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完美的破碎     
一日,我走进曾经在其中疯狂过的画室,学弟学妹们的作品一幅幅呈现在眼前。他们在进行静物素描,画的是一个素白色的花瓶,瓶中一枝鲜艳的红色玫瑰。那花,那花瓶在它们的笔下都显得那么形象、逼真,想到我们当时也曾因“笔下生辉”而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心中不禁涌上一丝骄傲之情。现在,他们的技术似乎已胜过我们,不禁浮出一丝微笑。画,真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突然,一幅画出现在我面前,这是怎样的一道裂痕哪!深深地裂进花瓶中,与  相似文献   

2.
燕巢     
暑假跟父亲回陕西老家,快到村口时,爷爷、奶奶、三叔……就连邻家小朋友狗蛋、铁娃、鹊儿、凤儿都来迎接我们,真热闹! 老家的屋子像北京的四合院。坐南朝北,东西厢房,一排北屋,门楼前一片竹林。一进院子,我就看到了有燕子从北屋飞进飞出,嘴里呢喃地唱着歌儿。大家进到北屋与父亲说笑, 我一个劲儿抬头看房梁上被烟熏  相似文献   

3.
暑期长假,我来到浙江绍兴,带着一丝好奇走进了鲁迅故居。我原以为鲁迅故居是一个宁静的四合院,谁知映入眼帘的鲁迅故居是由很多厢房、正房组成的一个建筑群。可能出于宣传和商业的目的,眼前的鲁迅故居被营造成一条热闹的商业街,而且还大有不断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烟囱漫记 烟囱是温暖的火盆,烘烤人心。我走进江域,沿土路向屯子中走,一眼就看到了一座朝鲜族的院子。白墙皮,褪色的稻草顶,柞木障子围成的四合院,充满了家的气氛。一根枯树做的烟囱,立在山墙头上。烟囱是屯子中的眼睛,眺望归家的人,它诉说岁月中的事情,绕缭的炊烟有一股依恋,劳累的人,看到它踏实了。  相似文献   

5.
前几日,无意间透过北窗看到了后面学部的一名小学生站在教室门口,背对教室,书包凌乱地放在一旁,而此刻教室门是大开着,里面正进行着"正常化"的教学。霎时,我仿佛看到,这个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的苦涩与愤懑,"一门之隔"让他多了一丝恐惧和焦虑,也为日后的师生交流埋下了恶因。要说教师,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醒学生不要迟到,同时也存在"杀鸡儆猴"的嫌疑。也许,他还没有考虑到这几  相似文献   

6.
<正>宝石蓝的天空映射出一丝清明节特有的忧伤,迎着料峭的春寒,我们一家丢人奔赴老家过节。临近家门,就望见奶奶一脸笑容地站在门口,并不浓密的发丝间插了几枝油菜花,在阳光下,显得灿烂而耀眼,仿佛头上笼罩着光辉,庄严而又神圣。走进堂屋,看到奶奶早在桌上准备好的杨柳枝,顿时觉得清明的气氛浓郁了许多。这时,一股清香的味道飘进鼻腔,不错,是艾蒿。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其旺盛的草,带有一丝苦味儿,  相似文献   

7.
静谧的花园里,忽然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咔嚓声。是谁打破了这午后的宁静?我带着好奇心和一丝责怪向屋外望去,看到的却是一地的残花败枝和一副花匠打扮的老爸。  相似文献   

8.
作家作品 旅行记 北 岛 看到儿子蹒跚学步的录像带,心有所动——那是旅行的开始.其实,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我家原住长安街,在我眼里它如江似海,汽车像巨轮.在父亲牵领下跨越长安街,我的天地从四合院扩展到对面的中山公园,亭台楼阁大树藤蔓深入梦中.上了幼儿园,红砖楼房高耸入云,老师个个硕大无比,须仰视才见.后旧地...  相似文献   

9.
访聊斋     
从淄川洪山镇的蒲家庄车站 ,沿着一条简陋而狭长的石砌小路 ,我走进了蒲松龄故居。这是一所普通的北方农家四合院 ,但院内的假山亭榭月门廊道难以使人与一生贫困的蒲松龄联系在一起 ,让人真正追思描摩这位“东方小说大王”的应是他的书屋———聊斋。所谓聊斋 ,其实就是四合院的三间北屋。东边的一间被隔成里屋(那是为了方便游人观看)。屋内设施简单之极 :一桌两椅一榻一手炉一砚台 ,据说都是蒲松龄使用过的。里屋安置着一张陈旧的木板床 ,床上叠放着蓝粗布印花的被褥。听导游小姐说 ,公元1715年 ,老先生可能就坐在这张床上依窗而去的…  相似文献   

10.
静谧的花园里,忽然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咔嚓”声。是谁打破了这午后的宁静? 我带着好奇心和一丝责怪向屋外望去,看到的却是一地的残花败枝和一副花匠打扮的老爸。  相似文献   

11.
桃梅     
7月2日星期日桃梅,一盆美丽的花。我一看到它,便觉得它是春的小精灵。你瞧,它的干、茎、叶、枝、花,都是那么完美无缺,令人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情。它长得恰到好处。它的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努力地汲取着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相似文献   

