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妮丽 《宁夏教育》2013,(1):I0001-I0001
很多人都曾一大早就爬起来背书、记单词,因为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一大早,人的记性最好了。”可你有没有怀疑过,其实你一天中记忆最好的时候,不一定是早晨。  相似文献   

2.
《教育革新》2005,(4):47-48
“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及该教学的创始人、北京现代教学研究所所长马承教授指出:“单词靠死记硬背是记不住的,记忆单词第一步要会读单词,会读单词必须会读每个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任何国家的拼音文字都有字母名称音和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但几乎所有语种都十分淡化名称音,惟独中国人学习英语,一开始便走入误区,过分重视名称音,而忽视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学生必须学会100多个符号后,才能借助音标拼读单词,对一个几岁的小孩子来讲太难了。  相似文献   

3.
从古到今,背诵一直被我们中国人视为学习的良方。但有些同学一听说要背书就脑袋发胀,有时直读得口干舌燥才勉强背下来,可到课堂上或考试等关键时刻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比起理科更需要背诵与记忆。对英语初学来说,有了背诵的习惯,就有了开口的基础,也可以自然地学会单词、句型或成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第二课堂》2007,(12):41-41
《躺着就能背单词》是利用“睡眠学习法”帮助读者背单词。根据国外学者研究,“睡眠学习法”是利用人在半睡半醒(假寐期)时,播放要背的单词,加深学习印象,当深睡期时则让大脑充分休息。读者下次再来背这些单词时,脑中就会出现很熟悉的感觉,以此可以提升学习效能。  相似文献   

5.
尊重的艺术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学生,才能让“尊重”扎根于教育的土壤呢?  相似文献   

6.
初上网的人在网上会遇到许多动物名称,“网盲”们见到这些动物名称,往往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这里就把网上常见的“动物”做个解释。  相似文献   

7.
陈建民  张守信 《中国德育》2005,(10):31-31,58
开学不久,学到了《三亚落日》这篇美文,其中二—四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我精心指导背诵后,已临近课尾,为进一步激励学生背书,我“信口开河”地说:“真正爱学习的人,不光是在课上专心致志,而且课外也能主动学习。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课外背书比赛。会背一节的,小英雄;会背两节的,是英雄;三节都会背的,是背书大英雄。明日早读课,我来统计结果,同学们,课后能主动背吗?”“能!”呼声震耳欲聋。  相似文献   

8.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谚语尽人皆知。然而,时下背书的观念淡薄了。有些教师认为,背书是“读死书”“老一套”“不符合教改精神”,不要求学生背书,因而学生就不背书。据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学过英语的人,都学过象“eye”(眼睛),“did(do的过去式)”等等单词。从这些词中字母“e-y-e、d-i-d”等来看,不管从头到尾,还是从尾到头,它们的顺序都一样;结构上它们具有对称性。对称性结构能给人以美感,称为对称美。英语词汇里,不乏对称结构的单词。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这些单词到底可分为哪几类及其有哪些特征。从结构上看,这些单词可分为三类:即有轴对称类、无轴对称类和特殊对称类。首先,看有轴对称类。这类单词在结构上字母总数为单数,如果以正中间的字母为假想的对称轴,将该单词对折,则轴两边的字母完…  相似文献   

10.
吴沁柳 《考试周刊》2011,(59):118-119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小学英语教学更具有其特殊性。我们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其实应该说是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新授课文-默单词-做练习-讲练习,别说学生不乐意学,我想估计就连老师都不会有激情讲。因此,我们就应该竭尽所能在教学中赋予知识以生命,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与那些专业名称相似,容易让人混淆的专业一样,有的专业单从字面上,也根本就不知道专业究竟“学什么”、“做什么”的,从名称上可以说是不知所云。在这里,就有一组这样的专业,虽然我们无法从字面上明白专业的内涵,但是通过这些章,或许应酬中以释怀了。[编按]  相似文献   

