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课程可用性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优先考虑其教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和技术性(主要体现在资源媒体开发、功能开发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而对其可用性(主要表现在易学、易用、高效、低错误率和高满意度等方面)关注不足,即对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关注不足.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课程的可用性以及影响网络课程可用性的要素这一主题,对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心理学导论>的可用性情况展开个案研究.本案例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测试该门课程原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受学习者欢迎,学习者的体验是否良构;其次,把该案例作为网络课程可用性测试的典型案例之一,为提炼出影响网络课程可用性设计的要素提供一手参考资料,总结出高可用性的网络课程之间共有的可用性质量要素.  相似文献   

2.
网络课程的可用性是实现其教育性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课程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较多的可用性问题,进而从可视性、一致性、简洁性和交互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每个问题在网站视觉层、交互层、信息层和文化层的体现,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3.
网络课程可用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是一种信息密集型技术制成的教育软件产品,可用性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要素之一.笔者从2009年国家评审出的50门网络精品课程中随机抽取了30门,根据可用性专家Jakob Nielsen提出的十条可用性启发式准则,对这些网络课程进行了可用性启发式评估,随后笔者对我国网络课程可用性总体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旨在利用Jakob Nielsen总结的十条通用的可用性启发式准则,来透视我国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质量现状.  相似文献   

4.
评估和改进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质量,需要有一种客观、统一和定量的衡量标准作为参照系。目前,国际上已有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虽然对可用性的评价有所涉及,但不像教学设计、媒体设计等指标,对网络课程可用性质量的评价指标重视程度还不够,考虑得不够系统、全面和成熟,这和当前可用性在网络课程质量评价中的突显地位是不对称的,所以构建一份客观、统一和定量的网络课程可用性衡量标准是现实所需。本文在国际上已有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份适于我国国情的网络课程建设质量检查表,以期为我国的网络课程建设及国家网络精品课程的评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门网络课程论坛及技术论坛进行的用户体验状况文案法分析,总结出影响学习者用户体验的各种因素。以"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全过程为对象,通过可用性测试,探索出影响用户体验的可用性问题。应用Web产品开发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从五个层面加以设计和完善。开发的新版课程的可用性得分较旧版课程有显著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评价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增加了数字图书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数字化收藏、电子期刊平台、网络数据库和图书馆网站等,如何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符合用户认知需求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从可用性和数字图书馆可用性概念出发,对近年来数字图书馆可用性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模型,分析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方法,开辟数字图书馆可用性研究的新途径。最后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可用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指导数字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是展示精品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窗口,但许多网站存在界面信息盲目堆积、导航系统使用不便、响应传输速度缓慢、课程界面及内容缺乏个性、界面隐喻不恰当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精品资源课程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流程,并对使用该流程开发的网站进行可用性测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用户(学习者)体验及需求的角度开展网络课程可用性研究,为网络课程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从用户(学习者)的视角出发,将2007至2010年的国家网络精品课程作为一种产品进行调查评价和实证分析.全面梳理并深入分析了这些课程在可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特别是提高网络课程的可用性方面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青  刘涛  徐鹏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7):106-110,105
可用性是关于软件可使用程度和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可用性测试是测量软件可用性的方法。该文介绍了可用性测试的相关概念,阐述可用性测试的流程,讨论教学平台可用性测试的特点和原则,并以实例说明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和应用,希望通过该项研究和实验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支持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可用性设计的关系,建立了针对性的评价准则,并结合一个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设计作了准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国内课程网站建设现状,发现目前课程网站建设侧重于对教学素材的堆积.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黏性和友好度.本文结合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思想,从可用性、易用性、爱用性三方面探讨课程网站建设质量要素;结合UX元素模型,提出贯穿于课程网站开发流程的体验模型,并从用户需求、功能设计、前端设计及交互设计等方面探讨“网页设计”课程网站用户体验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建设网络资源成为重要而迫切的问题。阐述了网络课程设计的可用性测试方法,并将视线追踪技术引入到网络课程的可用性测试中,获取学习者客观的眼动数据,分析人在网页浏览中的视觉特性,为网络课程设计者提供人的视觉参数。目的是使网络课程的设计更符合学习者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要,使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课程作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关键和网络教育的核心资源,其设计与开发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及学者的关注。笔者以《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的开发为实践基础,在探讨网络课程内涵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思考和研究,详细阐述其设计策略和开发方式、流程。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课程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和服务是教育资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课程的开发是网络教育活动的基础内容.由于网络课程的开发涉及多领域知识、多专业人员、多媒体技术、多阶段过程,因此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用工程化的项目管理模式运行.合理的开发模式选择能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和保障课程质量.文章将软件开发基本模型与网络教学特征相结合,在对瀑布模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合于非专业技术人员(教学人员)主导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并将其具体优化机制在网络课程开发实践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优化瀑布模型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将繁复的网络课程开发过程进行项目化管理,简便、高技,为网络教育的课程开发提供了管理思路与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可用性是网络性能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网络可用性参考模型,重点探讨了三种生存机制下网路可用性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可用性参考模型对两个网络拓扑图的三种生存机制下的端端可用性进行计算,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王军武 《继续教育》2013,(11):49-50
依托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发展,对传统教育方法手段带来深刻的变革.网络课程做为网络时代教学应用的最佳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就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原则、流程和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目前存在的资源更新速度慢、资源质量差、缺乏激励机制以及网站的可用性欠佳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电子商务的理念来建设和运行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并对资源网站的整体构建思路、资源的创建模式、网站的可用性、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培训课程开发实践中的不足,借鉴国内双主教学设计理论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构建一个企业短期培训课程开发模型,通过课程实例对开发过程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作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课程开发中教学设计人文化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在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当前信息化教学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人文主义内涵,分析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提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文化的观点:然后从人文主义视角审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论述通过设计人文化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的课程内容组织结构、设计多元化的资源呈现方式、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及构建人文情感互动有效通道等途径,实现网络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人文化,并通过一个网络课程<电动力学>案例进行实践与探讨;最后指出,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是一项复杂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文化是保障课程质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内涵进行了解读,然后对国内外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研究情况的介绍进行了梳理,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就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