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雷碧秀  王静欣 《出版科学》2013,21(1):104-107
《出版界》是目前台湾地区唯一的出版专业刊物,自创刊至今已33年,共刊载文章920篇。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分析其所刊载的920篇文章,并从中总结出台湾地区出版业的三大显著特征:一是台湾出版人未对出版业产生影响,二是台湾出版业没有形成增强出版产业凝聚力的共识,三是对大陆出版市场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1,(19):41
台湾出版业者在购买海外版权时,常会因为本地市场小、成本高受到限制,在利益上也比不上大陆,翻译人才的不足更导致出版时间都比大陆晚。由此,台湾业界希望两岸能合作购买国外版权,组织编辑翻译再同步发行,有效降低双方成本,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欣闻 《出版参考》2010,(16):35-35
不久前,拥有大陆资本背景的台湾新经典文化公司在台湾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大陆资本背景是大陆较大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的北京新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大陆出版企业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的出版公司。台湾出版业对外资同样有诸多严格管制,所以新经典以何种方式在台湾投资,北京和台湾的新经典都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4.
到大陆去! 2002年5月份台湾《光华》杂志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台湾出版业者各显神通抢占大陆市场”。该文显示,近期台湾出版业兴起的一股进入大陆市场的风潮,也受到了台湾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对大陆出版人来说,同样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版业在迎接21世纪,面对国际图书市场激烈的竞争,已把组建出版集团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被响亮地提了出来,尽管目前还处在造势和探索阶段,但却已引起了海峡那边出版业者的密切关注,台湾有识人士认为,随着大陆出版集团的兴起,可以挟雄厚的实力,在未来海外出版市场上,使台湾业者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会牵动本地文化出版市场经营走向。为此,台湾陆委会委托一些出版研究者对大陆出版集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考察与了解,完成了《大陆出版集团发展  相似文献   

6.
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 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 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6本以上新书的,估计只有1000家左右,这个现象说明了台湾出版产业的活力与弹性,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甚至是不以出版为主要获利来源的,有许多业者跟文创商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更多元、更有个性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台湾地区出版业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台湾出版业面临的问题,以此现照大陆出版业,以期对太陆出版行业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都学中文的热潮下,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大陆书业制定出"走出去"的政策,香港二楼书店展售的简体字书已取代台湾出版品,此时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决定筹办"首届海外华文书市",两岸出版业的竞争将在异地展开,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王承惠呼吁,台湾出版业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出版业打开海外市场,否则台湾出版业可能会在这场竞赛中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9.
转眼二十几个年头过去了,两岸出版经历了从陌生摸索,到如今亲如兄弟姊妹情谊的漫漫长路。如今,两岸传统书市正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需要齐心合作,共同面对出版变局。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陆出版产业的改革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政策上的松绑幅度也很大.大陆的出版产业界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业者,也无不卯足了全力,积极寻求外资同业的投入与合作机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人愿,且不谈欧美日等世界主要出版大国有多少出版业者进入大陆投资,单就台湾的出版业而言,多达七八千家的出版业者当中,也并没有多少家、多少资金投入大陆图书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11.
台湾出版界学者对祖国大陆出版工作,进行了访问,在台发表了演讲,其中对两岸出版交流合作问题,有如下看法: 首先是,大陆出版集团在两岸交流时,会产生下列现象与问题: 一、由于台湾出版业者都以中小型出版公司居多,因此交流合作都以购买对方现已出版的书目,经授权后以适合各自市场的字体,修改增删部分内容,在各自市场出版发行。这样的合作交流纯系版权交易或交换,  相似文献   

12.
大陆和台湾出版业互补性非常明显.大陆的明显优势在于:市场广大、出版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低廉;而台湾的优势在于:发展程度高,有一批以出版为终身事业的优秀出版人,有一支经过市场大潮淘洗、专业化程度颇高的策划编辑队伍,有相当完善的市场网络等.对于台湾出版界来说,大陆多的是机会;而对于大陆出版界来说,台湾多的是经验.所以本文的主旨在于立足大陆出版实际,探讨台湾出版业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港澳台之窗     
台湾资深出版人士谈大陆的出版行销(上) 台湾青林国际出版公司董事长林训民曾就“21世纪出版战略”的话题同我国大陆资深出版业者进行研讨。林训民先生多年来与大陆出版界有密切的交往和接触,曾对大陆出版集团化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此次,他又以“出版行销面面观”为题对大陆出版行销问题坦诚地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2,(36):44
首届全国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台湾图书展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人民社市场联盟台湾书展"于11月4日至11日,在台北开幕,引起两岸业界的瞩目。此次书展由全国人民社市场联盟和厦门外图集团公司主办,台湾联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时报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联盟各成员单位全品种图书参展,开大陆出版业自发组织赴台展销之先河。对于此次书展,联盟高度重视,与厦门外图、台方深度交流,多次磋商,制订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应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的邀请,赴台湾与台湾的出版发行业同仁进行了研讨、交流活动,并参观了台湾出版发行业较具代表性的连锁书店及物流基地、出版公司、报业集团。同为中国人,台湾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和现状对大陆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一、台湾的出版物流基地、发行公司和书店从行业的总体情况看,台湾出版业无论是总体发展水平还是出版、发行中如营销策划、图书装帧、物流配送等环节都高于大陆平均发展水准,无论是出版社、连锁书店还是图书物流配送公司,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与学习的经验。中国时报1950年成立,是台湾同行业中第一家上…  相似文献   

16.
两岸的传统出版业在不断萎缩,而且萎缩的速度很快,台湾出版业进入萧条期,而大陆的出版业也面临转型的问题.目前两岸出版业合作的最基本形式还是版权贸易,除此之外,近年来,台湾的主要出版企业几乎都曾在大陆以独资或合作的方式推动出版业务.  相似文献   

17.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由于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政策的开放,许多出版业者早已展开部署,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迈开脚步前进,部分大型出版公司挟着雄厚的财力拓展华文市场,对台湾的出版生态将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城邦集团是其中相当积极的出版者,去年香港分公司业绩不错,今年预计在星、马成立分公司,出简体字版本。此外,对中国大陆市场亦将伺机而动。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拥有大陆资本背景的台湾新经典文化公司在台湾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大陆资本背景是大陆较大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的北京新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大陆出版企业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的出版公司.台湾出版业对外资同样有诸多严格管制,所以新经典以何种方式在台湾投资,北京和台湾的新经典都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日臻成熟的美日等海外电子书市场,华文市场仍在摸索中。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长苏拾平曾形容"让出版业心惊胆跳"的电子书,在2013年台北书展仍是热门话题,不同业者表达出他们对电子书市场的展望、忧虑及建议。找寻出版业新获利模式苏拾平直言台湾的电子书市场还没有出现,原因在于出版商认为无利可图,而消费者认为选择太少。苏拾平认为除非100本新书排行榜中,有60本都出版电子书,才能说电子书市场成型,而依美国经验,当电子书的销售占  相似文献   

20.
徐开尘 《出版参考》2005,(12S):32-32
在全球都学中文的热潮下.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大陆书业制定出“走出去”的政策,香港二楼书店展售的简体字书已取代台湾出版品,此时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决定筹办“首届海外华文书市”两岸出版业的竞争将在异地展开,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王承惠呼吁,台湾出版业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出版业打开海外市场,否则台湾出版业可能会在这场竞赛中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