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气象影视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日益丰富。如何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拓宽受众人群,有效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推进电视气象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是气象影视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文章从公众的需求出发,阐述如何丰富电视气象节目内容,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收视要求。  相似文献   

2.
达娃  央白 《西藏科技》2016,(4):78-80
西藏自治区是以藏族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80%为农牧民群众,汉语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农牧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天气气候依赖性大,防灾减灾意识较弱,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区,所以大力发展象影视气,实现电视气象节目的地域化、特色化,为受众提供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气象信息服务,是气象部门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能。发展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对于提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能力,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看电视戏曲栏目的受众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瑛 《科教文汇》2008,(6):149-150
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开播13年续写的电视戏曲节目神话,让我们重新审视受众地位的改变,以及它之所以成功所依赖的准确受众地位、多层次满足受众需求、突出受众参与性、受众年龄的多元化等四个因素.并依此提出受众需求在电视戏曲节目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苏顺平 《今日科苑》2011,(21):56-61
在全国努力推进农业、农民、农村——"三农"政策发展的今天,对农节目也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注。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思考究竟什么对农电视节目才能抓住受众?节目类型应该怎样发展才能更贴近农民?  相似文献   

5.
高迎新  史天宇 《学会》2014,(4):62-64
公共气象服务在减少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降低对经济社会不利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现,作用日益显著。气象对受众的服务而言,传统的短信、彩信、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服务手段已无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而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以活泼、生动、网络化的语言与公众进行信息互动的方式,彰显出强大的网络信息传播功能,正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社会。气象部门为拓展公共服务渠道,更快捷地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到用户手中,开创了与公众"微距离"接触的时代,"气象北京"微博已逐渐成为公共气象服务的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残疾人气象信息无障碍获取权益的重要载体。我国听障人士获取气象信息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其需求和无障碍供给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本文基于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大背景,从"共享共用"理念出发,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手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进行融合,探讨了手语机器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现实需求、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湖北卫视晚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改造为例,提出了手语机器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基本设计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对电视气象节目设计中的审美需求及其各种视觉构成要素(文字,图片,颜色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要求,探讨了电视气象节目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地传达其信息。  相似文献   

8.
韩隆青 《青海科技》2009,16(2):47-49
本文从电视气象节目的定位、市场调查、包装以及节目内容的选取、主持人风格等方面浅述了电视气象节目栏目的策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天网》栏目的内容选题、节目结构、叙事手法和功能定位等方面论述该栏目是一档娱乐化的法制纪录片。它能够连续几年夺取高收视率的原因是其拥有成功的故事化叙述、较好地体现了"暴力美"和以娱乐受众为主的媒介功能,同时提出对该栏目内容深度、受众定位和展现暴力的"度"的把握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气象节目在遇到重大天气过程时,如果没有做好整体策划加之编导风格不同,容易出现节目缺乏整体联系性等问题。本文通过总结一些灾害性天气过程中气象节目整体构造的经验,探讨如何做好重大天气过程期间气象影视服务,使节目形式更连贯,内容更全面,过程更具连贯性。  相似文献   

11.
标志是一种图形符号,用形和色来表现抽象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里随处可见。本文着眼于受众对现代标志设计的新诉求,提出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融入生活元素,促进标识设计人性化发展,强化标志的人情味和趣味性,以满足受众"求新、求异、求趣"的审美需求,使其更轻松愉快的接收信息。  相似文献   

12.
肖巧洁 《科技风》2012,(13):233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灵魂,运用其恰当的声调、节奏等有声语言及适当的手势、姿态和神色等肢体语言对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讲解、评说和描述,可使专业、科学的气象信息变得明确、生动、形象,能达到更好的播报效果.因此,提高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是气象节目纵深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脱口秀节目以其鲜活的时代气息和贴近受众的生活气息,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肯定."脱口秀"这种节目形式在中国大有可为,这时脱口秀的节目主持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教节目担负着传播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生产技能的重任。如何把严肃的科技知识变成人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就需要娱乐元素的加盟。本文通过探讨媒介大环境下,农业科教电视节目自身特点及受众心理诉求,提出在创作过程中增加娱乐元素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但要求制作人员有很扎实的影视专业知识,还要求他懂得一定气象专业知识。文章从实际操作出发,以地级影视工作者角度对素材采集、处理,节目编排,输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郑蓉 《科技风》2013,(17):272
加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是提高气象影视业务能力和扩大公共气象服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设具有品牌效应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可以提升气象节目的知名度,成为推动气象影视发展的动力。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品牌形象,将有效地建立起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稳定联系,全面提高气象影视服务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气象部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宣传气象知识。中国气象学会就在《大众科学》杂志上开辟了《气象知识》专栏,《农业气象》半月刊等科普作品搬上荧幕,形象直观地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并有效减少灾害的消极影响。所以利用电视天气服务节目针对西藏气候特征、农事季节、生产实际和人民生活、交通等方面对气象知识的需要,及时发布电视气象科普知识。  相似文献   

18.
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整改前后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嘉宾、主持人以及电视功能实现等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总结《非诚勿扰》节目整改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电视相亲节目应以服务功能为中心,实现电视节目的多种功能、以节目形式的不断创新,延长节目的生命力、以真实和真诚打动受众,提升节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融媒体在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优势特点,针对当前传统气象服务存在时效性差、覆盖面窄、公众对于"天气预报"的诉求难以得到满足等问题,提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与融媒体相结合,利用融媒体显著的超时空、超地域的特征与较强的双向交互性,生动形象地将各类气象信息以视频、图片、动画及文字等相互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送,进而为公众和广大用户提供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传播迅速、覆盖面更广和可视化程度更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气象节目主持人不仅只是进行单一的气象预报工作,并且承担着资料采集以及编写报道等等一体化的工作,但我国气象主持人在工作上略显吃力,只有在今后的气象主持工作中,不断培养气象主持人的素质,才能够在今后的节目中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气象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