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更滨 《山东教育》2010,(1):108-108
解读“女人”,不应是一种“样子”,而该是一种“味道”。一种阳光之下懒洋洋的味道,花儿沁着幽香缓缓绽开的味道.低眉顺眼时温柔可人.惊鸿一瞥时则是一份将心底看穿的触电感。女人是水的味道.是风的味道.是雨的味道.是杨花柳眉的味道,是忧郁是相思的味道,更重要的,女人应该是书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微词语     
《大中专文苑》2014,(10):76-77
古早味 文青写做“古早感”,区别是“古早味”重点落在味觉,而“古早感”的落点是视觉。现汉未收“古早味”一词,可它至今仍是闽南一带用以形容古旧的味道的熟词.大致指那种“怀旧味道”,如“妈妈味道”,像北方酱油炒饭、南方猪油拌饭之类,常被用于“古早味”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科充满着人地和谐、统一发展的地理思想味道,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味道”应该是开放综合、社会生活的味道。因此,“地理味道”首先在于探讨地理生活实例,解决地理社会问题,明辨地理之尚,品人地关系,并应用地理生活实例实现地理教学,创设富有“地理味道”的“生活地理”教育教学理念,用自然地理的美和人文地理的富有去熏陶学生,以达到地理教育教学的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4.
一、是“杂糅”不是“杂揉”初中语文分编教材《阅读》第三册(下同)第13面“当我重新看见这些形象的时候,心头涌起的却是甜柔与辛酸杂揉的味道,童年的回忆是甜柔的,而那时的人民生活,却是那么辛酸啊!”(《“面人郎”访问记》)“杂糅”,教材写成“杂揉”,显系误印所致。“揉”与“糅”音同而义异。《辞海》:“糅,混杂。”“揉,来回擦或搓。”“心头涌起的”是“甜柔”和“辛酸”的两种味道,两种味道混杂交织在一起,无论从本句的意义还是从工具书的诠释看,都应该是“糅”而不是“揉”。  相似文献   

5.
杯子是容器,理论上说不应该影响其中饮料的味道。但是人们通常说的“味道”,并非科学意义上的酸甜苦咸鲜五种基本味道,而是大脑对外观、色彩、口感、气味与味道等感官体验的综合。在这个综合体验的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喝酒,就说“葡萄美酒夜光杯”,大致是葡萄酒与夜光杯的组合,会给人们更美妙的体验。而品茶中,茶具的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实例开展教学 ,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改善思维品质、提高能力和素质 ,也能起到活跃课堂之效 ,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关心社会生活的习惯等。下面就可供教学选用的几则反例作一浅析 :1 垃圾的味道难闻有关“味道难闻”的说法较常见。例如 ,中央电视台曾在有关新闻节目中称 :“武汉东湖的水质污染严重 ,湖边垃圾的味道难闻 !”、“过去 ,上海苏州河岸边居民不敢开窗 ,担心难闻的味道自窗而入”。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①味道不同于气味。味道是人通过舌味蕾感受的 ;而气味则是通过鼻腔粘膜的嗅上…  相似文献   

7.
“春天的味道”是什么?人们似乎不相信春天有什么味道,而作者则坚信“春天的味道”,且孜孜以追求。作者从大自然中,从人们的生活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阳光、鲜花、春雨、小草乃至露珠等等,无不示意着春天的气息,呈示着春天的生命。作者写春天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并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充分表现了文字的魅力,不是通常写春天的一般的特点,而是着重写感受、写“味道”、充满了阳光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所喜欢、所钟情的“春天的味道”,象征着对新生命的憧憬和渴望,文章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基调,带给读者一种美好的春天的感觉。作文…  相似文献   

8.
张婷 《中学生百科》2023,(Z6):126-127
<正>知趣Q我很喜欢晒被子。把被子拿出去晒晒,盖在身上总有一股“太阳的味道”,闻起来很安心。直到有一天看网上有人说,那不是太阳的味道,是螨虫被烤熟的味道,这也太恶心了吧?A晒过太阳的被子,味道十分好闻,或者说十分迷人,文学化的形容就是温暖而干净,再配上“阳光的味道”这样浪漫的描述,整个房间都温柔起来。但是,有人贼兮兮地告诉你:“傻了吧,那是螨虫被烤熟的味道,被子上全是螨虫的尸体。”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尴尬了。  相似文献   

