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为南北朝文学文献之基本著作。是书材料丰富、考证精详,成就很高。然其中亦存在疏误。为免以讹传讹,实有加以辨析之必要。此文讨论南朝部分若干条。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许多惊人的巧合。本文意在通过对二者的比较 ,找到母语、时代不同的两人在文学风格理论上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文化交流中尤以文学交流历时最久,领域最广,影响最大,先秦时期,汉代、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绵延不断。文学交流能提高世界人民的精神境界,促进世界文学繁荣,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友谊。《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的出版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佛典翻译文学”是研究外未文化对中国文学史影响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南北朝时期三种佚经——康法邃十卷《譬喻经》、失译十卷《譬喻经》和失译十卷《杂譬喻经》——的钩沉、流传和特征等问题的剖析,可以透视中国“佛典翻译文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巴金一生著作等身,创作空间很大。《家》、《寒夜》、《随想录》代表了他创作的三个历史时段。在这三个时段里,他每否定一次“黑暗”,都会给文学、生活和“道”带来新话题。结果,在他一次次扩大的文学空间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更多新空间。  相似文献   

6.
敦煌本《丑妇赋》与丑妇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俊琏 《家教指南》2001,(2):123-127
敦煌本《丑妇赋》是一篇淋漓尽致地描写丑妇的作品;丑妇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虽不能同美人文学相比,但仍然不绝如缕;读者面对丑妇,所产生的是一种新奇的有趣感。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主要谈谈《石钟山记》一文在对石钟山的命名的考查时,苏轼侧重从声音方面来考查,所以用了大量的拟声词和其他表现听觉的词。汉语的拟声词自古就相当丰富,南北朝时文学理论家刘勰,对拟声词的作用的认识就非常之高,他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说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烁烁状桃花之鲜,依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论及魏晋文学时,他认为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1]而这里的“自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之文艺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疾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观念与南北朝“吟咏性情”完全不同,它继承了儒家的文学创作以六经为旨归的思想,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他的诗歌也以写景抒情作为两大主题,但比南北朝表现更为突出。其抒情着重表现了他一代帝王实行文治时的宽阔胸襟和乐观情绪;其写景主要通过自然山水与风云雨雪的不同景况之刻划表现他的诗人敏感和气质,恬淡与欢乐。他的诗歌形式比起南北朝更趋向合理整齐,8句诗,对仗,平仄的有序运用为近体诗之定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休士(Langston Hughes)是一位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1933年7月访问上海之前出版过诗集《犹太人的好衣服》《梦乡人》,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的》。他反对种族歧视,同情民间疾苦,在文学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听说他自称见过鲁迅,但鲁迅日记和书信中均没有直接反映。1933年8月1日,《文学》杂志1卷2号在“批评”专栏刊登了“伍实”撰写的《休士在中国》一文,  相似文献   

11.
作为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诗人,庾信对于《左传》的文学接受绝非出于偶然.在特殊的文学环境影响下,庾信精熟于《左传》的文化背景,使得其以史笔入诗文,将自己的乡关之思融入了具体文学创作中.在诗人与侍臣双重人格的文化心理影响下,庾信对《左传》典故的运用,有着个人鲜明的文化意识.此外,使事用典的文学风气,也是庾信主动接受《左传》的动机之一.只不过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用典更富现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遗憾:由于两岸政治的长期对峙,致使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重要一翼的台湾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课程教学中严重缺失。为此,我们急切呼吁台湾文学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台湾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脉;吸纳台湾文学是拒斥文学台独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3.
《人民文学》第9期,看一篇罗伟章的《奸细》(中篇)足矣。 这两年一直看《人民文学》,罗伟章俨然“熟人”矣,但要问到如何评价他的写作,还是让人颇费踌躇。从《我们的成长》的朴素,到《大嫂谣》的真切,再到《变脸》的干瘪,罗伟章始终在“成长”也在摇摆。尽管“底层文学”一再升温,而罗伟章已俨然成为其中的“主力作家”,我们却不愿意看到一个新作家为了赶潮流而牺牲文学上的真正成长。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表面上看,他的许多广泛流传的作品都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讲话》精神的直接指导下创作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诸多著作都持此观点。事实上赵树理看到《讲话》之前,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已经创作完成了。赵树理文学现象与《讲话》精神的吻合是时代的必然、文学发展的必然。文学史著作应当对此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分析,探究赵树理文学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虽身处文化认同混乱之时代、新旧文学交替之际,但他以一个文人特有的执著和超然之心,为中国文学献出了一己之力。通过短而精的《文学小言》17则.王国维明确阐述了他的非功利文学观、天才说、游戏说等一系列相关的文学观点,表明了他对现实社会文学的不满和对非功利真文学的追求。本文从王国维文学观的几个角度出发,对《文学小言》17则进行一个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坛,以波兰为代表的弱小民族文学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先驱者鲁迅先生大辂椎轮,功莫大焉。他收集整理并翻译波兰文学作品,孜孜矻矻,乐此不疲。从《摩罗诗力说》到《域外小说集》,从《小说月报》到《奔流》,莫不浸透他的心血。此外,鲁迅还影响团结了周作人、沈雁冰与孙用等一批翻译家共同致力于波兰文学的译介工作,给寂寞的中国文坛带来了异域被压迫民族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相似文献   

18.
读见喜的《山匪》或多或少有原来读陈忠实《白鹿原》时的那种感觉,就是一种对作者这种文学升华没有精神准备,觉得突如其来,对作者新显示的文学实力很吃惊,有一种陌生感。这是以前那个孙见喜写的吗?他能这么厉害?甚至心中腾起一股肃然起敬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坎坷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赋作达到了这一文体的最高成就,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咏物写景、吟咏艳情和悲感身世、伤怀故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他的诗开唐人诗先河,他的赋堪称"史赋",是继《离骚》之后又一叙事抒情的长篇巨制。庾信诗赋创作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可他的人格却屡遭非议。从人格与创作两方面,客观地看待庾信,从中可以引出思考,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