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类型知识是地理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许多学生感觉难以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因此,本文从气温、降水量两方面详细分析如何区分世界13种气候类型,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简述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廖树标 《广东教育》2014,(11):44-45
"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成因、特征等是高考的常考点。其中有三种气候类型,近四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反复考查,这三种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三种气候类型是教材案例中重点列出的三种,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密切相关,与《考试大纲》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相一致。高考严格按《考试大纲》考点命题,掌握这三种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成因、特征,对2015年的备考还是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炳飞 《考试》2003,(1):34-35
不同地域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导致其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存在着差异,就全球而言,影响气候的因子较为复杂,因此,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是教学重、难点重合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相似地区的气候形成因子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因而,以位置为中心要素可以构建气候分布模式、图解气候成因,其中,大陆东、西岸模式图最为重要、也最为常见。一、大陆西岸气候成因和分布欧洲与非洲西岸、美洲西岸和澳大利亚西岸的气候分布规律明显,表现为以赤道为轴、向南北呈对称分布(如图1-b所示,从赤道向高纬依次是热带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几个方面解析世界陆地气候分布模式图,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判断气候类型的三种方法,并通过比较法辨析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旨在让学生轻松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类,达到全面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判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地理中气候类型的判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要针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及其分布位置,详细介绍"以温定半球、定带,以水定型""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并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气候是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理解气候的形成,并运用气候资料说明气候的特征.教学实践表明,要完成上述"课标"要求,学好气候知识,进行气候类型判断的模块训练是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气候是地理学科中的一大重点,其中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又是一大难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有一定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气候类型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对于没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殊气候类型,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考试中失分较多。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归纳出了几种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类型,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刘军 《考试周刊》2009,(35):162-163
各地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季风、人类活动”等影响不同。因而气候差异很大。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地形是一个重要因素。“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案教学"受到了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推崇与青睐,"导学案"也被视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法宝",在全国风行开来。我们欣喜于"学案教学"带来的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化,同时也看到"学案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所有课堂、所有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初中自然地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一定的困惑。如何才能较好地做好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教学工作?本文结合一线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利用地球上的"五带"为气候分类;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明确气候分布范围;利用气候直方图和景观图,分析、判读每一类气候的类型及其特征;利用比较法,把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表1) 2.高频考点 (1)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的判读;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效应;风向判断与绘制;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简易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及其判断;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热带草原气候(又称萨瓦那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等)与热带季风气候是两种较为相似的气候类型,二者的纬度位置相当,年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最低月气温都不低于20℃,气温曲线都表现出平直的特点。但仔细分析,这两种气候类型在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呈现景观等方面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陶文 《新高考》2007,(9):51-54
气候类型的判读一直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历年的高考试卷都会考查到该知识点。在命题的形式上常以各种分布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或特定地区等为切人点.通过判读气候类型,考查学生对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气候成因等的掌握情况。但不少同学面对这样的试题.常因无法判断气候类型而影响后面的答题,自己也感到很苦恼。那么.如何判读气候类型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基本组成要素,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与洋流及其人类活动同样重要,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域的地貌类型、高低起伏及分布走向和坡向不同,其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也不相同,从而使气候的表现、类型、分布和特点更加多样复杂。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气候类型的分析与鉴别,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不同,是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以及因时间不同而千变万化的结果。因此,分析、鉴别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气温、降水这两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6.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具体数据的各种组合,反映了气候特征,而气候特征又决定了气候类型。因此,依据气候特征是判断气候类型最基本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7.
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类型王世信,王静梅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气候类型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在地球的空间位置分布L,具有面积大、分布广的特点。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这种气候具有各种不同的成因类型。一、赤道型: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太阳终年直射或近于直射,...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连续四期专题热议"学案教学走向何方",这无疑是抓住了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让我们一线教师对学案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学案风行起来,课堂上教师的活动量降了下来,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时空大为提升,课堂有精讲多学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案学习的确有其较为积极的价值。 不过对于学案,笔者仍有几点担忧:第一,学案学习会固化课堂。以学案学习为主的课堂,学习模式几乎大同小异,每一堂课学生都是按一样的步调学习,没有丝毫的"悬念"可以期待,久之,学生已经很清楚学习的"套路",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学习的效益大打折扣第二,学案学习会助长惰性、以学案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师在备课时会相对依赖市面上、网络上能找寻到的各种教辅资料,但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把握能力就有可能在这种"依赖"中丧失了。  相似文献   

19.
陆宝文 《陕西教育》2007,(3):36-37,35
“气候”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围绕“气候”这一知识点,命题的角度有多种,但只要学生准确判断相关的气候类型,此类试题便会迎刃而解,本文就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孝举 《文教资料》2011,(24):189-190
本文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分析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中应用的主要思路,包括:以丰富的延伸知识导入课堂;以图文并茂的情境导入课堂;以真实的实践感悟导入课堂;尊重差异,分层教学等方式。文章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