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再买一瓶     
《初中生》2011,(3):45-45
去小卖部买了瓶饮料。喝了一半,发现是“山寨”的。已经喝了,也就没说什么。一看瓶盖:“再来一瓶。”马上跟老板说中奖了。老板很淡定地说:“你再仔细看看。”一看,晕倒:“再买一瓶。”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过: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去“学答”。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些话在我的心灵上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会做“学问”?2000年10月15日—12月28日我在华东师大参加了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确定课题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为了了解中学课堂学生质疑的现状,以便于确定研究方向,于2001年元月15日上午分别…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时候,我在两个班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一节实验课,对比如下: 第一种方法,呈现课本两幅图。问学生:“左边有9瓶饮料,右边有3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当学生算出12瓶后,问:“你是怎么算的?”马上有学生知道用“凑十法”算,这正是传统加法计算中最常用的算法。我请这位学生到讲台上详细地介绍“凑十法”三步骤:一是看9加1凑成10;二是3减1得2;三是10加2得12。我先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跟着学习“凑十法”三步骤,学生似乎掌握了,然后我就让学生按板书格式模仿着做练习题:  相似文献   

4.
滴水转瓶     
一、实验材料与工具:大塑料瓶一个、饮料吸管4根、细线一段、剪刀、锥子、胶带。二、实验方法:⒈大塑料瓶剪去上部分,如图一。⒉靠塑料瓶底部,用锥子钻出4个等距离孔,如图二。⒊将饮料管剪成5厘米~6厘米长4根,按同一方向斜插入4个孔中,用胶带封闭固定饮料管,如图三。⒋在大塑料瓶上边等距离钻3个小孔,穿入细线,如图三。⒌将大瓶中灌满水,塑料瓶就按同一方向喷水旋转。三、实验原理:由于重力作用,水由饮料管喷出。又因饮料管按同一方向斜插入大瓶中,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大瓶便旋转起来了。滴水转瓶@蒋金燕!江苏 @陆…  相似文献   

5.
两全其美     
有一次国内代表团夜晚乘火车在德国旅行,德国的夜车通常会提供免费早餐,但不另外提供饮料。刚过半夜时大家觉得口渴,便叫来服务员点饮料,希望能以免费早餐换些许饮料,但不料对方一口回绝。原因是没有此项规定。突然有人灵机一动,试探性地问道:“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现在用早餐?”当时刚过午夜,  相似文献   

6.
等一等     
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我喜欢“等一等”。 1.进教室前,等一等。 当我捧着课本走到教室前的时候,我会等一等。等教室里静下来才轻轻走进去。因为,此时,学生还没有走出课间的亢奋状态。或者还有几个学生因为课间发生的小事情正在做最后的“协商”……此时,教室里的状态,一定不适宜上课,我不如等一等,也许三秒,也许五秒。但是,学生会迅速地进入状态,因为他们也期待新的一课平静地到来。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有些实验,对学生而言,虽然看起柬并不难,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此时,把怎样才能做好实验作为学生的探究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反冲》一课中让学生自带装过饮料的塑料瓶,扎孔让瓶下部流出几股水流,使瓶会转动的实验,许多学生须经几次的反复探究实验后,才能掌握用锥子怎样斜着钻孔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却声称,不要斜着钻孔也会做成功——原来他们用的瓶子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瓶子,他们在四条边的相同一端各直钻一个孔,居然达  相似文献   

8.
体闲广场     
·智力测验··老圈外传之三·加笔组字■谢革1.你能在每个“十”字上添上两笔,组成14个新字吗?“可乐的秘方”■王书垣有人给老圈送了一瓶可乐。晚饭时,老圈喝了满满的一杯,觉得挺好喝又要斟满,却被老婆抢去了可乐瓶儿。老婆说:“葡萄酒喝多了也醉人!”老圈说:“这可不是葡萄酒,是外国人做的可乐,不信你尝尝!”老婆半信半疑地喝了一口,立刻吐了出来:“呸!这不是外国人的刷锅水吗!中国人喝外国人的刷锅水,是够可乐的。”老圈说:“你懂什么呀,这种饮料几十年前就有了,销往世界各地,配方只有几个人知道,可赚了大钱啦…  相似文献   

