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乒乓球运动员削攻结合打法的主要因素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乒乓球削攻结合打法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从乒乓球竞技训练理念、规则与器材及进攻型技术的变化等方面,梳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朱世赫为个案,对世界优秀削攻型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指出削攻结合打法的发展趋势:单一的技战术已不能满足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应汲取各种打法类型的优点,使之融入削攻结合型战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削攻型打法是我国乒坛百花园中的一花.六十年代男子以张燮林,王志良,女子以林慧卿、郑敏之为代表的我国优秀削攻型选手,以其稳,低,转,变,反的技术风格,同我国快攻选手并肩作战,力挫群雄多次为祖国赢得了世界冠军的荣誉。外国报刊惊呼:中国乒乓球队是一支奇异的队伍,什么打法都有,什么打法都能取胜。削球打法作为一个对立面,在60年代还为我国快攻手突破欧洲的削球防线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从第37届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对球拍和发球等部分规则进行修改之后,使我国“前三板”中的发球抢攻及倒板击球两项技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给采用横拍全攻、弧圈结合快攻、削攻结合等打法的选手去对付欧、亚诸强选手都增加了困难。有鉴于此,中国乒协决心重振直拍快攻打法,用自己的传统打法去支撑大局。但是,近年来除了一线队伍中的一、两名尖子外,  相似文献   

4.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攻击型流派弧圈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1985年规则的修改,削攻结合型打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采用此种打法的选手数量锐减,实力大为下降。本文作者通过调研认为:目前削攻结合型打法的枝战术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只要敢于研究创新,解决好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技战术问题,采用此种打法的选手是能取得优异成绩、重新攀登世界乒坛高峰的。  相似文献   

5.
朱世赫.23岁.右手横握球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削中反攻型打法。巴黎世乒赛之前,世界排名61位、亚洲排名28位、韩国排名第5位。将朱世赫对马林、格林卡、施拉格的三场比赛在削球与攻球的使用比例、命中率、得分率、失分率、全场技术的得分与失分比、进攻与防守、削球与攻球互相转换技术方面进行统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6.
分析影响乒乓球削球打法的不利因素,认为削球打法训练中应注意转、稳、低、变、攻,攻和削,凶练与稳练等关系,提出改进削球打法技战术的建议:提高削球的稳健性;降低削弧圈球的弧线;接好弧圈球;用好反拉技术;提高反手进攻能力;提高攻削结合能力;结合上旋球防守。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实践练习和理论分析认为,"直拍横削结合推攻打法"的构思是可行的,它能在反手位用正面反胶进行反手攻和加力推,增强了削球打法反手位的进攻实力;能在反手位用球拍正面反胶和反面长胶两面不同性能的旋转变化,干扰对方,为进攻创造机会;还能在反手位用正面反胶和反面长胶进行推挡、推挤、磕球、拨球等技术,积极多变地防御对方的发球抢攻、搓中突击,从而为削球打法找出一条新路,走出低谷,争取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工具的改革,尤其是球拍的改革创新,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乒乓球运动史上三次重大的革命,即日本人发明的海绵拍、中国的直拍近台快攻以及欧洲的快攻结合弧圈打法,说明了每一次工具的改革都伴随着打法的创新,每一次打法的创新都将乒乓球运动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近十多年来,国内乒乓球界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纷纷在球拍造型的创新方面进行探索,本文所要介绍的“长有”式乒乓球拍以及直拍四面攻打法,是在我国传统直拍快攻基础上的一种探索和尝试。直拍四面攻的握拍方法直拍四面攻的握拍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择得心应手的球拍不仅是每个运动员,而且是每个乒乓球爱好者愿望。现代乒乓球技术包含着多种不同类型的打法,对球拍性能提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弄清不同技术类型与球拍之间的关系才能选择适合自己打法的球拍。乒乓球的打法类型总体上分为以下几类:一、近台快攻型———...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早期的削球打法是以稳削为主,目前单纯的削球打法已罕见,如今已发展到攻削兼备打法。由于弧圈球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曾使削球打法一度面临挑战和困难,经过几代削球选手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创新了“倒板”削球打法,削转与不转球,配合反攻打法和强化发球抢攻,加大反攻力度的攻削打法,使削球打法在世界乒坛上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历届世界大赛中,我国削球选手都为国家争取了荣誉。如60年代的张燮林、林慧卿和郑敏之;70年代的梁戈亮和葛新爱;80年代的陈新华和童玲;90年代的了松、王辉和成红霞。 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现场观摩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丁松削攻型打法的成功之处。研究结果显示,发球绝、削球稳、攻球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丁松在世界大赛中克敌制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横拍两边攻这种打法,在我国虽然不是一种主要打法,但是,这种打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比较广泛发展的趋势。研究解决这种打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想就这种打法的反手发力攻、处理中路球和反手打台内下旋球的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反手发力攻准备击球时,上体微前倾,球拍置于胸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相差最多半脚),以利正手抢攻。前臂大臂夹角约90°,拍柄与地面平行,手腕前臂几乎成直线。反手发力攻吋,左脚顺来球方向移动,腰  相似文献   

