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梨乡孝子     
在梨乡山东莱阳,很多人都知道一个真实而平凡的名字——杜平。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杜平性格平和、人缘好。人们喜欢他、敬佩他,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的职位和权势,而是因为他的处世为人,特别是他对双亲的孝,对老同志的爱。参加工作50年来,不管职位如何变动,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在群众中口碑好、威信高。  相似文献   

2.
他不适合MT     
严文华 《大学生》2012,(Z1):20-21
很多知名公司都有MT项目。作为面试官,我想说:这个职位的竞争太残酷。看着气轩昂扬进来、垂头丧气离开的同学们,我真想告诉他们:你不是不够优秀,只是有比MT更适合你的职位。大多数公司的MT都很好,不仅设计得好,而且是往中高管理层发展的。可是,它不适合每个人。岗位说到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需要认真反思过往经历,认清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有一个正确定位,做自己适合并且喜欢的工作。他适合做主持有位男生走进来,当他开口时,面试官不禁多看了他两眼,因为他一口非常纯正的男中音,悦耳动听。翻开简历,是个半专业的主持人——尽管不是播音专业,但一直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工作,主持了很多大型节目。他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沙龙》2013,(7):28-29
求职者往往觉得英语说得好就可以在外企混得好,其实流利的英语口语只是进外企的一块敲门砖。很多在海外事业部工作的人,会发现电子邮件(e-mail)是一种比电话还要常用的交流工具。同样,如果你在外企工作过,一定会认同"工作的一半是"report"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正一线城市就像一个磁石,吸引着众多的求职者,让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奔向它,但也有一部分人离开了一线城市。他们或是主动而为,或是被动权衡,从中选择身边的几个故事,希望能给正在考虑留下或离开的你一些参考。盲目攀比,会入歧途卓文毕业一年多,换了几次工作,还是没能安定下来。卓文想留在北京,并不是因为他多喜欢这里,而是因为他觉得别的同学能在北京工作,如果自己去了外地会低人一等。开始找工作时,他也应聘了一些外地的岗位,有几个岗位不管是从专业契合度,还是薪酬方面都不错,但都被他当成了"试水",再以此为参照在本地寻找其他机会,结果却是工作换来换去,—个不如—个。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求职者的眼里,进入外企就意味着高节奏的工作、令人羡慕的月薪和远离国企复杂的人际关系。然而,外企高高的门槛却往往令求职者们望而却步。那么,外企如何选才,标准是什么?面试的时候究竟都考察些什么,如何考察?怎样才能更容易地敲开外企之门呢?  相似文献   

6.
放大镜     
我们的脑里都有一个放大镜,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男女老幼都有。有的人喜欢把他要做的工作夸大。和这种人谈话,仿佛整个世界的工作都在他们的肩头上,没有谁比他们做得更多,或做的时间更长。夸大工作实在很不聪明,假若真有那么多的工作等着你去做,你就没有时间去谈它。有的人喜欢夸大生活的艰难。  相似文献   

7.
向世界敬礼     
我经常去小学。那是一个为儿童写作的人喜欢去的地方,因为那儿喜欢儿童文学的人最多。他们从台下奔上来给你戴红领巾,把鲜花送给你,你只对他们说声谢谢吗?在那个只有两幢房子的村小学,我站在不高的台上,朴拙的校长让我转过头去,再转回身,猛然看见两个孩子用  相似文献   

8.
赵光 《大学时代》2005,(5):38-39
近几年来,中国的“洋老板”人数迅猛增加。海外名企无疑是许多求职者的首选。西装笔挺的日本老板,风趣幽默的美国老板,严厉刻板的德国老板,绅士传统的法国老板……一百个国家的老板一百个样,跨入外企门槛后,你怎样才能“玩转”这些洋老板?他们有什么特点,喜欢什么样的员工?或许此文能给你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9.
现在,很多人都有过“求职”的经历,大家对各种各样的求职表格都不陌生。笔者发现,有许多求职者在填写求职登记表的时候,对“欲应聘何种工作岗位”表现出犹豫不决或徘徊不定。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职业”,“不知道自己擅长从事哪方面工作”,“不知道自己能胜任哪项工作”。很多求职者对此感到很困惑,甚至是不知所措。是不是求职愿望不强呢?不是。恰恰相反,他们急于找到一份自己可以胜任而且工资、福利等各方面也感觉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那到底是一份什么工作,自己却说不清楚,似乎是在追求一个虚幻…  相似文献   

10.
讲故事的人     
从前有一个人,他那村子里的人都喜欢他,因为他常常讲故事给他们听。每天早晨他离开村子去别处,到傍晚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全村子的长工忙了一整天现在休息了,便都过来围着他对他说:“现在来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吧。你今天看见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忘记了寂寞     
正年纪小的时候,很不能忍受寂寞。明明不喜欢这个人,还会找他来陪着吃饭,陪着逛街,总好过一个人对着四面墙说话。那时候,我有一位很能够忍受寂寞的朋友,我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她一脸茫然。她做得到,因为她根本不寂寞。她对寂寞没有感觉,而不是超越了寂寞。后来,长大了一点,比较能够控制寂寞。寂寞的话,即使有人愿意相陪,因为不喜欢他,还是宁愿自己一个人。你并不会因为寂寞而喜欢上一个你本来不喜欢的人,你更不希望如此。况且,人大了就比较会为别人着想。人家满怀希望来陪伴你,是因为喜欢你。找人去  相似文献   