9.
跳蚤为何跳     
跳蚤会跳,谁都知道,但会跳的原因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去寻找跳蚤会跳的原因。捉几只跳蚤,放进一个盛有少许沙子的玻璃瓶,用橡皮塞塞紧。塞子上插有两根胶皮管,并用两个夹子分别将这两根胶管夹死。一会儿,瓶里跳蚤便钻进沙子里,一动也不动了。然后,放开某一根胶管的夹子,用嘴对准该胶管的外端,往瓶里吹气,刹那间,跳蚤就活蹦乱跳起来。之后,将上述胶管夹死,再将另一根胶管松开,向瓶内注入含二氧化碳5%的空气,跳蚤的蹦跳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深夜走进实验室,见一个学生仍伏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我在工作。”学生回答。“那你白天在做什么?”“在工作。”“那么你早晨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晨我也在工作。”学生似乎期待老师的赞许:卢瑟福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即问道:“那么,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11.
一个星期天,爸爸带小云到阳光超市购物。超市里顾客很多,货架上各式各样的商品让父女俩目不暇接。 他们来到饮料货架时,爸爸让小云挑选喜爱的饮料。小云先挑选了几瓶橙汁饮料,又挑选了几瓶苹果汁饮料。 爸爸问小云:“还挑不挑了?” “不挑了。”小云回答。 小云拿起饮料仔细看看,橙汁饮料的商标上注有:净含量500ml,苹果汁饮料的...  相似文献   

12.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4,(15):42-42
从小时候起,就非常同情二叔家的哥哥们,因为二叔娶了一个“懒婆娘”(人们对我二婶的称呼),他们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说也奇怪,几个哥哥却出奇地勤快,干起活来个个精巧利落。父母就常对我们说:“懒娘指使勤孩子”。意思是说做娘的“懒”,把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由不会、不熟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3.
刚接新生,我的心情格外高兴。走进教室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便迫不及待地与学生开始交流。轮到一名胖胖的小男孩发言时,他说话断断续续,含混不清,看得出,他在努力想把话说清楚。“老师,他学习很差,还是让他坐下吧。”有几名学生嚷嚷道。这时,他显得更加不安,急得鼻尖上直冒汗。我示意让其他学生保持安静,走过去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亲切地说:“别着急,老师和同学等待着你。”一秒,二秒,三秒……教室里格外地寂静。在我们静静地期待中,他终于断断续续地介绍完了,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4.
两个木头疙瘩清末,兴起新学,不但教授语文,也讲算术和其他课程。有个教师问学生:“一加一是多少?”学生答:“三。”老师生气地说:“你真是个木头疙瘩!比如说吧:你和我是几个?”学生答;“两个木头疙瘩。”两个木头疙瘩...  相似文献   

15.
刘琳 《河南教育》2004,(9):33-33
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讲,我认为应该经历三个境界:一、做数学数学光看不做是不行的,其结果犹如“入宝山而空手返”。数学只有亲自去做,学生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学生,还是数学家,都必须经历长时间刻苦地去“做数学”这一关。这正是所谓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数学光靠做题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学习过程中不能老搞题海战,原因是:一方面,这样做,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们会因此失去更多的思考时间,失去研究数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一、有效生成的几个误区 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生1的回答:“两个,若只用一个钉子钉,木条会转动。”学生2的答案是“一个,然后用胶水再粘一粘。”学生3马上说:“一个也不用,全部用胶水粘上去。”其他学生开始笑。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兴致也高。而实际上有些是虚假生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单纯的语言知识可以教、可以考,但精神修养、审美情趣可以教、可以考吗?   语文课的问题就在于只剩下了“教”和“考”,只是有的重考轻教,有的重教轻考,相比之下后者已是进步了,结果是越教学生的兴趣越少,越考学生的语文素养越差。为了学生,也为了语文,我们需要重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并不难,但重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要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去尝试。 一、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务实与务虚的问题。考试成绩好,当然会皆大欢喜,这是实实在在可见的…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小学教师在一次讲课中,为了能形象地解释一种心理现象,用五只老鼠来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们热烈地鼓掌,兴致盎然。忽然,有位学生举手发问:"这实验如果仅用一只老鼠进行,结果又会如何?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当时,全班哗然,这位教授也是一愣,但片刻后就满面笑容,双手一摊,说:"我也不知道。如果你好奇的话,你自己可以找机会尝试着去做做看。"  相似文献   

19.
为增添节日喜庆氛围,教室里摆放了几盆鲜花。有时学生用洒水桶让花儿喝个够,有时忘记了竟一连几天也不给花儿浇水。这几盆花就这么可有可无地摆放在墙角边。我因工作繁忙,也没有关注它们。约莫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中午,学生鲁瑶来到我面前,手指花儿怯生生地说:“老师,送我一盆花儿好吗?”我一愣。这孩子要班里的花儿干什么?便随口问:“你要它做什么呢?”“我看它们挺可怜的。”此时,我才认真打量起那几盆原本鲜艳的花儿来;花朵干枯了。只剩下一根茎。叶子黄黄的,萎靡地耷拉在盆沿。看上去,这几盆花儿已经是“人老珠黄”、奄奄一…  相似文献   

20.
假钞票     
小猴玩球玩得满头大汗,他自言自语说:“又热又渴,最好来瓶饮料……”他把口袋掏了个底朝天,一分钱也没有。小个子猫走过来了,小猴跟小个子猫商量:“能借点钱给我买饮料吗?”小个子猫爽快地掏出一张钞票,“拿去吧。”“够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