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在宇宙之内研究宇宙是不可能得到宇宙的全貌,我们必须"跳出"宇宙之外研究宇宙,才能了解宇宙的全貌、了解宇宙真正的变化规律。虽然我们不能跳出宇宙,但是我们的思维必须跳出宇宙。真空存在于宇宙之外、真空就是暗物质、暗能量,真空包围着宇宙。  相似文献   

2.
张辉 《百科知识》2014,(9):16-17
正"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关于宇宙的起源,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近日,科学家宣布找到了宇宙大爆炸的证据。这一结果表明人类将会知道:宇宙是如何诞生的?我们是怎么来的?引力波——宇宙大爆炸的证据1932年,比利时牧师兼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首次提出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  相似文献   

3.
科普书馆     
宇宙——篝火在墙壁上的投影宇宙根本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个样子!当我们以为那满天繁星就是宇宙的全部时,其实星星之外还隐藏着无数的黑洞、反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在我们的宇宙中,普通发光物质仅占宇宙总能量的0.4%!当我们以为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时,科学家却已证明:宇宙有开端,也是有限的,但没有边界……而在我们的宇宙之外,也许还有无数个不相连通的宇宙。宇宙更为惊人的秘密是:我们的宇宙也许只  相似文献   

4.
宇宙有多大     
其实简单地谈论宇宙有多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宇宙是有开端的,光速也是有限的,自从宇宙诞生后,光也只能跑过一段有限的距离,这决定了我们能看到的宇宙也是有限的,在这之外的宇宙我们既无法观测,也不可能通过任何方式影响到我们。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宇宙就是这个可见范围内的宇宙。不过,可不要以为这个可见宇宙就是简单地把光速乘上宇宙年龄得到的137亿光年这么大,宇宙的事情可比这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5.
一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很可能有很多兄弟姐妹,意思是说,大爆炸"母亲"可能不只是生出了我们这一个宇宙,还同时生出了很多个宇宙,它们是我们宇宙的兄弟姐妹。这说法就是平行宇宙理论。那么这多个宇宙到底有  相似文献   

6.
宇宙中最大的谜是什么?这个谜就是宇宙究竟有多大。这确实是一个大谜题,因为至今人们对宇宙是个什么样子都没弄清楚,更遑论它的大小了。 那么宇宙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上世纪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就提出,宇宙是一个大小固定的、不变的静态宇宙,但后来的观测发现宇宙是不断膨胀的。  相似文献   

7.
《青海科技》2014,(1):94-96
<正>对于广阔而又神秘的茫茫宇宙太空,有着太多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下面是科学家至今未解的宇宙谜团。宇宙的暗能量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不断膨胀的。1998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对遥远超新星进行研究,发现宇宙在很久以前的膨胀速度低于现在。对宇宙加速膨胀进行解释促使科学家提出暗能量理论,正是这种能量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科学家认为暗能量在宇宙中的比重达到近  相似文献   

8.
坍缩的宇宙     
高运强 《科技风》2012,(17):188
哈勃定律和2011年天体物理学家测定,星体加速远离,从而证明宇宙加速膨胀,其实,加速远离,证明宇宙在坍缩.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不是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不是宇宙的中心……总之,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相对宇宙中心,视野圈内前面的星体受到引力大,以极大的加速度、速度远离地球,而地球后面的星体又被加速落在后面.以地球为观察点,星体加速远离,光谱显示红移,一整个宇宙或宇宙中心为观察点,整个宇宙在坍缩.如果处在膨胀期,宇宙外围星体引力势能大,速度动能小,内围膨胀的惯性动能大,视野圈内形成挤压,光谱显示蓝移,宇宙在膨胀.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
首次提出了对应元宇宙方阵的概念,指出对应元可以在宇宙方阵中瞬间推移到宇宙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首次提出了对应元宇宙方阵魔方的概念,指出由于魔方中方阵之间的交叉、叠加和纠缠,叠加组分粒子波强度的变化,导致份粒子粒子波强度的变化,导致体粒子粒子波强度的变化,导致对应元粒子波强度的变化,导致对应元宇宙方阵粒子波强度的变化,导致对应元宇宙方阵魔方粒子波强度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无限的文化、无限的知识、无限的科学、无限的定律、无限的精神、无限的意识、无限的思维、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文化、知识、科学、定律、精神、意识、思维和智慧,根据对应元的变化、对应元宇宙方阵的变化、对应元宇宙方阵魔方的变化,规划着我们的宇宙和宇宙万物,设计着我们的宇宙和宇宙万物,管理着我们的宇宙和宇宙万物,主宰着我们的宇宙和宇宙万物。对应元宇宙方阵有无限个,有多少对应元,就有多少方阵。对应元宇宙方阵魔方则只有一个,和对应元宇宙方阵一样,它们都分布在节点宇宙方阵的外节点中的里节点上。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初步的分析显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第一代的恒星约在大爆炸后2亿年开始发光。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是结合在一起,满宇宙一片黑暗。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宇宙各处的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之所以被称为“背景图”,是因为观察者不论往哪一方向看,皆可侦测到微波的存在。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  相似文献   

