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控锻炼对癌症患者康复期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及血浆MDA含量的影响.方法:上海市癌症俱乐部康复班新入学员47名,其中,男性21名,平均年龄61.19±8.53岁;女性26名,平均年龄56.35±6.17岁,平均癌龄为1.3±1.13年.受试者结束肿瘤常规治疗后,坚持3个月有指导的自控锻炼;锻炼方式为每周5~7天,每天1.5~2 h.3个月后,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肘静脉采血,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与实验前比较,3个月自控锻炼后,癌症患者红细胞SOD活性明显升高(P<0.001);GSH-Px活性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DA含量显著下降(P<0.001).2)实验前,不同类型癌症患者之间红细胞SOD、GSH-Px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癌与消化系统癌症、消化系统癌与其他癌症患者血浆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乳腺癌患者血浆MD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癌症患者(P<0.01).3)3个月自控锻炼后,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红细胞SOD、GSH-Px活性及血浆MD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控锻炼能够提高癌症患者康复期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浆MDA含量.提示,自控锻炼对于改善癌症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自由基氧化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运动员在平原比赛期间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结果经过高原训练后、在平原比赛期间,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基础心律和血压逐渐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都较为明显,且血红蛋白的下降先于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持续升高,血清皮质醇有所降低,其比值明显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下降明显.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到达平原7天后,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所以世居高原运动员应把握好下高原的时间.以免下高原过早,使运动员的心功能下降和红细胞过多的消耗;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也应多进行平原训练,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获得较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优秀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血睾酮的变化规律,分析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发生与训练周期安排的关系;总结优秀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在不同训练周期的表现特点。研究方法:以一年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周期,分为春季赛前(3-5月份),赛季(6-10月份),赛后与冬训期(11-1月份),测试江苏省田径、游泳、体操、划船、自行车、篮球、排球、柔道、手球、现代五项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血睾酮、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运动员血睾酮值均表现出明显的训练与比赛周期特点,冬训后和大赛后较低,赛前较高或一般,出现低血睾酮的运动员不少,且所有项目中都有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低血睾酮,恢复较慢。同样证明了训练周期安排是影响血睾酮的最重要因素;运动员训练中血红蛋白的降低与训练周期无明显相关,在春季赛前血红蛋白低于13g/dl的女运动员比例较其它训练阶段多,达到20%,其它阶段低于10%;在春季赛前血红蛋白低于14g/dl的男运动员比例较其它训练阶段多,达到11%,其它阶段比例较小;除个别女运动员外,未发现发生贫血的运动员;除个别女运动员外,未发现运动员铁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模拟高住低练对人体红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及在模拟高原训练后有氧运动能力是否提高.将男大学生13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拟高住低练组,从事相同身体活动,模拟高住低练组每天低氧环境睡眠8 h[φ(O2)=14%],连续4周.两组均在低氧训练开始前、结束后进行Bruce方案的力竭运动,并在安静和运动后取血测试MDA、SOD、GSH-Px.结果表明:高住低练组红细胞SOD、GSH-Px活性在安静时和力竭运动后都明显提高,MDA没有变化,定量负荷后心率和血乳酸降低.结论:模拟高住低练有助于增强红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善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参加十一运会预赛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进行测试,以了解重大比赛前后运动员机能变化情况和比赛强度.方法:对77名参加花样游泳双人和集体项目比赛的运动员进行血乳酸测试,分别在赛前和赛后的清晨,对国家队运动员进行静脉采血,测试红细胞、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白细胞、血尿素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睾酮(T)和皮质醇,探讨比赛前后机能状态变化情况.结果:1)参赛运动员在比赛前后的机能状态整体变化不明显.血清CK显著下降(P<0.01);血清T赛后有一定下降,且参赛前后均低于以往值.2)集体项目技术自选和自由自选比赛后运动员比赛后运动员血乳酸最高值达到10.19±0.35 mmol/L和11.76±1.21 mmol/L,最低值为4.62±0.79 mmol/L和5.54±1.11 mmol/L,平均值为6.98±1.97 mmol/L和7.60±1.78 mmol/L.3)双人项目技术自选和自由自选比赛后运动员血乳酸最高值达到11.19 mmol/L和12.09 mmol/L,最低值为6.86 mmol/L和5.97 mmol/L,平均值为8.27 mmol/L和9.11 mmol/L.结论:1)一次重大比赛对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影响不明显;2)花样游泳集体和双人项目比赛强度可达到耐乳酸训练强度;3)花样游泳双人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游泳训练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的消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邻相 《体育科学》2005,25(2):70-72
