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散文大家苏轼说:“文以反常合道为趣”。 所谓“反常”,就是出乎人们一般的常情、常理,一反常规,一反常态而行之。是写人物的反常之举,写故事的反常之情、反常之理,以深化文章主题,强化作品艺术效果的一种写作技法。古人所说的“写反面”,“反其意而用之”,现代作家所赞赏的“反弹琵琶法”都属此例。  相似文献   

2.
逆向思维是一种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已知",也就是从未知出发,转化问题,步步逆推,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数学教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运算、思维都具有可逆性,数学知识的这种可逆性的客观存在,要求学习者逐步具备心理过程的可逆性.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时帮助学生实现由顺向到逆向的思维方向的重建,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能力,其不仅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以后也能转换为学生生活实践中的一种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3.
逆向思维是一种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扰"已知",也就是从未知出发,转化问题,步步逆推,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数学教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运算、思维都具有可逆性,数学知识的这种可逆性的客观存在,要求学习者逐步具备心理过程的可逆性.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时帮助学生实现由顺向到逆向的思维方向的重建,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能力,其不仅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以后也能转换为学生生活实践中的一种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常会用"反常法"这一作文技巧,来达到使文章曲折生动的目的。所谓"常",是指常情、常理,就是读者心目中的习惯之情、熟悉之理。"反常",就是置读者心中的常情、常理于不顾,反其道而行之。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使文章主题表达得更加深刻。古今中外很多有创见的写作者,都十分注重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力求以"反常"的构思、新颖的手法来突显主题思想。这样做,往往能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1、数学逆向思维教学的重要性逆向思维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它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当问题论理顺推不行时,考虑用逆推方法来解决。尤其每当反复思考某个问题陷人困境时,运用逆向思维来变更思维的方向,常能使人顿开茅塞、出奇制胜,收到神奇的效果。逆向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常习惯于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力显得很薄弱。当学习一个新概念、新方法,或解决一个新问题时,往往不自觉地抑制和掩盖了其另一方,致使顺向思维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常,就是与常规思维定势相悖,借助于逆向思维,取其相反的视角进行思考,捕捉反其常情、常态、常规、常理之道而创设的人物、事件、现象、观点,打破常人和世俗的定见和定论,让人物的态度、性格、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看似逆反人情,悖于事理,但却有另番风情之妙,从而产生出比正常手法更为强烈的感染力量的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7.
反常,就是与常规思维定势相悖,借助于逆向思维,取其相反的视角进行思考,捕捉反其常情、常态、常规、常理之道而创设的人物、事件、现象、观点,打破常人和世俗的定见和定论,让人物的态度、性格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看似逆反人情,悖于事理,但却有另番风情之妙,从而产生出比正常手法更为强烈的感染力量的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对新方法的提出、新思想的产生、新技术的发明,更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心理取向。少先队辅导员要善于把握机会,灵活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以有效地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素质,这是评价辅导员素质的最高标准,是21世纪辅导员素质之魂。一、导之以逆一个活动,不管是方案的提出、方案的设计,还是方案的实行,都宜破坏、出格、越轨、逆向,切勿循规蹈矩,步人后尘。人们往往习惯于顺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案多从正面的、顺向…  相似文献   

9.
从表面上看,论文是写出来的,但实际上,论文是思出来的。倘若没有论文写前的思,写出来的论文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难以卒读。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论文写作之所以难产,其原因之一就是淡视或忽略了论文写作的运思之道。而教师论文写作的运思之道至少有三:一是廓清论文写作的语境,明确论文写作的主旨;二是锁定问题这个不动点,逻辑提问的逻辑回答;三是融通义理考据与辞章,精修论文的词句段篇。  相似文献   

10.
林医生 《高中生》2008,(22):54-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1.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足普遍存在的.通常人们把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做顺向迁移;把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做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是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的是负迁移。动机、态度、情感、知识、技能,都可以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从教材的结构看,“较高概括性、包摄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看,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学  相似文献   

