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试题引发思考例题在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对图1中相关结构的正确描述是(D)A.图1表示1条染色体的显微结构B.箭头所指处由1个DNA分子构成C.染色体上1条横纹代表1个基因D.根据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可区分不同种的果蝇分析一般认为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即果蝇幼虫唾液腺染色体,是果蝇三龄幼虫的唾液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间期,每条染色  相似文献   

2.
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好材料。但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每一步骤都关系着实验的成败,尤其是唾液腺的获取、识别,低渗处理,唾液腺的安全保留及染色等步骤都要掌握好。1剥离唾液腺1.1挑取三龄幼虫个体肥大的三龄幼虫是制作唾液腺染色体的基础[1]。通常,果蝇传代培养2周后可获得三龄幼虫。用解剖针挑取行动迟缓、肥大、爬上瓶壁的三龄幼虫。一般体长5mm左右。1.2区分头尾部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学会区分果蝇幼虫的头尾。幼虫的头部具有口器,为一肉眼可见的小黑点,唾液腺位于口器后端,连在食道两侧。…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学染色体实验选用果蝇唾液腺染色体作为材料,果蝇的唾液腺染色体以其体积大、数量少,便于观察为特点,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一果蝇难于识别,其二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并不典型,其三由于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很长,相互缠绕,难以观察清楚每一条染色体的形态。为此建议选用蚊子幼虫为材料。用蚊子染色体为材料,具有染色体数量少(2n=6),形态典型(能看清着丝点和姐妹染色单体)、取材容易(夏季可从污水缸中得到孑孓,也可人工培养)等优点。现存将如何制备蚊子染色体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高校遗传学和高中生物教材中,都有“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巨大染色体”实验。目前高中生物的这个实验,常常因实验材料不易得到,欲做而不能。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发现一种城乡都易做到的野生果蝇的采集和幼虫的培养、保存的简易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片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慧明 《生物学教学》2007,32(10):27-27
果蝇幼虫的唾液腺内的染色体是经过多次复制而未分开的,它是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唾液腺染色体经染色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清楚地观察其形态特征,同时该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代表着果蝇不同种的特征,一旦染色体发生结构  相似文献   

6.
果蝇的饲养     
果蝇属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是遗传实验的好材料.高中生物教材讲“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时,是以果蝇为例的.尤其是“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巨大染色体实验”,要求用果蝇的三龄幼虫作实验材料.果蝇生活周期短,繁殖快,雌果蝇产卵多,在短期内可获得大量的幼虫,饲养较容易,为了满足中学生物教学的需要,保证高中生物实验的开展,最好自己饲养果蝇.中学不做果蝇的遗传杂交实验,不必保持纯种,只要能传种接代就可以;中学实验设备一般较简陋,因此,饲养的方法也只能因陋就简.  相似文献   

7.
观察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实验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观察中,传统实验方法因为种种原因效果较差。本文阐述了该实验的几点改进意见,用酒糟作诱饵培养果蝇,低温处理三龄幼虫等。实践证明,改革后材料易得,步骤简洁,所制装片清晰,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果蝇饲料玉米粉培养基配方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粉培养基的基础上,适当改变其组成成分,使培养基增强了防霉能力,并可以得到肥大的果蝇三龄幼虫,适合唾液腺染色体观察。  相似文献   

9.
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时一般选用唾腺得到充分发育的果蝇第三令幼虫作为实验材料。这些幼虫最好在10℃—15℃低温下培养,因为低温培养的幼虫较25℃常温下培养的幼虫唾腺要大,此外培养条件要好,培养瓶中的幼虫不应过多,要使幼虫能充分发育。这里介绍一种较简便的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法。一、取材: 果蝇幼虫有唾腺一对,由单层豆粒状细胞构成,白色透明,呈香肠状。在腺体前端由一条三叉形的唾腺管伸入口腔,位在食道的两侧,  相似文献   