12.
忘记了寂寞     
张小娴 《快乐阅读》2014,(11):53-53
<正>年纪小的时候,很不能忍受寂寞。明明不喜欢这个人,还会找他来陪着吃饭,陪着逛街,总好过一个人对着四面墙说话。那时候,我有一位很能够忍受寂寞的朋友,我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她一脸茫然。她做得到,因为她根本不寂寞。她对寂寞没有感觉,而不是超越了寂寞。后来,长大了一点,比较能够控制寂寞。寂寞的话,即使有人愿意相陪,因为不喜欢他,还是宁愿自己一个人。你并不会因为寂寞而喜欢上一个你本来不喜欢的人,你更不希望如此。况且,人大了就比较会为别人着想。人家满怀希望来陪伴你,是因为喜欢你。找人去  相似文献   

13.
张锋 《教育与职业》2004,(25):41-41
张锋解答刘任民读者: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聘用中国雇员在外国公司驻华办事处工作是有一些特别规定的,中国雇员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合法地成为外企雇员,保护自己的权益。当你被外企告知被录用,在谈妥聘用条件、薪酬、福利等有关待遇后,外商通常要问:“您在何时可来我公司工作?”这时你的回答应谨慎。如果你是没有工作的求职者,可回答能尽快上班。但如果你正在另一家公司工作,则应注意不能为保住新工作而答应尽快上班。因为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解除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超过30日,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  相似文献   

14.
眼下,将有相当一批大、中专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有很多人会对这第一份工作感觉有点新鲜,感到兴奋,但这第一份工作未必是自己喜欢的或专业对口的。如何在初入职场时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以下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对工作范围的了解要清楚到具体细节,这样你才能评估自己是否胜任;同时,在你工作满负荷的时候,可以让老板知道你已经不能再兼做其他工作了。放下架子,融入团队。不要因为你的学历高而看不起别人,你缺少的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虚心向前辈学习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然的话,你会被人修理,被人排斥,到时就会…  相似文献   

15.
求职者在应约去单位应聘时,自我形象增值是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只有高度重视塑造自己的专业性形象,使自己的形象得到自我增值,才能确保你不被企业所淘汰。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年初在北京举行的一些招聘会上,国内企业首次进入外企展馆,并以多个展位连通的布局和它有个性的设计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企业的形象。 一些大牌国企不仅专门设立咨询台,发放企业宣传材料和联系名片,解答求职者提出的问题,还在寸土寸金的展位上摆上圆桌、椅子,让求职者与企业人员坐下来交谈。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福利、社会保险、奖金和发展空间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多数希望聘用有外企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 一些求职者谈到,薪金待遇只是择业考虑的一个方面,他们更看重的是企业的发展模式、为人才提供的舞台和将来的发展机会,认为…  相似文献   

17.
选对人或选错人的关键.通常在于你是不是“仓促”做了雇用决定。有很多公司最糟糕的问题在于太快雇用一个人.等到这个人进入工作,又发现他不适任。接下来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补救这项错误的雇用决定.设法把这个不适任的人摆到其他合适的职位,或请他走人。  相似文献   

18.
一些精明的老板在面试时,喜欢故意给求职者设下圈套,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从应征者的回答中判断他的性情、志趣、为人处世的原则等,最后才决定录用与否. 因此,对于一个求职者来说,能否清楚地掌握老板的弦外之音并巧妙地作出应对,是赢得职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职场人士都会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新毕业的学生参加多次招聘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已工作的人士在跳槽后更是不知自己的前路该如何去走,他们遭遇的挫折很多,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屡屡求职受挫及在一些公司呆不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许多求职者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应有的工作能力,而是因为求职能力不足和缺乏正确的求职技巧.如错误定位、求职观念不正确、信息收集不充分、自身能力与目标职位不匹配、面试方法不正确、缺乏主动性,等等.  相似文献   

20.
视角     
在印度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巴克楚的小伙子。一天,巴克楚告诉他的老师,村长在附近的镇上为他找了一份工作,他要去上班了。老师祝小伙子好运。一年后,巴克楚的朋友告诉老师,巴克楚混在镇上的一帮坏孩子当中,以偷窃为生。老师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惊讶,因为他知道巴克楚本性善良。不久巴克楚回家探亲,高兴地去看望老师。“你在镇上过得怎么样,巴克楚?”“很好。”“喜欢你的工作吗?”“那份工作实在太无聊了。我交了几个朋友,他们帮我找了一份更好的工作。”“我真为你高兴。既然你过得不错,我有时间就去镇上看看你。”小伙子很吃惊,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