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国际法渊源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法的渊源至少含有"源流"、"过程"和"形式"等因素,国际法的渊源涵盖了国际法的形式,而国际法的形式在国际法渊源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国际法的形式包括了条约,国际习惯以及"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从"源流"的角度来看,从近至远,国际法的渊源分为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和公法家学说以及国际组织决议等.研究也澄清了特别性条约不能成为国际法渊源的问题.最后,亚国家行动者在国际法渊源形成问题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际税法的渊源之一,习惯国际税法的构成要件包括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两大方面。传统的习惯国际税法规则是各国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发性、分散性和偶然性。但是,在当今全球税收治理背景下,习惯国际税法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全球税收治理促进了国际税收条约的发展和国际税收软法的勃兴,而这些渊源能够为习惯国际税法的存在产生证明作用。另一方面,全球税收治理能够推动各国形成普遍一致的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从而促进习惯国际税法的产生。习惯国际税法一旦形成,将对各国产生普遍的法律约束力,而解决国际税收问题的需要和国际社会的公认是其效力的来源和依据。在当今税收条约主导、国际软法勃兴的全球税收治理机制中,习惯国际税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际习惯是国际法最古老的渊源。由于是不成文法,为了查明国际习惯的存在必须寻找证据。国际习惯的证据来源于国家的实践、国际组织的实践和国际司法机构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美国行政协定是美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协议。美国宪法只规定了条约而没有规定行政协定,行政协定的主要宪法依据来源于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判例。不管是总统的行政协定还是国会的行政协定,其本质都是国际条约,美国政府负有信守义务  相似文献   

5.
"一般法律原则"的属性、内容及适用等问题,在国际法学界虽颇受争议,然其被《国际法院规约》确认为与条约、习惯并存的国际法依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无论是国际法院抑或是其他国际法庭,在既有的国际司法实践中都曾经出现过多次援引和适用一般法律原则作为裁判依据的案例。因此,一般法律原则是实在国际法而非自然国际法;其内容源于国内法而非国际法原则;其不仅可作为辅助渊源也可作为主要渊源使用。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应对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加以归纳和对比,整理出一般法律原则的适用通则,藉此增强一般法律原则的实在法性质,推动其在今后被国际司法机构更好地适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法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主要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从渊源上看,它主要表现为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从体系上看,它主要包括国际法基本理论、领土国际法、居民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外交关系法、外层空间法等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在《政治生活》教学中渗透一些国际法的基本常识。首先,从课程内容上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司法判例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自然也就不是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但由于国际私法是一门非常特殊的法律部门,无论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基本任务和本质特征来看,还是从国际社会国际私法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趋势来看,或者从我国国际私法的现行规定和“一国两制”的需要来看,以及从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或者地区友好的民事往来,充分发挥我国在涉外民商事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等诸方面来看,将司法判例作为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的一项极其的重要原则,其内容最早出现在特雷尔冶炼厂案和科孚海峡案这两个著名案例之中。两案例在“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国际习惯形成中的作用体现在:首先,他们是该项国际习惯的物质要素;其次,他们将“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引入国际环境法,为之后的法律确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 国际法的概念 国际法是主要调整国家间的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国际法的社会基础是众多独立国家同时并存,彼此进行交往合作而形成的国际社会(即国际关系)的存在。国际法是法律的一种特殊体系。2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国际法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是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国际法在古代已有萌芽,在近代形成了包括一系列原则、规则和制度在内的特殊的、独立的法律体系,现代国际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 国际法的渊源 一般认为,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也有人认为指其表现形式。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条约和习惯。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的次要渊源。司法判例和学者学说是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4 国际法的编纂 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现有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编成系统的法典。编纂有两种形式:一是全面的编纂;二是部门法的编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参加和适用的国际民商事条约越来越多,国内学界因而普遍认为国际民商事条约一般都可以在中国直接适用.通过研析国际民商事条约在中国的适用可以发现:国际民商事条约仅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和严格的条件下才能够在中国直接适用,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适用.这一状况的产生有宪法、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如此,这一状况还给我国的司法实践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基于此,我国应该考虑通过修改我国宪法,明确国际民商事条约的法律地位;取消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国际民商事条约直接适用的限制性条件;通过专门的立法明确我国已经参加的全部国际民商事条约的适用方式问题,以及在司法实践层面做好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