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叙事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弗·詹姆逊的叙事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阐发。首先 ,阐释了詹姆逊的叙事观念 ,即“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进而论证了詹姆逊在叙事文类研究中提出的历史的、异质的文类观 ;第三部分探讨了詹姆逊所建构的旨在揭示叙事文本意识形态抑制和乌托邦幻想的辩证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詹姆逊对当代文化的研究入手,探讨詹姆逊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首先本文梳理并阐发了詹姆逊的文化观念和批评观念,接下来从大众文化、后现代建筑、影视艺术三方面具有分析了詹姆逊的理论贡献和文化批评实践,本文认为,詹姆逊转向后现代文化是一位关注现实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发展,这种视野的调整表现出詹姆逊的探索精神和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3.
空间研究和认知图绘的文化策略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落脚点。在詹姆逊看来,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空间所造成的政治行动困境,我们需要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来揭示这一空间隐蔽的压迫性,并通过意识形态积极作用的发挥来开启这一空间所蕴涵的革命性维度,即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4.
沈静 《文教资料》2012,(17):70-72
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空间化的基本特征,而且后现代社会空间是混乱的和迷失的,为此,詹姆逊推崇一种能够使个体图绘出他在社会和世界中的位置的空间政治,因为人们对某一空间的考虑,并且位于这一空间中进行的思考已经成为后现代性的政治媒介,詹姆逊由此提出了认知测绘的美学。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主义和顺从主义的普遍氛围中,詹姆逊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的意义,将乌托邦精神看成是超越实存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批判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政治事业的文化批判就是将乌托邦精神视为时代提供总体性的认知图绘,并由此开启面向未来的想象空间。在这样一个意义上,詹姆逊的文化政治批判是对经济政治批判的拓展和有力的补充,是时代变化在思想领域中的一种辩证的回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的读解,认为作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所做的综合创新颇为成功。詹姆逊创造性地批判吸收了西方多种社会思潮的精义,基本上完成了对其有总体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建构。《政治无意识》不仅摆脱了以往“左”派文学理论“庸俗化”的倾向,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新的活力,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纵观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文学理论发展及文体革新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政治的因素,又与文学家自身的理论主张及文学实践密切相关。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与中唐时期强烈要求政治改革的政治环境、强烈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呼声相适应,韩愈、柳宗元以各自的理论主张与文学实践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詹姆逊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批评家.他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出发,断言后现代性实即全球化的文化.在综述了对全球化的若干立场后,詹姆逊依次探讨了全球化技术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五个迥然不同的层面,试图证明它们之间最终的内在联系,并相应地发掘一种对抗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批判理论为批评方法,从社会视域即从阶级的范畴将电影《集结号》放在对抗的群体和阶级的对话中重构,并进行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批判,可以看出:对于电影《集结号》来说,它是其所代表的布尔乔亚个人主义话语的个别表达,其意识形态素是"欲望"理论,即通过这部电影表现个人的恐惧等本性,表达了个人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精神追求。电影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抽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表达了布尔乔亚个人的名誉等价值和权利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建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这一阐释学的建立标志着他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文学形式思想的形成。詹姆逊从"辩证的文学批评""文学是一种社会的象征性行为""意识形态的遏制策略""乌托邦和意识形态"和"三个同心圆阐释模式"五个方面,阐释文本形式与内容、意识形态的关系,主张从形式着手对文本进行阐释,在分析的终点与政治(意识形态)相遇,最终揭示文本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无意识。詹姆逊对于文本审美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的强调,使形式成为文学批评的立足点,对中国当代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