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2.
王艳荣 《新疆教育》2012,(18):207-207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学生学习母语,语感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3.
就中小学生初级的母语学习而言,语感训练是母语学习的不二法门。然而,语感训练却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途径,随着学生语感水平的日益提高,适度穿插一些语文知识的教学,为语感教学插上知性的翅膀,可  相似文献   

4.
刘颖 《天津教育》2011,(10):31-33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母语教育规律的认识得到空前提高,再一次激活了"语感"这个话题,使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并且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感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5.
儿童在非教学条件下能轻松地习得母语,母语对英语语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母语习得和英语语感的科学理论,捕捉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从儿童成功习得母语的过程中获得启示,进而对学生外语学得和外语课堂教学进行探索,以促进和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近年来,语文教学的论题逐渐集中并取得了一些共识:语文学习是通过言语活动而学会运用母语的过程;它以培养语感能力为其核心任务;以诵读为其重要方法。〔1〕能取得共识是研究的一大进展。但综观诸多论述,其立论之依据多取自课堂教学经验,其旨趣大多在于辨明“是什么”;几乎未曾深入到学习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与机制,诸如:言语作为个体心理活动有哪些特征?“语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能力?诵读为什么能促进语感的形成?在这三个问题中,前一个问题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性问题;后两个问题分别涉及到语文学习的目标与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感受言语主体所属社会文化、认知心理和语言本体三大因素的制约,是言语主体的知识、认知和情感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矛盾,语感的普遍性、可习得性,内隐学习的独特优势及其与外显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外语教师积极将语感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语感教学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是必要、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语感受言语主体所属社会文化、认知心理和语言本体三大因素的制约,是言语主体的知识、认知和情感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矛盾,语感的普遍性、可习得性,内隐学习的独特优势及其与外显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外语教师积极将语感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语感教学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是必要、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影响外语语感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探究了母语迁移与英语语感培养的关系、英语语感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并从母语的语法迁移和思维方式对英语语感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英语语感培养途径,以期促进英语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外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地感悟自得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陶冶学习的过程。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离不开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11.
学习的主体是儿童,学习的本体是母语.一次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研讨活动展示课上,教师紧扣年段目标,围绕识字、阅读和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主线,删繁就简,让学生在40分钟内经历学习过程,实践言语活动,构建了“向学”、“享学”的母语课堂.  相似文献   

12.
瑶族儿童的汉语语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语感实验材料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蓝田瑶族乡的75名(瑶族31名,汉族44名,平均年龄分别为12.3岁;和12.2岁)儿童进行施测,结论认为:1.汉族儿童的汉语书面语感和汉语口语语感均好于瑶族儿童,瑶族儿童对汉语用词的判断、汉语语音语调的确认和区分汉语读音的平翘舌之分都较差。主要原因是与汉语经验相对较少有关,母语语音上可能有些“负迁移”影响,但元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能会促进其第二语言更好地发展;2.瑶族儿童母语口语语感和瑶族儿童汉语书面语感之间呈正相关,其中在语义感部分呈显著正相关;瑶族儿童母语口语语感和瑶族儿童汉语口语语感之间呈正相关,其中语音感部分有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语言间的正迁移作用;3.在语言教育中,应加强挖掘瑶族口语语感对汉语语感发展潜在的积极作用;学好汉语普通话又不忘记民族母语,这也具有人类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语感培养 优化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素质”是指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素质,即英语的使用能力。而这几方面的素质又集中表现为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外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环节之中。 一个孩子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言语,即口语,然后再学习语言文字。在他学习母语并表达意愿时,并不懂得语言的语法规则,而是在语音、词汇、句子中感受句子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交流中不断掌握母语。当学龄儿童开始学习母语文字时,已经不再感觉有很大的语感困难了。外语教学也应从培养学生语感入手,以听、说为主,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感则是对语言的自我感受和领悟能力。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反映了使用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要寓  相似文献   

14.
语感三段论     
语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理之一.研究语感有功于廓清语文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实效.语感是言语操作者对言语的介乎于思维与言语形式之间的直觉感知能力,它包含先天自悟和后天习得两方面因素俱融的感知敏感度和感知规范度.语感按言语活动的过程分为初始语感、认知语感和表述语感.  相似文献   

15.
袁慧 《青海教育》2006,(3):29-29
语言教学是母语教育,即在学生已有口语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和发展规范的书面语,并促进口语的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口语和书面语虽属同一种语言的不同风格变异,但从言语交际学的角度看。是两种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差异的、各具相对独立性的言语系统,其言语心理机制和语感轨迹均有很大的不同。从口语向书面语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母语与第二语言语感关系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为传统的语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图式理论对语感的生成及发展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将语感看做人们在接触大量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并可以作为认知理解新的言语信息的基础。文章运用图式及原型理论的原理对母语与第二语言语感的关系从认知角度进行阐释,指出母语的语感图式是典型的,占据语感范畴的中心地位,而第二语言的语感图式是非典型的、模糊的、边缘的,并由此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严华 《青年教师》2006,(6):21-21
儿童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提高靠什么?无非是六个字:积累、模仿、实践,这是母语学习的根本规律。儿童从小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家庭、学校与社会所形成的“言语场”为他们的积累、模仿和实践开辟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据我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口语表达的实际水平普遍都比较高,多数超出了教材对儿童口语表达所提的要求。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低估了儿童言语发展的起点。也许,这正是儿童对语文训练尤其是一些专项听说训练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属于"晚现课型",学生平日接触颇少,对古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好读、有趣的小古文,以好玩、轻松的方式引领儿童学习,凸显一个"趣"字,让儿童趣读、乐读小古文,从小获得古文的启蒙,让儿童言语的根与母语的源头对接。  相似文献   

19.
马凤香 《现代语文》2005,(10):56-57
语文课程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学生的言语技能是不能靠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因为能力和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在语言的运用中需要直觉的参入.马克思曾说"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也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人类个体的母语的掌握都是在生活情境下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中以感知的方式逐渐积淀内化而自然实现的,这种对语言的感性的直觉能力就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教学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0.
童谣小屋     
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首先要逐步培养语感,缺少语感就很难学好英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阅读和朗诵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两种有效方式,歌谣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可念可唱、内容生动有趣,是培养语感的极好材料。学习英文歌谣既可以学习语言又可以了解社会文化,可谓一举两得,而且如果中国儿童学习英语歌谣,就走上了一条英美本族人学习母语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