写“繁”“漫”“灭”等8个字,理解“永不漫灭”“思潮”“风雨”的意思。2.朗读背诵三首短诗,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3.体会诗歌的情感,联系自己的感受,练习写诗句。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读诗学词1.复习导入,对比区别。谈话交流:本学期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这节课我们学习《短诗三首》,这三首短诗,不是古诗,而是现代诗,现代诗是怎样的格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三首短诗。  相似文献   

19.
毛金秀 《甘肃教育》2008,(11):57-57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只用寥寥数语就写尽了游子之思,凄清的情思幽幽地迂回于字里行间,这久久不绝的凄清成就了这首元曲独有的美学色彩——凄美。那么,这首小令因何能写绝了凄清呢?  相似文献   

20.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