13.
削球纵横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削球打法当前在乒坛不够景气。我认为,为了使这一打法能够振兴,有些问题首先应当澄清认识。先从削球的发展史谈起。本世纪20-40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当时球台窄,球软,网高,对稳削打法有利,所以欧洲当时以稳削打法为主。自1937年第11届世乒赛后,规则有所变动,球台加宽,网降低,为攻球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削球、攻球及削攻结合打法便逐渐形成了。由于当时攻球水平较低,还不能与削球抗衡,所以,削球打法仍占主导地位。1952年,日本利用海绵拍提高了远台长抽和放高球技术,在第19届世乒赛中拿了五项冠军,冲…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乒乓球直拍快攻打法的前途问题,提出发展与提高的几点建议:1、倡导反手反面攻球;2、以大臂和腰部发力为主,增强反手的攻击力;3、调整球拍型状和重心;4、扩大步法移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前锋的防守     
现代足球比赛的全面型打法自从1974年慕尼黑世界杯赛以来,又经过1978年阿根廷的第十一届世界杯赛的洗礼,这一打法已为世界各队所仿效、掌握和运用。全面型打法不同于过去阵形安排的变化。也就是说,过去的“WM”、“三三四”、“四二四”、“四三三”、“四一二三”、“四四二”等等一系列阵形的变化,都是从阵形安排上的位置变化来调整比赛中攻、守人数的多寡,而全面型打法则是从参加比赛的每个运动员的积极的具体行动上强调攻与守的平衡。全面型打法比较以往阵形的变化更加符合足球比赛中攻守的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乒乓球直拍快攻打法的前途问题,本文提出发展与提高的几点建议:1、倡导反手反面攻球;2、以大臂和腰部发力为主。增强反手的攻击力;3、调整球拍型状和重心;4、扩大步法移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削球打法有削攻结合和以削为主配合反攻两种打法。削球虽然是防守性技术,但却不等于消极、被动。因为它可以利用旋转、落点来遏制对方,诱使对方进攻失误或为自己反攻制造机会。一名削球打法的运动员首先必须掌握过硬的削球技术。不仅要以削球来与对方的拉、冲、突击、扣杀等进攻性技术相抗衡,还要削得低、转、有落点变化,伺机进行反攻。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全国少年(12-13岁)乒乓球比赛于8月20日至8月27日在福州市举行,共有各省市、单项体协的22支队伍参加。经过8天的角逐,男女团体、男女单打四项冠军均被汕头独家所拿,并包揽男子单打前4名。 一、团体前6名的情况分析 由于本次比赛竞赛规程规定,各队各级别男、女运动员必须各有50%的直拍快攻型运动员,否则不得参加比赛;男、女团体均采用考比伦杯的比赛方式。所以,本文统计团体前6名的队是根据上单打的两名队员的握拍法和打法进行统计分析的。男子团体决1-6名3场名次赛打单打的12名队员中,横握拍6名(其中5名快弧或弧快打法,1名攻削结合打法),直握拍6名(均是反胶快弧或孤快打法)。但是在决冠、亚军的比赛中,上场单打的4名队员均是横握拍(其中3名快弧打法,1名攻削打法)。女子团体决1-6名3场名次赛打单打的12名队员,横握拍6名(其中4名快弧打法,2名削攻结合打法);直握拍6名(其中4名正胶快攻打法,1名生胶快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的握拍方法,基本上分直握法和横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拍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直握法的特点是:正巨手都用球拍的同一面击球,出手较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不易判断。但反手攻球因受身体阻碍,较难掌握;防...  相似文献   

20.
世界乒坛誉为“猛虎”的蔡振华,在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为我国争得二项冠军、一项亚军。蔡振华以其具有中国特点的弧圈结合快攻技术打法,达到了今天的世界高峰。 蔡振华的成长,原因很多,因素之一是技术打法的改变。由原来的削中结合反攻的防守型打法改变为弧圈结合快攻的进攻型打法,以及与打法相适应的反胶配合防弧胶球拍的运用,是蔡振华冲击世界水平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