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华北战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最大一次进攻,国民党守军在此役中遭到惨败,对战役的认识不足与准备不周是致败的直接原因,作战部队的派系存在和保存实力的行为是致败的重要原因,推行消极抗战与片面抗战的路线是致败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长衡会战是国民党抗战后期与日军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而此役的戏眼是衡阳战役。中日双方在此鏖战47天,打得最激烈最残酷,也是国民党豫湘桂战役中关键一役。它的失败,也导致国民党整个湖南战场的彻底失败,并影响着国民党随后的抗战,使其一度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境地。尽管目前史学界对此役已有初步研究,我们仍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此役及其败因。  相似文献   

3.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战场上最大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在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遭到了惨败。本文主要从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方针、国民党军队战役的具体指挥、军队的战斗力、军民关系等方面探讨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后期中国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国民党自相持阶段以来失败最为严重的一次战役。它使国民党的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也使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消长、各种政治关系的分化组合出现了新变化,影响了中国政局的走向.同时也影响到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是史迪威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军旨在扫荡并占领中条山,精心谋划了更大规模的中条山战役。对于日军的军事企图,徐永昌等多数国民党军事高层误认为是日军渡河西犯的前兆,蒋介石虽断定日军意在攻占中条山,但为防患于未然亦依附了徐永昌等多数国民党军事高层的看法,并将重点放在了加固河防上。就具体应对举措而言,国民党军事高层制定了加固河防和主动出击的应对方案,重新启用卫立煌担任战役总指挥,并极力寻求中共方面的军事支援。从实施成效看,国民党军事高层的应对举措有诸多失当或失误之处,为之后中条山战役的败局埋下了伏笔。通过考察国民党军事高层对中条山战役的策略因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管窥复杂纠葛的国共关系及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  相似文献   

6.
1933年3月,在河北省北部爆发的著名的长城抗战(也称长城战役),是七七事变以前,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国民党南京政府方面先后投入了11个军26个师,共28万人的兵力。日军投入了2个师团又4个旅团,共4万多人的兵力。经过从3月7日到5月23日共70多天激烈的战斗,终于以中国军队失败,被迫与日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而告终。  相似文献   

7.
内长城防御作战失败后,阎锡山集中兵力组织忻口战役以保卫太原,一度允许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地方军队入晋参战,并积极推行国共合作。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积极抗战,并团结共产党及国民党中央军等一致对外,其对战役进行了有效的指挥,战绩显著。在阎锡山等将领指挥下,忻口战役历时23天,成为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抵抗最坚决的战役之一,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役当中阎锡山发挥了主导作用。但阎锡山作为地方军阀代表,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全局观念,最终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次地位变化的背景下 ,绥远抗战爆发。绥远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战役两个阶段 ,其尾声是收复大庙。绥远抗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一次预演。这次预演对于中日双方都有重要启示 ;中国人民接受启示 ,团结御侮 ,抗战图存 ,以绥战为契机 ,迅速实现全国团结和全国抗战 ,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拒绝接受教训 ,不愿承认自己的弱点 ,又错误地低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意志和力量 ,以主观意志代替战争的客观规律 ,最终走向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赵寿山领导的第三十八军逐渐成为中条山抗战的中流砥柱,被日军、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所共同关注。赵寿山之三十八军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对日军作战勇猛,战区长官卫立煌称之为"中条山的铁柱子"。此外,赵寿山与中共长期交好,在中条山抗战期间两者通过各种渠道保持紧密合作,成为中共对"国军统战工作成功的典范"。相反,作为隶属于国民党政府的地方军,由于受"西安事变"的影响以及非国民党嫡系的缘故,与国民党政府关系微妙,多被排斥,被冠以"国军中的杂牌"。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为错综复杂。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的关系是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侧面。认真剖析这一时期蒋、汪集团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一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初期,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即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和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了不同的政治主张。英美派蒋介石集团的基本主张是联共抗日。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在庐山发表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这是国民政府多年来在对日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日寇进攻上海后,8月14日,国民政府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在行动上,蒋介石集团这时抗战也是比较积极的,曾经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平津战役、上海战役、忻口战役等,给日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影响下,中条山地区形成了八路军游击队、民众武装和国民党正规军共同抗日的局面。1939年,我党领导的游击武装被迫撤出后,对只能进行阵地战的国民党驻军极为不利。1941年,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将国民党驻军全部击溃,使中条地区全部沦陷。我党成功地运用了敌战区的工作方针,重新开辟出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中日围绕洛阳展开争夺。面对日军进犯以及国民党第一战区的溃败,身为一支孤军、弱军的国民党洛阳驻军英勇作战,在坚守21天后,终因寡不敌众,洛阳沦陷。洛阳保卫战为豫湘桂战役其他战场提供了宝贵的准备时间。洛阳的失陷对中国的抗战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谁是抗日战争的领导者,国民党方面历来不客气:八年抗战是它领导并取得胜利的,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只是一味扩充自己的实力。污蔑毛泽东在八路军出兵华北前曾秘密指示其主要负责人“今后政策要七分扩张势力,二分对付国民党,一分抗日”。还说“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参加的战斗只有平型关一役(一个师)及1938年春的晋南游击战(两个师),而中国国军和日军的战役,为战斗38931次,重要战役1117次,大会战22次,合计40070次。”  相似文献   

14.
江阴封江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海军抗战的一个重要战役,它配合陆军,拦截日军战略进攻起了一定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党海军,包括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和广东海军,总舰数达一百二十余艘,五万九千零三十四吨,与日本强大的海军力量相比,悬殊极大,其比数为三十二比一。因此,国民党的海军,在作战中基本采取防御的守势。早在1986年8月,日本军部制定的全面侵华战争计划中,就规定“海军一开始就要控制中国沿海及长江水域,协助陆  相似文献   

15.
1945年10月21日至11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的进犯,继上党战役之后,在邯郸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邯郸战役。这次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41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纠集重兵向江西高安、上高地区大举进犯,国民党第9战区所属第19集团军在该地区组织了一次重大战役,称为上高会战。整个战役分诱敌深入、包围决战和追击歼敌三个阶段,历时25天。中国军队以略占优势的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两次围攻,歼敌15000名,大获全胜。这是国民党军在赣北战场上继万家岭大捷后的又一次胜利,也是抗战史上国民党正面战场若干著名的胜仗之一,其战略战术应用之成功,被何应钦称为“抗战4年来最精彩之战术杰作”。上高会战的胜利,是国民党军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官正确指挥和广大抗日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它给后人留下了反侵略战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45年10月21日至11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的进犯,继上党战役之后,在邯郸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邯郸战役。这次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佚名 《高中生》2010,(31):34-34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曾率军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国民党军师长黄维的感叹。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近百万。在两个多月内,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地面部队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财政部税警总  相似文献   

19.
1938年8--10月间,在武汉会战中,国民党集中兵力,在江西德安一带重创日本侵略军,继台儿庄战役之后,取得了抗战初期又一次较大的军事胜利。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江西境内同日军的多次交战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因此,对德安之战作一简略介绍和分析,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三月至四月十七日),是中国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胜利。这次战役,是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寇、保卫徐州的一次外围战役。它是在以国共重新合作为基础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在全国军民抗日战争高潮的影响下,在抗日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比较努力的情况下进行的。李宗仁直接指挥了这次战役,参加这次战役的广大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