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周怡静 《收藏》2006,(4):129-131
2005年对中国油画而言,肯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油画市场真正构建和巩固了属于自己的营盘,不再因她是西方舶来艺术品种而羞答答地和中国其他土生土长的艺术门类掺和在一起,而是作为已经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本体艺术,显示出更加强劲的扩展势头。  相似文献   

2.
张凯 《收藏》2011,(7):58-60
林风眠(1900~1991年)的艺术生涯,演绎了东方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特别是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进程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给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提供了现实的例证,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3.
油画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外交的限制,我国的油画发展全盘苏化,美术教育事业一味的模仿苏联的教学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大背景下,中国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革。中国的油画发展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油画发展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风格的多样化、样式的繁多、画派的层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艺政策进一步提出“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发展局面,[1]油画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油画发展进一步向现代主义绘画探索和发展。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也走向世界。但是中国当代油画发展依然受到“架上绘画”死亡论和“照相科技”的抨击。面对艺术市场的火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我们如何去认识当代油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本文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浩满 《收藏》2008,(12):25-25
经过2005年中国画的急速上升周期以及近两年的“当代中国油画”的国际炒作热潮,中国书画市场明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异常的市场大环境和书画市场内部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界产生一个个巨大的问号:2008年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寒风 《收藏》2006,(10):49-50
油画是来源于西方的艺术门类,明、清两朝的外国传教士将其带入我国。而我国人民真正接受此门艺术不过百余年历史。20世纪上半叶,系统学习油画的专业人员如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刘海粟、颜文操、庞薰莱、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王悦之、卫天霖、许辜之、倪贻德、丁衍庸等,经过留学,真正掌握了欧洲油画技法,是我国油画艺术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0,(7):170-170
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艺术市场》杂志主办的“碰撞——刘世彪油画展”5月23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刘世彪为近来油画市场异军突起的一股新兴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到理论界与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次展览共展出画家新近创作的油画作品40余幅,展示了画家近年来在油画创新与探索上的艺术成果,也是画家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由我国多名著名理论家参加的刘世彪油画艺术理论研讨会也于展览开幕式当天举行。  相似文献   

7.
线与色是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必要元素.这些线与色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因素.佛教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本土传统绘画中对线与色的主观运用,也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外来的油画艺术中画面元素的发展,从而佛教艺术与本土油画创作二者之间有了相关联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旅居法国著名女画家潘玉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作品4000余件,其中油画361幅,国画351幅,素描3982件。此外尚有少量版画、雕塑等。一生坎坷、勇于和命运搏斗的潘玉良,是个多才多艺、"融合中西  相似文献   

9.
马起来 《收藏界》2013,(10):97-99
旅居法国40余年的安徽著名女画家潘玉良,一生创作作品之多难以计数。1977年病逝巴黎,终年82岁。生前她再三叮嘱在巴黎的中国友人,她死后将她的作品运回祖国,全部献给国家。后经我国外交部门出面,由文化部经办派专人远涉重洋,将潘玉良遗作遗物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2,(8):150-151
面对当前价格趋高的当代艺术,真假难辨的中国书画,是否还有第三种可以选择的架上绘画艺术品作为墙上的摆设?答案也许是西方经典油画。 2012年4月29日起,“艺术北京2012”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展馆分为当代馆与经典馆两大部分,其中西方经典油画在经典馆中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丹 《收藏》2006,(8):106-109
继2003年中国油车市场好转以来,2005年中国油画价格再度上扬、嘉德秋拍油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占其总成交额六分之一;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和陈衍宁的《毛主度视察广东农村》分别拍至2200万元和1012万元。对于这样一次重大飞跃,很多人担心是市场炒作或价格泡沫。而笔者认为,中国油画价格潜力的勃发,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必然趋向,是在“大中国画”视野下中国油画价值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12.
油画属西方艺术,产生至今不过600年的历史,但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西方油画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精品荟萃,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性绘画。过去油画在人们的眼里是西方艺术,是阳春白雪。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油画已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形成了新的收藏热潮。  相似文献   