12.
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人的情感内容归为两大类:一是肯定性情感,如爱、喜、乐等;一是否定性情感,如恨、怒、哀等。情感的形态多种多样,但由常情而论,情感有正常和反常两种基本形态。正常的情感,要求情感与情态,或者说情感的内容和情感的外形两者统一。例如,痛苦时流泪,高兴时大笑,便是正常的。反常则不然,在反常中,情感与情态不一致,甚至相逆悖。例如大恸而惨笑,肯定性情感表现出否定性情态形式,或者否定性情感却表现出肯定性情态形式。中学语文教材许多地方涉及到“反常情感”,笔者在这里把它们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对我们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之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于其思维能力。现就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运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谈一点粗浅的做法。我常采用顺→逆→顺逆交替的变化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首先从顺向思维应用题开始,然后改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使其变成逆向思维的应用题。最后改变成需要交替应用两种思维方式才能完成的应用题。例如,在一般复合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计算顺向思维应用题。佳丽服装厂五月份计划生产一批服装,每天生产27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0套,五月份实际生产服装多少套?  相似文献   

14.
文本是用辞章来表现的,脱离不开“思维系统”或“意象系统”之牢笼,因此文本之分析,便与此一系统之专业化研究息息相关.而思维力乃语文能力之母,是出之于先天(先验)的,如就顺向的“写作”,着眼于“由意而象”而言,所呈现的为“(○)一、二、多”的逻辑结构;如就逆向的“阅读”,着眼于“由象而意”来说,所呈现的是“多、二、一(○)...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一般来说,教学准备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顺向思考,一种是逆向设计.顺向思考往往始于教学内容,并据此安排学习活动,有时也会考虑评价问题.而逆向设计则是教师首先将"课程标准"转化成"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学习活动.要设计怎样的学生活动才能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甚至表现更好.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次尝试,把确定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16.
"意境 "的理解和把握,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殿堂的向导。   入境——审美感知阶段。入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常入境,一种是反常入境。常即常事,常情,常理。因常入境就是要调动学生固有的对常事、常理、常情的感想认识,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意境中去。而反常入境却是艺术价值审美欣赏的一种特殊形态,其特征是作品中的艺术境界因不符合宇宙万物的常态而呈现的一种变形的艺术意境,它的审美抗拒力主要来自于这种形变。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突破艺术与现实的隔膜,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打通感觉与感觉间的距离,从而获得一种特殊体悟,实现生…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只有向前,才是在进步,才是好的,孰不知在田间插秧时,你若一边插一边向前进,则会踩坏自己刚刚插好的秧苗。可见,换种方式,逆向思维,你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这也是一种智慧之举。而写作时,如果我们只会顺向思维,人云亦云,就会落入俗套,常常在考场作文中与众人"不谋而合",形成所谓"套板反应"。要想跳出固有的模式,逆向思维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数学解题中,人们的思维习惯上是正面的、顺向的.但对于有些数学问题,从正面出发,却是困难的.而如果逆向思维,那么往往轻松获解.因此,谈及数学解题,有人提倡:顺繁则逆,正难则反.这把逆向思维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上.我们认为,这种意识非常重要.从数学解题方法上,能灵活地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使人茅塞顿开、绝处逢生.一、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华容 《湖北教育》2001,(7):35-36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等顺向运用十分熟练,而逆向运用却显得不灵活,经常“卡壳”。教材中的如多项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已知方程求根与已知方程的根求方程、曲线与方程、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分析法与综合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等等,无处不体现出顺向与逆向两种思维方式,而在顺推之后进行逆推,更需要严谨的推理和缜密的思维,这对学生思维品质是一些极有价值的训练材料,能开阔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周密灵活、全面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我们将它们统称为整式问题.在苏科版教材中,将此两部分内容放在一个章节中进行教学,主要是考虑到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是两种互逆变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到一个数学表达式,不仅要会顺向看,还要会逆向看.弄清这两种变形的互逆关系及各自的功能,才可以深刻理解两者的本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在此,笔者结合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