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二”配备是古巴女排对传统“四·二”配备阵容的创新 ,是国际排坛对阵容的一种新的称谓 .分析“六·二”配备的内涵、特点及要求 ,结合古巴女排的赛场运用做一比较 ,提出了中国女排短期内不便运用此阵容的建议 .  相似文献   

2.
《简·爱》这部具有经久性魅力的作品,追寻其原型,属于“灰姑娘”系列或“灰姑娘”童话的变体。将二者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情景设置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对灰姑娘原型的巧妙运用。然而女作家并非简单的模仿和继承,而是对“灰姑娘”的原型意义进行了增殖和扩充——对传统文学中的叙述模式、女性角色定位及两性关系描写的突破,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开放·体验”德育立足于开放的思维,通过受教育者的亲身体验来形成和完善德性,以情境、体验、指导为结构要素。阐述“开放·体验”德育的基本含义,提出“体验”的主要类型,介绍学校如何通过“开放·体验”德育模式结构开展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她在中国的历史上起着重要的、若干个转折点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 ,也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她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的斗争 ,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庄子·逍遥游》中的“摶”字有的版本认为应写作“摶”,但也有的版本认为应写作“搏”?疚拇影?本、字的形音义、刻版及书法中常见的构形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产生“摶”和“搏”分歧的原因是“摶”和“搏”形体相近,在书籍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讹误;同时又从文献的注疏和引用等方面进行论证,从而认为在《庄子·逍遥游》中应写作“摶”。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动·之·名”结构是一种歧义结构,语法界向有分歧,我们支持一分法,即“动·之·名”就是一种双宾语结构。汉语无论古今,都有一个特点,即结构关系简单,而语义关系复杂,“动·之·名一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从结构关系看,它只有一种,即“动·宾1·宾2”而它的语义关系则多达十种。  相似文献   

7.
对汉语双宾语结构的历史发展、分类、“动·之·名”结构、“动宾式动词 +宾语”、以及双宾语结构研究中的理论运用的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8.
以“9·11事件”为契机 ,俄美关系一改从前的分歧严重、矛盾重重的局面 ,步入关系亲密的所谓“蜜月”时期 ,俄美交好成为当前国际局势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9·11事件”之后 ,尽管俄美发展关系具有很多有利条件 ,但是根本改善两国关系还存在许多问题 ,两国成为真正盟友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内 ,两国关系的这种“既不是敌人 ,也不是伙伴”、“既有斗争 ,又有合作”以及“相互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面”的基本框架仍将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传授·训练·实践”这种德育工作模式,可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载体。文章从“抓学生的德育认知、行为规范化和德育成果的内化”三方面论述了运用“传授·训练·实践”模式实施养成教育的流程和实效。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深刻总结建党 80年历史 ,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念 ,堪称理论创新的典范。本文从 6个方面对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的创新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卓菲娅·丽莎与汉斯立克在音乐美学思想上的对立 ,其焦点问题是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看法上的根本对立。爱德华·汉斯立克为了使他的“形式”即内容 ,内容即形式”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提出了所谓“精神内涵”的概念范畴 ,其实是指一种幻想力 ,这与康德所说的“天生的心理能力”是一脉相承的。丽莎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美学一般原则的基础上 ,探讨了音乐本体的特殊规律 ,提出了艺术“主题”的概念范畴 ,并在此基础上 ,揭示出“音乐主题”的本质内涵 ,从而使她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取决于内容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二八”淞沪抗战与长城抗战为局部抗战之两大高潮。二役皆因日本扩大侵华而引起,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方针,终以签订停战协定而结束。不同之点在于:“一·二八”之役,日本为掩护“满洲国”之成立,以攻为守,而长城之役,纯为进攻,为日本进一步侵占华北之先步;“一·二八”之役,前方第十九路军将领抗战主动坚决,热河防卫、长城之役,靠国民政府之督导部署;长城之役规模更大,牺牲更重;塘沽协定比淞沪停战协定对中国的危害更大。热河沦陷后,蒋介石是在北上听取华北将领的汇报意见后,才作出批准张学良辞职之决定的。张学良辞职下野,反映了当时全国的呼声,是对其“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主义的总清算。断言蒋介石为转嫁热河沦陷的责任,落井下石,逼张学良辞职,此说未必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4.
由蒙古族当代文论史家巴·格日勒图教授主编,国内外近90名专家学者参加编撰的蒙古学大型辞书《蒙古学百科全书·文学卷》2002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被蒙古学界誉为中国蒙古学研究标志性成果的《蒙古学百科全书》(该大型学术辞书由20个分卷组成)的分卷之一。150多万字的文学分卷汇总了历代中外蒙古文学研究成果的精华,完整地汇集了蒙古文学百科知识。它的出版添补了国际蒙古学的一大空白,并将对国内外蒙古文学研究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学术性、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编撰队伍阵容强大。国内蒙古学著名专家特布…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同名主人公马丁这一超人般的艺术形象 ,是作家超人思想的显现 ,是作家的“自画像” ,是一曲知识分子深深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有千百万劳动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为穷困所迫,1897年,杰克·伦敦(JackLondon,1876—1916)与其他淘金者一起到阿拉斯加淘金。他从这次经历中搜集了丰富的素材,创作出数十篇反映阿拉斯加淘金热时期人和动物艰苦生活的作品。这些故事揭示了“财富是由血汗换来的”这一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哈萨克作家朱马拜·比拉勒早期的小说创作为参照,着重论述了近期(90年代来)小说创作上的变化,即以往专注的“寓言”式的动物系列题材转向现实题材,由“隐蔽意义”指向现实意蕴,以及具体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陈镜湖在20世纪初被誉为“热河四杰之杰”。“五·四”时期他即投身于救亡爱国运动,后逐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在北方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同时陈镜湖又是热河、内蒙古地区的早期革命活动家,是该地区党组织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20.
1926年2月苏联布勃诺夫使团访华,对当时的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使团参予处理了著名的“三·二零事件”,其处理方针典型体现出了联共(布)、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即从苏联利益出发,竭力维护国共统一战线,压制中共推行对蒋介石妥协退让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