观察葛根素对游泳训练小鼠血液成分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将 4 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葛根素对照组、游泳训练组和葛根素游泳训练组。游泳训练小鼠分别进行 6周每天 80 min的游泳训练 ,葛根素实验小鼠游泳训练开始后第 3周腹腔注射 6 0 m g/ kg葛根素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连续 3周 ,于游泳停止后 4 h进行尾静脉取血 ,测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标 ;次日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结果表明 ,游泳训练组小鼠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血小板数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 5 ) ,而葛根素游泳训练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葛根素游泳训练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与游泳训练组比较明显延长 (P<0 .0 5 )。说明葛根素可降低因运动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的升高、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的增多 ,降低血液的粘度 ,延长力竭游泳的时间 ,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运动大鼠溶血红细胞主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负荷运动后溶血造成的血红蛋白下降组大鼠(血浆触珠蛋白显著下降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上升,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红细胞内ATP含量、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红细胞积分指数IDI值等指标的测定,比较研究了两组大鼠红细胞的能量代谢能力、抗氧自由基能力,综合变形能力等主要性能,同时分别比较了其他指标如血糖浓度、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取向指数OI值等。结果表明:运动性溶血组大鼠三大主要性能均有降低;溶血组大鼠血糖浓度没有显著变化,推断其红细胞分解葡萄糖制造ATP的功能下降,红细胞内SOD活力及血液总SOD活力均有下降,前者降低更为明显;取向指数降低,推断红细胞综合变形能力下降可能与红细胞形态的完整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成年人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男14—16g%,女12—14g%,如果低于上述范围就可列为贫血。一、运动性贫血目前关于运动性贫血的认识和定义尚不一致,但一般认为;训练中的运动员,如果血红蛋白及血球比容(正常40—45%)为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值,则被称作“运动性贫血”。根据运动性贫血发生的原因和情况又分为假性运动性贫血与真性运动性贫血。 (一)假性运动性贫血一些研究者发现,在长跑、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性降低。Martin及其同伙发现,优秀运动员的红细胞比容低手正常值,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其他研究者把运动员比赛期间与赛后静止时间的血红蛋白的浓度相对比,并无明  相似文献   

9.
观察蜂胶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以及血浆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研究蜂胶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蜂胶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小鼠(KM)随机分为安静组(A)、安静蜂胶组(B)、训练组(C)、训练蜂胶组(D).蜂胶组每天按45mg/kg体重灌服蜂胶液,其他组灌服等量饮用水,持续四周,训练组进行四周游泳训练.所有小鼠在最后一次游泳训练结束后次日摘眼球采血,观察红细胞形态、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结果:(1)与安静组相比,单纯训练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血浆MDA含量显著增高,血浆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2)与安静组相比,安静蜂胶组红细胞畸形率降低但无显著性,血浆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浆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3)与单纯训练组相比,训练蜂胶组的红细胞畸形率、血浆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浆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蜂胶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弱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对红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行军和长跑后出现的血红蛋白尿症,曾被认为是一罕见的病症。自1881年FIeisher 首先报告此症至1964年,从我们翻阅的国外文献上共见到86例,国内从1955年来仅见到6例报道。由于其发生的原因尚未阐明,因而缺乏相应的治疗方法。现将我们见到的7例介绍如下。病例摘要1.傅×,男,21岁,学生。跑3000米后发现酱油色尿。查尿结果为:深褐色,蛋白( ),红细胞1—3,一千血强阳性。住院期间经各种检查并做运动试验(运动场上跑2400米)未见异常。2.王×,男,23岁,学生,马路上跑4000米后发现褐色尿。查尿结果为:褐色尿,蛋白( ),红细胞0~2,颗粒管型0~1。后跑3000米又排出褐色尿二次,随访一年,因未参加长跑而未复发。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医内科辩证和因时制宜原则 ,对校田径代表队在夏季比赛期间服用活血皇浆前后进行血液动力流变学和血液有形成分参数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运动员服液后在脉率 (PR)、每搏量 (SV)、心输出量 (CO)、左心有效泵力 (VPE)和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 (EWK )改善的同时 ,出现心肌耗氧量 (HOV)、心肌耗氧指数 (HOI)、心肌血液需要量 (CMBN)、心肌血液灌注量(CMBV)和总周阻 (TPR)、标准周阻 (SPR)、收缩压 (SP)舒张压 (DP)等参数下降 ,呈现机能和能量节省化 ,而血液状态则表现为血容量 (BV)增多 ,全血粘度 (η)和还原血粘度 (ηr)下降 ,切变应力增高 ,血流速度加快 ,有利于维持微循环正常功能。血液有形成分的改变提示 ,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比积 (HCT)和血小板 (PL T)有增高趋势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下降 ,则有可能与 BV相对增多 ,红细胞 (RBC)体积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业已确认,剧烈的体力活动和精神、情绪激动时都会使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Galbo(1981)研究发现,以30%Vo_2max的强度运动时,血浆儿茶酚胺含量没有变化,尔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呈线性的增加,而儿茶酚胺中尤以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肾上腺素的增加幅度。冯美慈等(1985)报告中发现,体操运动员比赛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比赛前,而训练课后尿中儿茶酚胺的排出量也增加,比赛后与的排出量间无明显差别。冯氏还发现,比赛中发挥得较好的运动员,其尿中肾上腺素的排出量较低。陈吉棣等(1982)  相似文献   