12.
一、听 当老师读第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比如“English”,作为初学者,只需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和发音时的口型读出这个单词。而不急于去记这个单词的拼写。这就如同学母语时.虽然会说“爸爸”、“妈妈”之类的词,可多数孩子并不会写。而学英语同样可以经历先听后说再到读写的过程。过听力这一关,开始的时候就不要急于求成。把一盘英语磁带放人录音机,听到字母或单词,我们就模仿着读。可能听一遍或两遍,有些听不清楚。不要着急.耐心听第三遍或第四遍,直到听准了语音语调后,再模仿着读出那些宇母或单词。也就是说,花一分钟听准并读准一个单词。总比听错读错十个单词可取吧。  相似文献   

13.
同一个英语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不同的词义。我们称这些词为“兼类词”。这些兼类词中,有的单词词义差别不大。如:help,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词义都是“帮助”。而还有一些单词,有不同的词性,且词义差别也极大。这一类单词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点。部分同学在阅读考试中会出现“单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困惑。问题就出在兼类词上。现将初中课本中的这些词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顺应孩子们的本性与需求,真诚而机智地面对孩子的课堂生活行为,追求动态生成,师生相长,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惟此,教和学才能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经历,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享受。◎“冰山原则”与课堂教学“活的资源”著名英国哲学家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指出:每个人的知识都可以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同时“默会知识论”又指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谈自己的创作曾提到一条“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  相似文献   

15.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内容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他是针对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概念提出来的。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什么是默会知识?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明确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  相似文献   

16.
小B的一天     
“MyGod!六点二十了!”小B快速从床上蹦起来冲出卧室,以最快的速度漱洗完毕,然后抓起书包呼啦啦地跑向学校。刚到校门口,小B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情况已万分紧急,她不得不用力加速向教室冲刺。40米……3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到了!”小欢呼着,这时那可怕的铃声正响起来,小B长吁一口气,“终于逃过一劫!”第一、二节课:英语Mr.A一走进教室就招呼众人默写单词,小B赶忙从抽屉里那堆乱七八糟的书中找出了默写本。Mr.A接着就报起单词来,“earth”,“什么?耳屎?”第一个单词就把小B给卡住了,在这种迫不得已…  相似文献   

17.
课余与学生闲聊。——老师,我有时很想写点东西,但就是写不出来,什么原因? ——“缸中无储米,肚中自然饥”。没有进的,哪有出的?! ——您是说我们学的东西太少了? ——正是。准确的说,是背的东西太少了。有感于此,上课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为背正名”四个大字,并以此为题与诸生大“侃”了一番。背书有何不好?背书就是把书本上的东西经过人的“电脑助储存起来变为自己的财富。茅盾能背《红楼梦》,苏步青会背《左传》。  相似文献   

18.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化学教学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善 《教育与职业》2006,(23):121-122
默会知识即“行动中的知识”,是一种可以意会却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默会知识的获取是认知主体借助于已有经验对刺激或环境信息印记自动在无意识水平进行复杂整合的过程。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默会知识,化学认知也表现出很强的默会特征。以默会知识理论审视化学教学,我们感到应强化学习方式的实践性、探索性和合作性,采取面向学生、面向客观、倡导探索研究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多一点点     
赵晖 《中学生英语》2008,(10):13-13
你想成功吗?那你就得在意“一点点”。很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会让一个人获得最大的成功。每天比别人多记一个单词——非常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一年后你就会比别人多记300多个单词,若坚持几年或更长时间,其结果就不止是用一点点来表达了。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相似文献   

20.
火钳刘明、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十动然拒、啊痛悟蜡、喜大普奔、男默女泪……如果你还没看懂这些成语,那你就“奥特曼”了。这些看起来无厘头的成语已经在网络上疯狂流传了好一段时间了。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在繁华的街头也不时会看到写有这些网络成语的横幅和宣传单张。在武汉,有统计数据表明,八成大学生理解这些“网络新成语”的正确含义,四成大学生表示在网络的交流中经常使用。可见,这些无厘头网络成语在年轻人当中特别流行。于是,有的年轻人还建议把这些网络成语收入觋代汉语词典》中去,有的人则担心这会对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