11.
末日     
我认为宇宙是多层次的,一个宇宙的坍缩,另一个宇宙必定膨胀。则每一个黑洞就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捷径,也可以通向本宇宙的另一端。就像打电话一样,假如自家的电话是黑洞的入口,每一个黑洞都有自己的编码,就像每家每户的电话号码。用自家电话拨打其他人的电话,就如同从一个宇宙穿过黑洞到达另一个宇宙一样。而每一个黑洞的形成意味着多了一个“服务器”,随着黑洞的逐渐增多,两个宇宙之间的大门逐渐打开,最后两个空间相互撞击,温度剧增,连原予核也被撕毁,宇宙又成了一锅基本粒子汤。  相似文献   

12.
树冠状宇宙     
宇宙或许像一棵有着巨大树冠的树那样,最早期有着共同的起点,然后根据各种事情发生的可能,产生了不同的二级宇宙,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我们在没决定做还是不做之前,我们处在某个相对的一级宇宙,然后一旦我们选择做这件事,我们就进入这件事的发生宇宙,相反,我们就进入这件事的不发生宇宙,也就是说,发生宇宙与不发生宇宙都是关于先前的宇宙的二级宇宙,简言之,每一个相对的二级宇宙,都是它所相对的一级宇宙的所有可能。这样,将所有的可能的宇宙叠加起来就合成为一个巨大的树冠状。而这些相互平行的宇宙,也许就存在于第四维空间,正如一维的光子无法…  相似文献   

13.
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从那时起膨胀到今天,形成了今日的宇宙。宇宙在膨胀,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对于宇宙未来的结局,人们却未必真的搞得清楚。  相似文献   

14.
刘翠湘 《金秋科苑》2010,(12):169-169
惠特曼有一种浓厚的宇宙意识和强烈的宇宙情结,他对宇宙情有独钟。他宣称自己就是宇宙。《草叶集》初版时,作者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封面上,而是出现在第一首诗中的第449行:"沃尔特·惠特曼,一个美国人,一个粗人,一个宇宙。"在这里,说自己就是"一个宇宙"。  相似文献   

15.
宇宙是什么样子?是怎样出现的?有尽头吗?毋庸置疑,对于宇宙的任何描述,都与人类的思维模式有关。宇宙可能是无始无终、无边无界的,也可能是有始有终、有边有界的。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宇宙大爆炸假说,但笔者认为该假说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不能回答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的;二是不能回答宇宙的归宿在哪里;三是不能回答宇宙万物的本性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以韩国元宇宙政策、规划及政府实践为对象,研究其发展布局及理念,探讨元宇宙潜在风险,为我国元宇宙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系统梳理韩国产业、战略技术发展路线,总结韩国元宇宙发展背景与需求,最后,基于韩国经验,针对我国元宇宙发展,提出加快顶层设计,形成战略层面的统筹规划;突出政府领导作用,完善元宇宙发展环境;主动推行元宇宙应用,营造元宇宙发展趋势;加强法治建设,提前铺设好防止元宇宙成为道德盲区和法律“黑洞”的顶层制度;明确关键技术,加强创新研发布局,推动企业联合攻关,规避技术、产业、市场脱节、断链风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宇宙热寂说新解摒弃了以前教科书持批判观点的思想,作者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关于宇宙起源和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宇宙热寂说进行了重新评价和解读.作者还认为所谓的“大爆炸”是宇宙轮回的开始,和所谓的局域宇宙说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发明》2009,(6):60-60
“为人间的建筑,为宇宙的建筑”不只是口号。创造宇宙的建筑,必先了解宇宙的构造,培养和构建宇宙的整体意识,所有的研究部应该从“自然本身的构造”开始  相似文献   

19.
宇宙根本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个样子!当我们以为那满天繁星就是宇宙的全部时,其实星星之外还隐藏着无数的黑洞、反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在我们的宇宙中,普通发光物质仅占宇宙总能量的0.4%!当我们以为宇宙无边无际、无  相似文献   

20.
宇宙曾经有一个起源吗?如果有,宇宙之前是什么呢?宇宙是有限的吗?如果是,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呢、很多读者纷纷来信对广为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质疑。本文的目的旨在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宇宙大爆炸”的前因后果,使我们对宇宙的本质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