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泉 《收藏界》2011,(8):74-75
据《金史·本纪》和《金史·食货志》记载,金章宗完颜在泰和年间(1201-1208年)铸"泰和通宝"、"泰和重宝"钱,这也是他在位近二十年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第一个年号钱是"明昌元宝",其后是"承安宝货")。  相似文献   

2.
寇英武 《收藏》2011,(2):88-89
笔者藏有两枚洪武通宝钱,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但却不是明朝的铸币,而是舶来品,一枚为日本铸,一枚为安南(今越南)所铸。据日本《东亚钱志》载:日本自室町中叶开始仿铸中国洪武通宝钱,钱背皆铸有记地文字,日本大隅藩主岛津氏在其领地内铸造"加""治""木"三种制钱,专门用于采购中国商品使用,俗称"加治木钱"。此后又陆续仿制20多种中国年号钱,正式开始了日本第二次自铸铜钱阶段。  相似文献   

3.
刘存忠 《收藏界》2012,(6):66-67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朱温篡唐(公元907年),册封驻广州的唐将靖海军节度使刘稳为南平王。刘稳在位时,自行铸造"开平元宝"等铅钱,是一些铸工粗率、薄小的劣质铅钱,没有铸年号钱。"开平元宝"铅钱虽劣质,但存世罕少。  相似文献   

4.
成日至 《收藏界》2011,(7):88-88
在明代各种版式的"天启通宝"方孔钱中,背文为"奉旨"的小平钱较为突出,主要原因为:一是这种古钱不仅是奉旨铸造的,而且还在背文上铸了"奉旨"二字,应为"天启通宝"的开炉钱;二是许多古钱虽然同样是奉旨铸造的,却都没有铸上"奉旨"二字的背文。所以,背文为"奉旨"的明代"天启通宝"  相似文献   

5.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103-103
爱新觉罗·玄烨,是大清王朝顺治皇帝的接班人。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享年69岁。"康熙通宝"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仿"顺治四式"满文钱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两大类。计22个铸钱局。  相似文献   

6.
刘存忠 《收藏界》2010,(12):78-79
古代安南即现在的越南国,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早在公元970年丁朝太平年间,即北宋开宝三年,安南已开始铸行汉字方孔圆钱,"太平兴宝"钱就是安南的首枚年号钱。但当时铸的钱都是小平钱,安南何时始铸大钱,史籍无详载。笔者集有一枚"洪德通宝"折三型钱,该钱是从越南流入的生坑品,品相开门,锈蚀入骨。  相似文献   

7.
邹桂山 《收藏界》2011,(6):84-85
北宋神宗朝铸造的"元丰通宝"年号钱特别多,据说每年铸造量达数百万贯。所以近千年来至今,古钱市场上元丰小平钱和折二钱几乎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在古钱市场刚开放时,有一次见到有称重量卖北宋古钱的,因此买了数斤回来,回家大概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竟有三分之一是"元丰通宝"大小钱。  相似文献   

8.
海泉 《收藏界》2011,(1):78-79
我国历史上,辽与西夏都有"天庆"年号,且都铸行过"天庆元宝"钱。辽天祚帝天庆年为公元1111-1120年,历时十年;西夏桓宗天庆年为公元1194-1206年,历时十三年,两者前后相差八十余年。两种"天庆元宝"却出于两个不同国度,两"天庆元宝"钱皆用汉文书写,初识者一般较难区分。西夏除汉文"天庆元宝"钱之外,还有一种西夏文的"天庆宝钱",而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大辽天庆"镇库大钱。  相似文献   

9.
戎畋松 《收藏》2018,(1):22-23
明代金银钱甚为少见,尤其是面文与正用品年号钱一致的则更为难得。近见一枚"天启通宝·金五钱"的金钱(图1),颇为特殊。其形制与铸造风范与流通钱类似,圆形方孔,外缘整齐,内郭规矩,地章平坦,制作十分精美。只是背面穿口上方有一"金"字,穿右侧为直书"五钱"。是钱直径约为38毫米,厚约2毫米,重约18克;经检测,成分为金52%、银47%、铜1%。  相似文献   

10.
开炉钱一般是指铸钱局在铸造新款钱币之时,首先要试铸的一批样钱。这些样钱统称为开炉钱。这些钱币往往带有吉祥文字或图案,一般来说,试制的开炉钱比较规整和细致,材质选料比较精细。因其铸制精良、铸量稀少,向来为钱币收藏家们所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