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网络舆情所呈现出的影响力正在日趋增加,已经成为了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政府政策发布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随之也出现了很多损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因此,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文章分析了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并对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利用互联网及时接收到关于事件发展的各类信息,随时随地表达个人诉求与立场,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方法/过程]根据相关指数划分舆情生命周期,对舆情情感数据进行分类和提取,判断舆情主体情感倾向,识别并提取舆情话题,对网络舆情情感和话题随生命周期演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感知舆情情感倾向和话题内容。[结果/结论]精准解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发展特征,以期为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彭辉 《现代情报》2013,33(2):27-3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以网络为平台反应了民众对社会形势和社会事件的态度和意见。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网络舆情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应用,以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为例,进行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舆情信息并提出了舆情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挖掘了群体性事件在互联网上所体现的舆情演变规律,构建了事态扩散、民众关注、内容直观、主题敏感、态度倾向5个维度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安全态势评估。  相似文献   

5.
罗昊 《中国科技信息》2011,(17):98-98,102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加强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和有效引导,积极化解网络舆论危机,对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的结构与网络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互联网的物理结构与互联网网站结构的分析得出舆情网络的逻辑结构,另外,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以及对网络舆情的网络特征的分析,得出网络舆情的结构化模型,为准确表达网络舆情,寻求更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与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青  朱恒民 《情报杂志》2012,(3):6-9,35
了解网民对某一话题所持的舆情观点倾向及其演化过程,是互联网舆情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舆情观点的演化特性对于及时引导和化解舆情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互联网是一连接度分布具有幂律特性的复杂网络,提出了基于BA网络的舆情观点演化模型。模型考虑了个体本身以及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关系两个因素,重点分析了模型中信任阀值对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对模型是否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姚文敏  关键  郑杰 《科技风》2012,(18):230-231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网络媒体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受众逐渐超过传统媒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舆论的传播创造了新的土壤,也给烟草专卖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对网络舆情本身的特点展开讨论,分析目前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以及在专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基于笔者观点提出烟草专卖管理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一些手段和对舆情处置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深刻变化。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部分,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直接反映。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影响范围更大、表达更为直接、效果更为强烈,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占到绝对的主导地位,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公众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变革了网络舆情的发展环境,对于网路舆情演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下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与传统网络下舆情的动态演化相比的特点,分析了移动网络下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移动网络下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提出了移动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唐涛 《现代情报》2014,34(3):3-6,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网络舆情在数据体量、复杂性和产生速度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已超出了现有常用的分析框架,必须在大数据分析的思维下有所创新。本文概述了常用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归纳了当前网络舆情的大数据特征和分类,提出了网络舆情分析创新要向大数据分析方向发展的观点,并概述了4种新思路新方法,对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网络舆情分析创新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舆情在典型互联网新媒体—微博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微博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体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网民群体、 事件指向群体和微博自媒体组织,研究了各主体的特点以及彼此的关系.结合强弱联系理论,发现了舆情传播的关键者和两个阶段.最后通过真实事件验证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从3Q大战中双方利用“十万水军”攻击对方以引导网络舆情乃至公共舆论的行为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对公共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从国外一系列网络战之前各国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控制也可见端倪。而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这对公共舆论的导向有着潜在的威胁,若不对互联网加以治理,不仅会威胁到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甚至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借鉴国外控制互联网企业的经验,提出了3条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网络舆情目前面临多元文化冲击、网络道德缺失、工作体系亟待完善等方面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健全研究生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机制,加强研究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教育功能,切实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的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网络舆情目前面临多元文化冲击、网络道德缺失、工作体系亟待完善等方面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健全研究生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机制,加强研究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教育功能,切实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的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设计一种部署于互联网上的舆情监测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够对互联网上的网页、论坛、微博等多种信息媒介进行监测,并自动的采集各种页面上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方法从互联网中不同的信息媒介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网络舆情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实现对互联网上的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的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分析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是识别新闻之间的多次转载关系,进而确定目标事件舆情在互联网上的分布状况和传播范围。基于网页主题内容抽取、新闻转载关系初筛,以及基于核函数的相似度计算等环节,判别新闻报道之间的转载关系,并对转载识别效果进行检验,构建了基于网页转载关系判别的网络舆情传播态势分析模型,有助于对敏感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邓凯英  彭超 《现代情报》2013,33(11):38-4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具有形成速度快,受众人群广等特点,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互联网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微博、论坛、博客等中发表有关社会中各类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监测网络舆情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网络爬虫对目标网络的页面数据进行挖掘,然后对挖掘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科学地统计舆情信息。本文主要分析网络舆情的特征和处理对策,并利用网络爬虫、全文检索、关键词评分、以及科学数理统计等手段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原理进行探索与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互联网舆情研究的现状,给出互联网舆情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说明了其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基于该思路与技术,作者给出互联网舆情研判平台构建的思路与实现,对互联网舆情分析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是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在分析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内涵、表现和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各要素作用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诠释,并构建了相应的动力机制模型.最后根据上述分析,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