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杰玲 《美育学刊》2020,11(2):32-37
培生英语绘本《灵和海龟》与日本民间故事《浦岛太郎》都是关于海龟的故事。《浦岛太郎》融合了中国和日本的思想文化,中日龟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代表长寿,寓意吉祥,此外,龟堪负载,可保安稳,也可通灵。人借助龟可获得神奇的体验或惊人的利益。在英语文化里,龟只是行动缓慢的动物。《灵和海龟》强调人与龟的和谐共生、平等互惠,渔夫是主动施与恩惠之后获得好报的角色,龟既是受惠者,也是施惠者,与人处在同一个维度。这一英语绘本带着浓郁的亚洲特色,渔夫的相貌、衣着打扮,都是中国式的,但故事中的龟却迥异于中日传统龟文化。《浦岛太郎》将人与龟的关系写得复杂多样,富有浪漫色彩。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龟并非凡物,而是超越世俗的想象,虽然龟在该故事中也是受惠者,但高于人类,寄托了中日文化对美与超越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保定古莲花池园林假山叠石修复的历史背景、修复历程、艺术分析、价值影响的论述,突出了假山叠石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作为恢复“莲池十二景”工程的配套工程,假山叠石对于保障古莲花池景观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景观地位显著。假山叠石不仅是古莲花池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极具艺术性的景观主体工程,值得加以重视、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中,神话传说、小说、诗歌、赋等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很大,在绘画艺术中,山水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尤其突出,它们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丰富造园匠师的想象,开阔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造园实践提供艺术技巧和模仿的蓝图。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对当前我国园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与它父老崇拜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特殊的社会存在决定了父老崇拜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祖先崇拜和老年化的文化心理从父老崇拜中产生 ,三者共同调节了中华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并决定了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园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最有生机的部分。中国城市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占有光辉的地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汉长安园林开创了中国城市园林的先河,把宫廷建设与园林相结合,把自然山水作为造园的基础,并建成园中之园,奠定了中国园林的基本格局,确立了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城市造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避暑山庄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园林与人文科学的相互交融,更体现了中国园林与自然科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本质。本文即从生态学的角度,通过对避暑山庄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河流、植被以及动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考证,大量事实证明避暑山庄具有建造皇家园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园林翻译为世界了解中国园林、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平衡为译者带来了挑战。生态翻译学认为,为了实现译文在译语环境的生存,必须对译语环境进行“补建”。该理论为园林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世界遗产城市·苏州》一书中苏州古典园林介绍部分的英译为例,具体探讨园林翻译中译语生态环境“补建”问题,为园林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学常识告诉我们: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但中国却背离这些基本的原则而走了一条水墨画的道路.本文从五行学的角度对此提出解释.指出在五行宗教哲学观中,中国人由于崇拜北天区以北斗星为主的自然天象,并从中幻化出一个天国的世界及其最高统治者天帝(即黑帝).在对黑帝所代表的黑色天界的崇拜的思想支配之下,为契合天人,于是崇拜黑色的思想便转化为尚墨的意识.这便是传统中国画中重墨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方面深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理解自然世界的一种方法论,从秦汉的"模山范水"到明清的"一勺代水,一拳拟山",中国古典园林客观地反映了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同时也蕴含了道家朴素自然观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植物等组成的,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园林景象空间的影响很大,园林中因有了精巧、典雅的园林建筑的点染而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园林建筑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造园的成功与否,同时园林建筑的多少、大小、式样、色彩等处理,对园林风格有很大影响。避暑山庄作为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5.64km2,有近10km蜿蜒曲折的宫墙和120余组园林建筑。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建造的一个大型宫苑,清朝帝王进行了精心尽力营构,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历时8…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崇拜是文化传承基础,体现为传承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在物化精神崇拜和民族精神崇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自崇拜原动力;现代社会要处理好文化崇拜与文化传承关系体现在崇拜与迷信、崇拜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崇拜传承研究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祭祖民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农耕社会,延续于现代社会,盛行于大江南北。从这一点上来说,祭祖民俗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人文传统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地祭祖民俗在具有许多相似特质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差异。本文以山西晋北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村庄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与周围村庄春节祭祖民俗的比较来探讨这一特殊祭祖民俗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表示“秋季”的词义早在甲骨卜辞时代就已经产生,然而学界对“秋”的造字本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龟的一种,一种认为来源于蝗灾之义。通过对卜辞中“秋”和“龟”的用例考察后发现,无论是以同文卜辞为证,或是与“六”的字形相互印证,亦或从语法角度探赜,卜辞中均尚未发现“秋”用为“龟类”的辞例,因而《简明甲骨文词典》中的例证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仓颉造字的传说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仓颉崇拜。从文字学视角看,汉代许慎的说法较为理性,他认为汉字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这接近于文字产生发展的实际。从文化学视角看,仓颉造字说的文化势力在于它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感召了后代世人的心灵,从而形成根深蒂固、旷世不渝的汉字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5.
狐神信仰是山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信仰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阳高青云寺及其狐神信仰的考察,探讨这一信仰对当地百姓的精神和生活的相关影响,并进而对山西当今民间信仰的现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系统的圆论思想,涉及到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等方面。这一圆论思想是与中国古人的圆形崇拜、古代哲学的圆形思维有紧密联系。同时,刘勰在儒家、道家、佛家圆论思想的基础上整合创新,创造出系统的圆论思想,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象征人类学的有关理论和视角,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用器具这一具体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用器具有肢体功能的延伸与象征意义的衍化,生殖崇拜与生命阈限象征,图腾崇拜与吉祥人生寓意象征,祖先崇拜与社群认同功能象征,神灵崇拜与世俗权力神圣化象征等具体象征形式。象征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传承纽带,是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体凝聚力,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化功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形式的多样化,表达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趋同性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家国一体化国家形成模式决定了祖先崇拜成为主流地位的宗教形式,自然崇拜被深深压抑未能充分发展起来,这导致中国古代自然神话呈现单调贫乏的面貌,神话发展一直沿着历史神话化的轨迹运行,祖先和文化英雄成为神话中的主角,英雄神话成为庙堂文学的大宗。与之相反,两河流域最早的国家形态是以城邦形式出现的,每个城市崇拜一个自然神,这决定了自然崇拜在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上长期占居主流地位,自然神话获得充分发展呈现发达面貌。透过神话这面镜子能够生动反映两大文明类型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