13.
萧萧  苏海波 《收藏》2011,(2):144-147
潘玉良(1895~1977年),籍贯江苏扬州。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张玉良,字世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画家、雕塑家,一生作油画、水墨画、版画、雕塑、素描、速写多达4000余件,巴黎市政府收藏有她的作品,其中数件经常陈列于塞努希博物馆。潘玉良1919年入上海美专学画(图1),1921年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  相似文献   

14.
刘斯姮  李忠斌 《收藏》2007,(10):170-170
8月12日,卢浮宫首次赴中国举办的“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展及国内历年来规模最大的“潘玉良画展”同时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数万群众共同享受首博献给中国观众的东西方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5.
西方油画从20世纪初来华广泛传播,经过近百年的融合,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本土化过程主要是依托学校美术教育实现的。因此,中国油画史上的绝大部分名家精品,都与各时期的美术学院密切相关,时下艺术市场走红的油画家,几乎都接受过美术学院的培养,或者曾执教于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史论硕士、现任教于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刘晓丹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绘画与中国艺术市场研究。其所作的《"八大美院"油画概貌及市场状况》(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的系列分析,意在为艺术购藏者把握中国油画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油画市场提供启示。目前完成的关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川渝油画的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及关于早期"中国美术学院"的《独领风骚的杭州艺专"老油画"》,已发表于本刊2007年第12期和2008年第6期,其余将陆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谢继胜 《收藏》2010,(1):18-20
对于西藏艺术,西方艺术史学者很长时间都称其为“印藏艺术”或“印度尼泊尔·西藏艺术”,将其看作是印度、尼泊尔艺术的支流。事实上,从公元7世纪至20世纪,西藏艺术持续东渐.与汉地艺术的关系趋向紧密.形成了一种有可辨识特征的”汉藏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促进了汉藏艺术双向的发展,成为我国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老赵 《收藏界》2010,(5):34-39
印象派油画作品的交易向来被国际上看作艺术的保险投资,也最能反映艺术市场基本走向。买入印象派作品的第一次热潮是在1973年至1975年间:即在所谓"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印象派作品下跌了54%,而在此之前曾于1965至1971年价格上涨了117%。第二次购入热潮更为疯狂。1982年至1990年之间印象派作品价格上涨了602%,而接下来3年55%的下跌幅度则大大刺激了艺术投机行为。从2005年起至2008年印象派作品价格恢复了1989年至1990年间价格水平的两倍。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将会对国际艺术品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印象派绘画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地位如何?印象派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又有什么关系?本文通过业内人士的分析,向我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崔兰珍 《收藏》2010,(12):52-55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繁荣时期。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使宋代绘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宋代商业的发展也大大超越了前代,大小城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空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引人注目。基于这种社会状况,宋代的艺术市场空前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袁水清  张元芳 《收藏》2013,(7):153-155
2013北京保利八周年春拍精品西安预展期间,于5月24日下午4时在亮宝楼四层艺术大厅举办了系列讲座,其中保利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以"从靳尚谊到刘野"为题,为观众梳理了中国现当代油画艺术家探索的脉络。贾伟女士生动的讲演,既紧贴这次春拍,又为中国油画收藏爱好者解析了市场。现根据录音整理如下:中国油画在中国悠久的绘画历史面前还只能说是一个年轻人,但从19世纪末到今天也已走过百年历程。我们的题目是"从靳尚谊到刘野",里面会提及吴冠中、王沂东、杨飞云、李贵君、曾梵志、赵半狄等人,相比于中国油画百年来无数艺术家的不断求索,他们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无可否认,他们的确是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2,(15):150-151
面对当前价格趋高的当代艺术,真假难辨的中国书画,是否还有第三种可以选择的架上绘画艺术品作为墙上的摆设?答案也许是西方经典油画。2012年4月29日起,"艺术北京2012"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展馆分为当代馆与经典馆两大部分,其中西方经典油画在经典馆中格外引人注目。位于经典区E21展位的Cassic简画廊本次带来了数幅重量级的19世纪欧洲经典绘画作品,为国内少见。雷诺阿的《阅读的女人》是其晚年1 906年之后的精品,画面唯美含蓄,极其稀有。柯罗为其母亲的花园别墅定制的大幅风景画也赫然在眼前。法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