13.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潘同斌等选取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赛前集训的长跑运动员1 0名 ,于集训前后进行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的测试。结果显示 ,30 0 0米测试跑后 ,低铁及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的低水平导致运动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比运动前明显下降 ;50 0 0米测试跑后 ,由于长时间运动致使红细胞破坏 ,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由受损红细胞或死亡红细胞释放至血清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降低。另外 ,阶段性训练 (两个月 )前后 ,安静时 ,血清铁蛋白在训练后期明显降低 ,提示长期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可能导致潜在的或早期缺铁症状。而训练后期的转铁蛋白上升 ,提示适应性铁转运加强。耐力运动对血色素及铁代谢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血尿     
尿液中含较多的红细胞称血尿。在显微镜下发现尿中红细胞者称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凝血块者称“肉眼血尿”。 健康人尿中不含有或有时含有微量红细胞,12小时尿液红细胞计数(Addis氏计数)的正常值为0~50万个。将尿液离心沉淀后作显微镜检查,在高倍镜视野下发现数个红细胞并不是异常,而在剧烈运动后尿中更有可能出现暂时性微量红细胞。 血尿的颜色因尿中含血量和尿酸碱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负荷力量训练对举重运动员造血机能、最大耗氧量及运动后血乳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25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完成为期5周“二大一调整”式力量训练,其中,第1、2周为大负荷周,第3周为调整周,第4、5周为大负荷周,第4周冲击最大负荷。大负荷周为目标总重量30000kg/d,每天2次训练课,调整负荷为目标总重量小于15000kg/天,每天1次训练课,每周训练6天。于训练前、训练第1、2、3、4、5周取周训练结束后次日晨基础状态静脉血测定红系指标,于试验前、后测定最大耗氧量(V.O2max)及.VO2max测试结束后0、5、10、15min血乳酸变化趋势。结果:训练期间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均较试验前显著性下降,但在第5周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出现回复性变化;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减小,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呈增加趋势;调整周内血红蛋白不仅没有回复,反而呈显著性下降。训练期间外周血网织红细胞(Ret)先增加后回复。5周训练后,V.O2max较训练前显著提高,.VO2max测试后0、5、10、15min血乳酸低于训练前对应点。结论:一定量的大负荷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红系造血活动及V.O2max;一定量大负荷力量训练改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代谢的动力学特征,其可能的机制是机体清除乳酸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为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分别对大鼠4周、8周跑台疲劳运动后的红细胞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MCD、计算MCT,4周实验组(Ⅱ)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计数.研究结果和结论大鼠连续4周、8周跑台疲劳运动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组(Ⅱ、Ⅳ组)异常红细胞比例显著增多,分别达42.4%和83.0%,与对照组(Ⅰ、Ⅲ组)的22.5%和23.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Ⅱ组MCT 2.13、Ⅳ组MCT 2.31,均较Ⅰ组1.93、Ⅲ组1.95显著增大(P<0.05).Ⅱ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P<0.01),网织红细胞数增多(P<0.05),显示了一种溶血征象,认为大鼠跑台连续疲劳运动能造成血管内溶血.建议疲劳运动造成红细胞形态的异常和血管内溶血现象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血清EPO及其相关指标在游泳训练中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游离睾酮(FT)的变化规律以及EPO与FT和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经4周大负荷游泳训练后血清EPO、FT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明显改变;在一周的恢复过程中,EPO呈统计学意义的恢复,而FT的恢复不显著;FT与EPO在调整期恢复中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大鼠红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常压模拟高住(海拔3000m)低练对大鼠红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住安静组大鼠MCH低于其他三组大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住安静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常压高住安静组没有明显的差别,但低住低练组的MCHC明显地高于常压高住低练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压模拟高住低练时,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应加强营养物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机体在高原训练环境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红蛋白变化有一个或两个峰值,提示下高原后一段时间运动能力高峰期存在;高原训练后EPO水平大幅度升高;红细胞2,3-DPG有明显升高趋势,缺O2时,2,3-DPG使氧离曲线右移是否有利,还值得怀疑,有待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但这种变形能力会随着下高原时间的延续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大鼠不同强度运动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同时检测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发现,运动后肝细胞凋亡增加,且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细胞凋亡百分率升高,反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SOD、GSH-Px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显著升高.认为,运动可诱导肝细胞凋亡,而运动后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凋亡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