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曾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反映着民众的朴素美和含蓄美。传统蓝印花布的色彩创新应运用现代技术精确控制多种染成色以丰富蓝印花布的色相:进一步发展深浅复色套印技术和防染技术以丰富蓝印色阶灰度变化;以靛青为主,结合其他植物染料丰富蓝印多重配色。这样才能使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色彩艺术更具时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印染工艺品中的瑰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通花布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代表,南通蓝印花布运用天然植物染料呈现出蓝白二色,花布上的纹样无不有着吉祥之意,被广泛的制成各种生活必需品与南通人朝夕相伴。本文以南通蓝印花布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南通蓝印花布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纹样特征为切入口,从家居产品设计、家居服装设计两个方面剖析南通蓝印花布当前发展遇到的瓶颈,探索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让传统工艺南通蓝印花布通过创新性设计融入现代家居产品,使其在当代社会中能有效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品,其艺术趣味是现代印染难以达到的.本文从安溪民间蓝印花布的历史基源展开,结合图案表现和艺术特色、民俗表现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加深对安溪民间蓝印花布艺术价值的认识,探究其风格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通蓝印花布是一种实用性、装饰性极强的民间艺术,它在总体倾向和目的性上都表现出了一种吉祥美好的愿望,它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的表现。对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圆融和谐、简约朴素、喜庆祥和等艺术特点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方面对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中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用高科技材料和印染技术把蓝印花布的美感体现在产品的内外包装上,通过创新设计来提高蓝印花布情感意境与文化意境的表达,提高产品的诱目度,诉求蓝印花布“蓝白相映”这一中国意象的视觉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发掘与创新.把蓝印花布引入高等院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把中国传统蓝印花布的设计语言应用在产品包装的教学内容还未见报道,把它引入艺术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摘面料结构再造在设计创新中很重要。传统南通蓝印花布唯有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对传统手工艺术进行设计创新,与时代相符,表现出当代人的思想和风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通过设计实践,即南通蓝印花布在局部结构再造和整体结构再造方面的设计实例,把传统的精神与时代脉搏进行融合,将使南通蓝印花布成为源头活水,焕发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梁成 《教育》2022,(3):12-13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的图案融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它的色彩、取材、构图代代相传,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精神需求.从布的形成,到染料的形成,到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再到蓝印花布的图案,无不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中华文化的风土人情.将蓝印花布资源...  相似文献   

8.
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件瑰宝,慢慢的这件瑰宝,在悄悄地融入时尚的元素中,融入人们的心中。在我园,蓝印花布也在慢慢的融入幼儿的学习中。通过学习实践,从认识、探究和运用等技巧来学习蓝印花布,从印染、印画、黏贴等方式来制作蓝印花布。下面简要谈一谈小班幼儿对蓝印花布的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顾野烽 《成才之路》2014,(16):72-73
南通的蓝印花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劳的结晶,它有着清新朴素的蓝白两色,有着传统吉祥寓意的图案构成,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蓝印花布的这一传统。在体育、艺术2+1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蓝印花布相关知识,是美术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初中段“蓝印花布”美术乡土课程的学法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研究,研究现状,研究可行性,研究教材设计,研究学生个性特点,研究替代材料等。要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学好知识,让教师在教与学中不断去发现,去更好地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蓝印花布的传统题材、自身特质、工艺创新、国际市场等方面,对蓝印花布的艺术魅力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新的时代潮流下,蓝印花布充分发扬其长期积淀下来的艺术成就,加以现代文明的洗礼,使之成为举世瞩目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南通地区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的南通蓝印花布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万物负阳而抱阴"的思想,在南通蓝印花布中色彩的运用、纹样的设计乃至面料的选择上都有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羌族民间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羌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民间舞蹈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13.
从民间叙事视域的角度来看"十七年"小说,我们发现,虽然小说创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但由于作家亲身经受了大众自在状态情感和理想的熏陶,深刻体验了民众中原有的、分散的、感性的个人道德标准和感情体验,从而对以往小说叙事视域进行了弥补与突破。在此之上,又以其创作实践中对民间精神风貌的整体关注和对民间和谐醇美审美本真的由衷倾向,实现了民间叙事视域的建构,表现出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民间叙事视域的角度来看"十七年"小说,我们发现,虽然小说创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但由于作家亲身经受了大众自在状态情感和理想的熏陶,深刻体验了民众中原有的、分散的、感性的个人道德标准和感情体验,从而对以往小说叙事视域进行了弥补与突破.在此之上,又以其创作实践中对民间精神风貌的整体关注和对民间和谐醇美审美本真的由衷倾向,实现了民间叙事视域的建构,表现出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于坚的诗以平民立场和视角自觉地审视社会和人生,以其话语的民间性和叙说的民间感染力勾画出了具有独特品质的民间特征。他的诗从时代主题中撤退,消解崇高,张扬平凡、存在在诗歌中的位置;他解构象征,拒绝隐喻,以鲜活通脱的口语化语言言说,利用平面化的冷抒情方式在调侃和诙谐中表现出幽默与反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美术教育内容,以课程方式科学合理地渗透在幼儿游戏活动中,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充实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促进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创设富有苏州民间美术元素的游戏环境,开展能让幼儿自主表现、创造的特色区域、自主游戏,探寻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中渗透的创新之处,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雪 《培训与研究》2009,26(1):70-71
新曲《蓝花花》是当代作曲家王志信在保留陕北民歌《蓝花花》原曲主干的前提下加以改编、创造而作的一首独唱歌曲,受到广大歌唱者的钟爱。本文通过对新曲与原曲的比较,并从曲式结构、润腔、方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表现手法和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8.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求在演唱中要有独特的技巧。掌握好发音、腔韵、装饰音和衬词等方面的特点和运用技巧,是演唱客家山歌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才能在演唱中既保持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又不断为客家山歌的科学演唱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9.
胶州秧歌是动律最复杂、韵律最浓郁、表现人物情感最丰沛的传统民间舞蹈。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胶州秧歌也应与时俱进,其创作应向现代舞借鉴,打破原有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法,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意识创作出反映个人心态的“纯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