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主流媒体要想发挥主流影响力,必须牢牢掌握住第一解释权。”党报作为曾掌握第一解释权的古老的主流媒体之一,现如今还有无可能继续掌握“第一解释权”?面对来自其他媒体的冲击,面对媒体追求娱乐化的倾向,党报如何提高引导力?党报如何掌握住“第一解释权”?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公开透明、网络兴盛普及、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党报质量、增强舆论引导力成为摆在各级党报面前的问题。近年来,十堰日报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大胆尝试时政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主流化、外埠新闻本土化,有效提高了党报传播质量,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体育新闻是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成为国内媒体争夺的重要领域,也是党报参与新闻竞争的重要领域。在传蠛格局重组、竞争更加复杂激烈的新形势下,改进创新体育新闻报道,有利于党委机关报增强亲和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叶健 《记者摇篮》2009,(9):11-11
近年来,伴随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广大读者获取新闻的渠道更广、手段更新、效率更高。其中,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新闻的传统传播方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受其影响,即便是在更大程度上以市场为导向的都市报,也不得不面对既有读者群被分流的发展挑战;而对于在读者心目中始终保持着“权威媒体”、“严肃媒体”形象的党报、尤其是省级党报而言,如何在传播媒介多元化的环境中做到继续坚守舆论主阵地,已成为新时期“拦”在面前的一道发展新命题。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经济体制,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降低风险,必须了解更多的信息。随着受众关注度的增强,地市党报纷纷加大对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然而,很多经济新闻存在“空、旧、浅”的弊端。如何避免这些弊病,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潘艳君 《记者摇篮》2005,(11):21-23
媒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手段.帮助受众对新闻事实或最新信息进行解释的报道,称为解读性报道。它应受众对信息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需求而产生并大行其道。作好解读性报道,对党报提升自身的权威性。导向性和服务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赵智敏 《新闻传播》2007,(10):32-32,33,34,36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地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报业市场竞争激烈、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受众信息渠道多元的形势下,居于主流媒体地位的党报如何在积极应对挑战中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这是各级党报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的一大课题。作为秦皇岛第一主流媒体——《秦皇岛日报》提出:做强主流新闻,打造党报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网络、微博、微信普及,各种快餐式新闻"泛滥"的今天,地方党报如何突出重围,掌握新闻宣传主阵地?这是众多地市党报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速。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党报与网络、电视、微博等新兴媒介相比,在信息传播速度上不具备任何优势。同时,由于党报自身的局限性,与城市晚报、周刊等其它纸媒相比,党报在新闻的娱乐性与生活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导刊》2009,(4):11-11
应用新兴媒体完善党报的报道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党报更重要的课题在于内容呈现渠道的移动化和数字化。将内容与数字技术嫁接,拓展新的信息增值空间;形成即时互动平台,推动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再造,以适应受众对资讯获取的个性化、即时性、交互性等需求。  相似文献   

13.
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考察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一个最佳场域。争议性新闻事件由于其自身的争议性,势必引发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因此,新闻媒体采用什么样的信息组合方式或日框架来磨合信息,进而以何种新闻图景呈现事实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家媒体的报道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框架理论,探讨媒体是如何设置新闻框架、再现这场争议,进而影响或引导公众对争议性事件认知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活动日益丰富,公众对经济生活的关切度日益提高,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对于经济新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报道日渐成为媒体的新宠,许多地市党报纷纷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以争夺读者的眼球,以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把握先机、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5.
通常情况下,“专业化”是党报经济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的重要区别,因此,业界常以“专业”或“业余”来评判经济报道,并赋予前者以褒义。但是,在新媒介环境下,经济报道模式正在发生显著的转变。近年来,网络媒体、手机报、IP电视等新兴媒体已经进入用户生产内容的自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开放、多元、互动、多媒体、低门槛,为人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信息世界。  相似文献   

16.
陈洁  尹建军 《传媒》2012,(8):45
报纸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和信息载体,并且一直主宰着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应运而生,报纸不断经受着严峻的竞争和生存挑战。面对新时期传媒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报纸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冲击下的中国电视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论文围绕新旧媒体的交替出发,认为在网络时代,新闻的关注点与焦点形成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因此对于民众感兴趣的话题而言,电视、报刊等媒体已经失去了新闻第一报道权,甚至也失去了新闻第一解释权,但网络新闻的自主性与信息散碎的特点,给电视新闻评论留下了发展的空间,电视新闻评论可以把这些散碎的信息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成为具有完整情节的新闻故事,由此,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新闻评论仍能逐渐在与网络实现技术融合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发生巨大变革,地市党报受到剧烈冲击,如何在全媒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地市党报的重要课题。地市党报要想在传播媒体快速发展、“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继续生存并有所发展,就必须做好深度报道。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深度报道是地市党报的创新之路,也是地市党报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河南鹤壁日报在新闻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对深度报道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在新兴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深度融合是方向,党媒时政报道如何守正创新,成为党报转型顺势而为的重要引擎。多年新闻实践表明,党报要有"大时政"视野,以思想高度为根本,深耕内容是王道,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充分挖掘隐性新闻,扛起党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1]的使命和责任,让党报发出更加铿锵有力的"主流声音",让时政报道更具影响力、传播力,更"吸粉"。  相似文献   

20.
陈娟 《传媒观察》2006,(9):61-62
在这个充满影像的读图时代,图片故事、图片新闻等报道形式越来越占据着媒体的大幅版面。据美国《读报研究》调查显示:平均读过报纸一则字报道的男读只占男性人口的13%,女读则占女性人口的11700。而在同一份报纸中,却有三倍以上的男读和四倍以上的女读看过一栏大小的图片。新闻照片终于摆脱了它的“配角”地位,成为相当一部分媒体的主流。但新闻摄影报道是图结合的一种报道方式,它所承载的信息包括事实信息和情感信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