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和顺乡     
李玉祥 《寻根》2001,(1):73-78
和顺乡是云南腾冲县的一个侨乡。它是古代中原移民怀着故乡家园之梦,历经世世代代的创造而实现的一个梦的家园。被誉为“中原明在西南边陲凝结而成的一块琥珀”。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3,(4):F0003-F0003
新中原者,非中原也。中原者,无论空间之广狭,还是时叫之移动,抑或文化、政治之意涵,均对应于四周;换言之,无四周,亦无中原。新中原者,特指晋冀鲁豫皖5省30市2县28.9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空间以及形成于该地区的华夏人文始祖、华夏姓氏之根、华夏文化之源及其精神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无广狭之圳和时空移动;新中原另一独特意义,则是怍为协同创新中心独立存任的标示或符寸。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中原农耕文明捷足先登且兴旺发达;建基于内陆型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五伦”观念乃是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其最为根本的伦理精神属性。尽管这种伦理意识曾遭致从古代先哲到近、现代思想家从未间断过的质疑和抨击,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依然是人们在应对实际生活时所可能采取的最好的伦理安排和道德选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原人民应当结合现代化的要求,对这份精神遗产加以改造,使之能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生活方活中的有益思想成分,在塑造中原新文明中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客家古村落的文化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登秋 《寻根》2005,(1):136-141
客家文化根在中原,中原文化较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文化传人客家人聚居区“闽粤赣”三角边地后,由于地域边缘性特征显著,村落环境、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护较好,就形成现代所称的“古村落”。同时该地区的古村落建筑均讲究恃险而建,深居山区腹地,为外界所难进入,  相似文献   

5.
当惊世界殊     
敦煌,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北有北山(马鬃山),南有南山(祁连山),是一个冲积而成的绿洲,由南山流来的古氐置水(今党河)泛滥所造成,绿洲周围多戈壁和沙丘。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接中原,西邻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由敦煌出发,向东通过河西走廊去古都长安、洛阳。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4,(2):F0003-F0003
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2,(6):144
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参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以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共同组建新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  相似文献   

8.
二、碰撞 匈奴自其出现之初就与中原王朝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战国末期。匈奴族日渐强盛,经常袭掠边界。汉初,采取“和亲”政策,双方一度安宁。武帝时期,面对匈奴族对汉的强势,发动反击,并取得胜利。此后,匈奴分裂,南匈奴依附于汉,逐步融人中原。  相似文献   

9.
周文华  徐桦 《寻根》2014,(5):64-67
豆沙关,位于云南省北部昭通市盐津县之西南20公里。昭通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为中原文化入滇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昭通是云南与中原接触最早的地方,是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盐津县东北与四川交界,距昆明市560公里,距昭通市145公里,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人滇的第一关便是豆沙关。  相似文献   

10.
陈飞 《寻根》2005,(3):80-83
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规范运作,广结学缘,成果渐出,远近有闻。2003年被确立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授以牌匾。领导视察,学者来访,学术交流乃至日常工作,每以不见标志为憾。近日,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丛书》问世,出版社欲以标志置诸封面,促之再三,遂勉为尝试,创作设计“中原文化”标志一种,  相似文献   

11.
<正>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合流的源头之一,是中原文化和西北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汇源典型,是中原主体民族和各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作为文化融合的源头,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中华民族和版图形成的原始雏形。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4,(6):F0003-F0003
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台办与信阳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的涉台研究、侮询机构,设在信阳师范学院,聘仟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尹全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研究中心下设台湾历史文献研究室、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室、两岸族谱数字化工作室和台湾文献特藏部。研究中心任开展两岸关系研究、推动台湾同胞中原寻根和两岸青年双向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成为河南省对台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4,(5):F0003-F0003
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台办与信阳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的涉台研究、咨询机构,设在信阳师范学院,聘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尹全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研究中心设台湾历史文献研究室、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室、两岸族谱数字化工作室和台湾文献特藏郑。研究中心在开展两岸关系研究、推动台湾同胞中原寻根和两岸青年双向交流等方而取得突出成就,成为河南省对台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4.
吴永章 《寻根》2004,(1):20-24
客家人是中原移民,在南徙过程中,饱受战乱与颠沛流离之苦,迁至被时人目为蛮荒之地的闽粤赣地区后,又需要在极其困难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基创业。因此,客家先人们眷恋故土,并教诫子孙“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要“敦宗睦族”、“追远慎终”,把中原文化作为联结族群  相似文献   

15.
唐金培 《寻根》2008,(5):48-52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重要发祥地的中原农村社会,其传统婚姻礼俗世代相袭,传承久远。但辛亥革命后,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中西文化猛烈碰撞,中原农村的传统婚姻在观念、制度、仪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其变化虽不及城市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那样迅速而显著,但也初步呈现出中西杂糅、新旧并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方华玲 《寻根》2013,(5):45-49
《寻根》杂志2012年第6期所刊《慈乌及其文化蕴含》一文对“慈乌”与古代中原的“孝”文化、七夕节及其他祥瑞之兆进行解读,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笔者受其启发,现仍以“乌”为蓝本,借此探究清代满洲(即今满族,以下不注)的“敬鸦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2,(5):I0001-I0001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与信阳9币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信阳市台办、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台湾夏潮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活动,于2012年7月23日在信阳开营,来自台湾清华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信阳师范学院的师生70多人参加了开营式。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12,(3):144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特别注重台湾文献之典藏,经过几年努力,渐成特色。以此为基础,2012年3月9日,研究中心台湾文献特藏部在信阳师范学院新图书馆二楼成立。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尹全海教授应邀介绍了研究中心大型台湾文献之典藏及利用情况,这里摘要介绍五种: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3,(3):F0003-F0003
新中原创新团队,依托新中原协同创新中心组建而成,以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为创新方向、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共拥有海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19人,初步形成基本团队、核心团队和复合型专家团队。兹据《新中原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新中原协同创新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和《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招聘优秀人才公告》的相关规定,诚邀天下  相似文献   

20.
陈友义 《寻根》2011,(6):37-43
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而著称。伦理纲常渗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各个领域,亲属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有充分的体现。潮汕先民的主体是古代中原移民。潮汕人在继承、保留中原汉民族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