10.
唾腺染色体(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又称多线染色体(polyteme chromosome),不仅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的唾腺中,也存在于马氏管、脂肪体、肠等组织的细胞中。从理论上说,这些细胞均可用于制备多线染色体。但唾腺较其他器官易于剥取,且唾腺染色体较大,所以观察多线染色体多取自唾腺。观察果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又是用什么材料呢?可以用幼虫的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但更好的材料则是幼虫的脑(神经节)细胞。黑腹果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格外小,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甲、乙种本实验五,是观察果蝇唾液腺的巨大染色体。根据该实验方法步骤(二)装片制作一则,要使唾液腺细胞的细胞核压破,核中的染色体舒展开来,困难较大。要使该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各校通常预备一些永久装片,以作对照观察。经过多年实践,我对本实验装片制作过程作如下改进。一、为了使染色体不易退色,不宜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因为龙胆紫溶液容易染成深色,又很快退色。用醋酸洋红液染色的,也容易退色。我们采用的是杭州大学和杭  相似文献   

12.
新版高中《生物》中增加了《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巨大染色体》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自己可以直接看到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形态,因而能从感性上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会极大地增强学习兴趣。所以这个实验非常重要。怎样获取实验材料果蝇呢?一般书上介绍都是用“腐烂发酵的水果或其他腐烂发酵的食物”来招引。我们照此法试验了多次,效果都不好:果蝇很难招来,苍蝇等其他蝇类倒竞相光顾,弄得既不卫生,又得不到理想的实验材料,也不利于接种连续培养。至于做杂交实验的果蝇的长期  相似文献   

13.
龙胆紫染色法快速制备果蝇唾液腺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彦  杨洪双 《生物学教学》2006,31(12):43-44
本文介绍了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实验进行的改进:幼虫培养基中增加水分比例、不添加防腐剂.培养温度先高后低;另外制片时使用30%盐酸-45%醋酸解离液(3:1混合)+0.8%龙胆紫染色,容易获得细胞膜完全破裂、背景清晰、染色体分散良好、横纹清楚的制片,成功率达95%。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巨大染色体”的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捕捉果蝇,有时可以捉到,有时也可能一无所获。这是为什么呢?两年来的实践使我们知道,能否捉到果蝇的关键,在于掌握合适的气象件条;而能否长期饲养,则取决于饲料的消毒。 一、气象条件:以20—30℃为宜,低于20℃时很难捕获,高于30℃时不利于饲养。以南昌地区为例,上半年5月1日至6月15日,下半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浅谈果蝇     
本文对果蝇染色体的组成、唾液腺染色体以及染色体不分开现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关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的实验,巳开展了10多年之久。但如何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是应深入探讨的。目前深圳市特区的学校实验室装备均巳达到(许多巳超过)国家1类完中水平,学生实验水平也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此特介绍一下本校在这个实验方法上的一点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本文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使标本背景干净,层次分明,染色体完整而清晰,更加易于观察。在染色液选择上除使用常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外,探索了在细胞学、组织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应用极广的三种碱性染料结晶紫,番红和美蓝。其中结晶紫和美蓝染液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说明这两种染液在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我曾担任了高中《生物》(发达地区版,上海)新教材的试教工作,就如何开展好学生实验作了一些探讨。 一、新旧教材学生实验差异比较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学生实验去除了: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动物的循环系统;4)人体遗传性状的观察。但增加了:1)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2)果蝇雌雄识别和唾液腺细胞巨染色体的观察;3)DNA的粗提取与性状观察;4)平衡生态的建立;5)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果蝇的保种技巧及唾液腺染色体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果蝇常年保护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和相关的处理方法以及制备清晰的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几个关键性步骤。  相似文献   

20.
围绕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本地有利条件,在果蝇幼虫的培养、唾液腺的剖离、酸解、染色、压片等方面进行优化,包括选用酒糟作为培养原料、冷冻法促使幼虫轻度麻醉、使用低渗酸解方法解离细胞膜及核膜等,从而为实验课堂教学提供简易可行、效果较好的实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