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纵观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见诸报端的一些大事要闻中能够梳理出重要线索.用“起承转合”四个字可以大致粗描出其特征.“起”是亦喜亦忧的“异军突起”,且先按下不表;“承”为持续增长,可谓新常态;“转”指“转型”,仍是老话题;“合”指“融合”,已成新热点. “承”:数字阅读持续增长,数字出版收入提高 2014年4月2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是原新闻出版总署早在"十一五"开始就提出的战略任务。但如今,数字出版在传统出版社迟迟发展不起来,单单从行业外部生长起来,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这固然有传统出版企业资金短缺、没有技术、缺乏人才等诸多方面原因,但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的是传统出版业内缺乏数字出版的生长环境,传统出版的"笼子"容不得数字出版这只新"鸟"生长起来。数字出版是个新生事物,"笼子"内长不起来,必然要从其外部生长起来。因此,"换鸟"不如"改笼",把笼子筑好了,业内环境改造好了,数字出版自然就会发展起来;"笼子"不改,环境依旧,换进来的"鸟"也很可能是病"鸟",转型也很可能是病态转型。  相似文献   

3.
业界资讯     
钟边 《中国编辑》2015,(2):109-110
中国出版集团签约25家战略合作伙伴2015年1月6日,2015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全国重点经销商战略合作联席会暨第三届经销商大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国出版集团签约25家战略合作伙伴,发布"十大品牌单位""中版好书2014年度榜",表彰30位优秀采购经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在致辞中说,2014年中国出版业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词是"转型"与"合作"。2014年中国出版集团在兼并重组、结构调整、数字出版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转型动作。而"转型"同时催生"合作",中国出  相似文献   

4.
谈谈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编辑的要求是侧重于"博"还是侧重于"专",这是长期以来出版界和编辑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论者比较强调编辑的"专",主张培养"学者型编辑",而另外一些论者则认为,编辑所承担的稿件五花八门,涉及不同学科,因此不能过分强调编辑的"专",编辑应更强调其"博"和"杂"。由于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在出版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在出版内容提供与数字出版结  相似文献   

5.
周洁 《出版广角》2018,(6):25-29
2017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全面进入跨界融合新常态,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版企业与泛娱乐、泛文化、泛金融进行深度对接,知识付费不断拓宽数字出版领域.经历行业洗牌的自媒体"二八效应"明显,顺势而为的传统媒体需要继续探索转型之道.出版业仍存在图书去库存有待改善、图书价格保护体系亟待建立等问题,已成常态的复合型书店也需考虑如何在转型中坚守书店本质.数字信息技术和跨界融合发展仍是未来行业风向标,新闻出版业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构建图书全版权运营生态链,继续优化数字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根据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出版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热议持续升温,但当前许多出版单位仍然对数字出版还"胸无成竹",使得数字出版处于一种"外热内冷"的环境之下。传统出版社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顺应数字化革命的潮流,把握机遇,吸收"外部正能量",变"内冷"为"内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发挥出版社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求新求变。以下是笔者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7.
缪宏才 《出版广角》2011,(11):22-24
喊的热闹与干的冷静近一年来的中国出版,随着"企业化"(出版社转企改制)和"集团化"的基本完成,出版的"数字化"就成了行业内最热门的话题。领导的重要讲话、业内的重大活动、媒体的主要版面,要是没涉及数字出版,简直就不可想象。"数字出版"将超越"传统出版"成为出版的主流,已成为出版业毋庸置  相似文献   

8.
黎丹 《新闻传播》2012,(7):194+196
编辑是信息的传播者,是广大读者汲取文化知识的把关者。在日常工作中,编辑也应该"三从""四得"。"三从",就是指遵从社会需要、遵从读者需要、遵从图书需要;"四得",是指编辑要识得、懂得、写得、改得。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教材数字转型建设中,传统出版社和编辑如何有方向、有取舍地转型。提出数字转型需注意:"改变"之关键在于思维,其在教材建设各流程中指导实践工作;而出版核心根基必须"不变",多个核心要素需保持并加强。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对中国经济的对外报道而言,也可谓分水岭,这一年,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对外报道如何向海外受众报道与经济新常态有关的重要财经新闻,做好各种解释和分析,说好中国经济故事的新变化,传递中国的声音?就此结合案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一切事物都仅属于一个时代,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但对时代的判断和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规律的把握,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2012年有两大"是非"在受"数字化"和"转企改制"浪潮冲击而短暂"迷失"之后,重归"主航道"。一是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对立局面,向着以内容为核心的全媒体出版转型,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变局,是把数字出版纳入正常出版轨道,使之符合出版规律的变局;二是转企改制之初一度过热的"经济指标"退回到  相似文献   

12.
简历只有一句话:1998年大学毕业进入新疆法制报社工作至今。外号却多得不得了:"差错克星""版面美容师""大管家"……目前仍在"转型"中——15年的老编辑,不到两年的新记者。她是新疆法制报社总编辑助理、新闻中心主任刘琰。改变:决定"搏一搏"第二十四届新疆新闻奖系列报道一等奖!这是刘琰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大奖",也标志着她从编辑到记者"转型"初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年,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正能量更加巨大,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本文基于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数据库统计数据,对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网络舆情热点进行监测与分析,试图从舆论平台、舆论主体和舆论话题等多个侧面,对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解析,进而对未来的中国网络舆论场发展态势做出客观研判。  相似文献   

14.
正"热情",便是身体累,但不以为苦,也不抱怨。"坚持",是原始的初衷,即便遇挫,仍未改变。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出位",做出名堂,做到最好。台湾地区为鼓励出版业者开发数字出版物,从2004年起开始设置数字出版奖励项目"数学出版金鼎奖",该奖项现已成为台湾地区数字出版的最  相似文献   

15.
<正>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新闻前辈穆青:"细节是通讯的生命。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真",现于细节;"情",凝于细节。什么是细节?细节: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新闻作品离不开细节的运用,好的细节描写可以起到"以鸟鸣春,以虫鸣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会使一篇新闻报道更加鲜活、精彩。在当今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报纸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表  相似文献   

16.
"三贴近"在媒体中并不新鲜,是个老话题。"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是否真的做到了"三贴近",最近,全国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活动,也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集合体"就是系统,"过程"就是系统中各个组织部分相互作用和整体发展变化。我国古代《易经》中所谓"保合太和,乃利贞。""和",即要求事物保持和谐协作的状态;"合",即要求事物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此处的"和合"则强调事物和谐协作的状态和互利共生。无论是"集合体"还是"和合"说,强调的都是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月11日,以"推进期刊改革,深化期刊经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举办。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形势下期刊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化期刊改革、如何推进期刊数字化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面对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期刊业只有持续进行改革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数字化""转型"等成为此次年会的高频词。  相似文献   

19.
英文里的self-publishing指作者不经过传统出版商,自己出版图书,中文多译为"自出版"或"自助出版",强调的是作者"自力更生"。但是,作者自己出版图书,不可能事事都"自助",许多环节必须雇佣专业人士来做。现在,越来越多的作者意识到,即使自己出版,图书编辑、封面设计、营销推广的花费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费用,可高可低。自费出版一部七万字的书稿,所需的收费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20.
谢力 《传媒观察》2015,(4):59-61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给晚报都市报的再次转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种转型,既关乎媒体平台建设,也关乎办报理念转变。面对媒体"融合"发展这个新常态,除了新技术等"硬件"外,晚报都市报如何在内容等"软件"上把握好"融合"向度,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主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