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点评:因为比例尺的意义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去年国庆长假我们去了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旅游,非常愉快。海门到上海有120千米而…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页给出了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根据意义知道,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名称,像1∶100、1∶1000,数值比例尺都没有单位。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线段比例尺不是带单位吗?(如下图,每段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千米)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49页的例7。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求出比例尺。本课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在应用过程中了解比例尺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1.从比例尺的定义看,比例尺是比。教材中关于比例尺的定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有的学生分不清比例尺是比还是比值的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式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它使人误以为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比值。而实际上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是并列关系,比例尺仅是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成图上距离是1(或实际距离是1)的形式。2.从比例尺的应用看,可分两种情况:(1)在求比例尺的应用题中,比例尺只能看作比。例如,建筑一…  相似文献   

5.
教材中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设未知数列方程变形后得:实际距离 x=图上距离÷比例尺(见例2)图上距离 x=实际距离×比例尺(见例3)实际教学中,在讲清上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教给学生另一种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能力目标: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数学  相似文献   

7.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教师一直把比例尺概念、求比例尺、计算图上与实际距离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法,达到会背、会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这一内容的实际意义。调研中发现一位教师不仅较好地打下了比例尺的基础,更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体现了身边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数学”的本质,深受启发。) 1.引进估算,深化知识,提高实用性。 师:通过例5的学习和几道习题的练习,看出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允许或没有必要进行计算两地实际距离,如,…  相似文献   

9.
丛培仁 《辽宁教育》2001,(2):124-125
(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教师一直把比例尺概念、求比例尺、计算图上与实际距离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法,达到会背、会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这一内容的实际意义.调研中发现一位教师不仅较好地打下了比例尺的基础,更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体现了身边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数学“的本质,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 (人教版 )第十册 的内容,包括例 4、例 5、例 6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老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老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求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老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 ?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原来,他们对三道例题的讲解,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连解题…  相似文献   

11.
丛培仁 《辽宁教育》2001,(1):124-125
(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教师一直把比例尺概念、求比例尺、计算图上与实际距离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法,达到会背、会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这一内容的实际意义.调研中发现一位教师不仅较好地打下了比例尺的基础,更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体现了身边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数学“的本质,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2.
金坚 《江西教育》2001,(7):104-105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十册的内容,包括例4、例5、例6的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教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教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寸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教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相似文献   

13.
比例尺是比还是比值□会宁县教场小学卢彪对于“比例尺”这一概念,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是这样定义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可见比例尺是一种比。那么,学生为什么常将它误认为是比值呢?这与教材的编排有关。首先,教材在给出比例尺的定义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16页),第1课时,新授课。 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  相似文献   

15.
一、《比例尺》的教材分析《比例尺》这堂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称、化简比以及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倍数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学生能看懂比例尺,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二、设计前的困惑1.人们约定俗成地用比例尺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以往我们只是让学生先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要求化成单位相同再写比,这样的比就是比例尺。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比例尺,…  相似文献   

16.
现行教材关于线段比例尺的介绍,只是简单地介绍其定义与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笔者发现教材中只出现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几乎没有出现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的价值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线段比例尺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往往能清楚地揭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同学很容易混杂。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是这样呈现的: 如下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相似文献   

19.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一16页),第1课时,新授课。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编排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有利于与代数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比的应用。一般缩小的比例尺是将前项(图上距离)化简为1;反过来,后项为1的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除了数字比例尺以外,还有线段比例尺。这两种比例尺实质上都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