9.
表哥很喜欢喝咖啡,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咖啡的味道是人生的味道。”一直弄不懂他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叫做“咖啡的味道是人生的味道”?人生是怎样的一种味道?  相似文献   

10.
表哥很喜欢喝咖啡,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咖啡的味道是人生的味道。”一直弄不懂他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叫做“咖啡的味道是人生的味道”?人生是怎样的一种味道?  相似文献   

11.
当年鲁讯先生曾以吃东西作比喻,主张读书不能光讲味道,还要讲营养。这一比喻确乎生动、贴切,很值得深思。 书,素来被称为“精神食粮”。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可见,书这种“精神食粮”的营养价值,表现在开阔胸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然而,时下有些朋友特别是年轻朋友在读书之时,往往偏重味道而不重营养。他们认为有味道的  相似文献   

12.
<正>本课的设计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有话可说的内容—“食物的味道”作为交际语境写作的话题,这样能够和学生的具身认知、具身体验、具身情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联结,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本课具体设置了迎接学校校庆,学校公众号要推出《难忘的一中味道》栏目,正在征选文段的情境,设计了“设境:三言两语话‘味道’”“入境:细分感觉摹‘味道’”“造境:类比联想融‘味道’”三大活动,力求让学生在“具象”情境中开展写作活动,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味中之道”“味中之境”。  相似文献   

13.
假期里,我准备了好多的美食,组成了一道“大餐”。就让我来重点介绍一下“糖葫芦”和“老冰棒”吧。先说说“糖葫芦”,它就是任溶溶老爷爷写的小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用“糖葫芦”来形容任溶溶老爷爷的小说吗?哈哈,因为糖葫芦的味道酸甜可口,而老爷爷的文章读起来也是同样的味道。比如,老爷爷写了一  相似文献   

14.
每当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往往会说:“老师,您这堂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确实,学生喜欢有味道的课。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要使课堂有滋有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理念、新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激活教学,教活学生。而我认为,语文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运用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师们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在教学中更注重张扬学生个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无疑为点燃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提供了一个滋长、发育的温床。语文是艺术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开放”就没有了“味道”。没了“味道”就没有了生气。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课文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反思录     
聪明的教师总是把教材看成是“面粉”而不是现成的“面包”,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尤其是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向学生提供品种多、味道佳的“食粮”。  相似文献   

17.
容成 《高中生》2010,(3):56-56
很多人都有过啃金属的经历,比如说吃饭的时候把金属勺子咬在嘴里,或者在无聊时叼枚硬币摆摆酷。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种叫人非常不舒服的“金属味道”被我们感知到,甚至可能会感到疼痛。这就奇怪了,既然是“味道”,怎么还会继而生成痛觉呢?很显然,这种“味道”十分特别,也十分神奇。可是翻遍所有百科全书,从来就没有科学家告诉过我们世界上存在一种“疼痛的味道”。那么,究竟是谁在背后作祟呢?  相似文献   

18.
许海霞 《教学随笔》2016,(9):111-111
教学如烹饪,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味道,而课型不同,在教学中所应具有的“语文味”也不尽相同。作文课,我认为应包含“三味”——“文味”“鲜味”“趣味”。  相似文献   

19.
人们听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会说,这堂课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听得过瘾。有“味道”是对课的赞赏和认可,但却又是比较模糊的一种评价,这“味道”到底指什么?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就是三个字:“实”、“活”、“美”。一堂熔“实”、“活”、“美”于一炉的语文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实 笔者有幸作为一名参赛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师都是有备而来,竟争相当激烈。自然,大家对专家评委的评课思想就极为关注。作为评委之一的钱梦龙老师在大赛期间的一次报告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评委,我们评  相似文献   

20.
《广东第二课堂》2014,(1):17-19
有人说,“家”是有味道的。吧唧一下嘴巴。你尝到“家”的味道了吗?有人说:“有点儿香草雪糕的味道。”淡淡的,很温馨。有人说:“像极了蜂蜜。”甜滋滋的。一直甜到心底。有人说:“像洋葱。剥开来,我直掉眼泪。”它带来一种想哭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