12.
<正>成诚是个沉默的女孩。从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老师开始,我就发现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她,总是郁郁寡欢的样子。她课上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似乎是那个固守"沉默是金"的孩子。每次当我走到教室后面时,她总是立马抱臂坐正,一双小小的眼睛用余光小心翼翼地扫老师两眼,生怕自己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有一次早读课,她迟到了,准备趁人不注意时偷偷从后门溜进教室,突然看到我站在教室一边,随即张大嘴巴,一脸惊愕的表情。看到她胖胖的身躯呆呆地站在那里,圆圆的脸蛋因为羞涩和害怕而涨得通红,我心底不禁生出一丝怜悯之情,本来打算批评她的话也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看到你在黑板上孜孜不倦地倾注智慧的甘泉,润泽着一代代渴求知识的年轻心灵时,一股敬爱,钦佩之情,便从心底油然而生。你——一支普通的粉笔,乍看上去,是那样的朴素无华,细小脆弱,甚至还略带几分寒酸。在大  相似文献   

14.
莫庸 《大学时代》2006,(4):59-59
北沙滩北沙滩花期逝去留下花籽几只土八哥喊几声破纸黏在电线竿上像狗皮膏药我要走了北沙滩埋好我的脚印还有故意丢掉的烟头药盒子旧信封一堆旧报纸如果我不回来你要烧掉它们像花一样开一次第二次写到北沙滩第二次写到北沙滩,写她的内心手掌,高耸的鼻梁以及一些枝干细叶月光洒在光滑的脊背上她学会一些女人技巧,挽留落魄书生躺在北沙滩的夜晚,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烛火,它们时而上升时而下沉越飞越远,有些飞到我无法企及的高度有些飞到虚无的深处也有几只,和我一样躺在北沙滩冰冷的手掌,学习枯萎叹息以及如何对付突如其来的泪水第三次写到北沙滩…  相似文献   

15.
霍文新 《班主任》2012,(7):36-37
正每次寒假归来,班级都难见"新"气象。因此今年春天开学后我别出心裁,用一枝柳条和一首诗,唤醒了我班学生。班会课上,我拿着几枝柳条走进教室。学生愕然。我把柳条分发给学生传看,问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都说是"柳枝子"。我纠正道:"错了。它已经是柳条了。""这有什么区别?"学生不以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诗意季节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辫子姐姐"郁雨君来到呼和浩特,为小读者们奉上一场又一场的精神大餐。4月17日下午,"辫子姐姐"刚下飞机就在呼和浩特图书馆做了一场公益讲座,然后马不停蹄走进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图书广场,举办小读者签售会。"辫子姐姐,你是我的偶像!""辫子姐姐,我一定会好好看你的书,好好学习!""辫子姐姐可以和我拍张照片吗?你的每本书我都看,从小学看到初中了。""辫子姐姐"一走进签售现场,孩子们的掌声和欢呼声响成一片,看得出孩子们对"辫子姐姐"的熟悉程度和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转眼,又到了新一届学士、硕士们向母校辞行、与同窗话别的日子。走进京城的一所重点大学,毕业生们有的在校园的景点拍照留念,有的在整理着行装,有的正相互在毕业纪念册上留言,处处洋溢着依依眷恋之情。当问及他们的毕业去向,考取研究生和准备留学深造的占了近三分之一,其余的或考取了国家公务员,或进了知名的外企、国企和事业单位,没落实单位的只剩几个人。看到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神采飞扬的毕业生,不禁回想起当年我的大学生活和毕业时的情景,眼前这些莘莘学子羡慕得让我简直都感到嫉妒……我是1964年考入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当时,我…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作家琦君在《留予他年说梦痕》中这样写道“: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正是这样一份独特、真挚的思乡之情,琦君写出了《桂花雨》。《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桂花和故乡的美。而寓情于物是本文创作的一个特点。教学时,要让学生透过“桂花”看到“故乡”,透过“物”看到“情”,寓情于物的写法就会在悄然之间融入学生的认知中。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9日,新华社记者推荐了几种教师节祝贺方式:1.给老师发一封庆祝教师节的电子邮件;2.给教师写一封表露自己感激之情的亲笔信;3.自己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老师;4.早上见到老师时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5.给老师画一幅铅笔画,再加上一行深情的问候或写首抒情诗;6.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能看到黑板上写的祝教师节快乐的话;7.一份自己决心改正缺点追求上进的日程表;8.以全班同学名义,在老师的讲台上放一束鲜花;9.帮老师把自行车的气打足或给老师买一包润喉片。我是在高大的楼盘间在宽敞气派的写字楼里看到这…  相似文献   

20.
滴水观音     
当我师范毕业,怯生生地站在“三尺讲台“,便知我的一生与孩子们连在了一起。平凡的生活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件事,将使我一生为之感动。那一天,和往常一样,我走进课堂,无意间发现一个女孩的桌角上多了一盆花。那盆花枝叶枯黄,毫无生机,我当时并未在意。接下来几天我经常看到她在自习时间给花浇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