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王圣贺  李彬 《新闻传播》2013,(6):172-173
随着历史的推移、时代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和我国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大局。影响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网络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根据调查结果,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价值与影响提供启发,并就如何有效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王炎龙  邓倩 《新闻界》2008,(3):29-33
关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是提升我国全民网络素养的关键。本报告通过对中学生接触网络媒介、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调查,展现未成年人的网络媒介接触和网络语言使用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从而透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现状,并探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使用率、认知情况、使用行为特征以及评价情况这四个维度对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对微博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微博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十分普及;他们使用微博以获取资讯、社会交往为目的,并且微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荻取资讯和社会交往的新途径.但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受到时间少、设备差等因素的阻碍.研究还就如何制定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使用微博进行自我赋权的公共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莉 《新闻知识》2012,(4):27-28
网络“双刃剑”的特点,也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方方面面,本文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存在务实性、多元性、冲突性等特点,提出加强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网络信息的有效选择和利用、负面新闻的正确引导等具体对策,为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加快市民化步伐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状况和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服务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知识能力状况和图书馆使用状况。针对如何改善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顾虑、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切实做好免费服务、加强拓展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任玉达 《东南传播》2012,(5):107-10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揭示他们对腾讯QQ这一网络社交工具的媒介依赖,以及借此形成的社会网络支持,为进一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他们的生活状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玲 《报刊之友》2013,(7):143-144
当前青少年在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迷航、网络依恋和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与网络媒介带来的信息爆炸、网络世界的“身份缺失”有着莫大的关系,也与网络媒介满足了青少年排遣孤独的心理需求,致使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面对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控息息相关。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让学校、家庭、社会既各司其职又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8.
李宁 《新闻爱好者》2011,(10):149-150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逐渐增加,目前已达l亿人左右,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和劳务大省,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新生代农民工拥入省会郑州。他们的媒介接触、媒介参与、媒介期待情况如何?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  相似文献   

9.
周洋 《新闻前哨》2010,(2):81-83
信息时代,网络在深刻影响社会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军营。本文借鉴德国媒体教育研究中的比勒菲尔德模式设计了90后战士网络媒介素养调查问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90后战士的网络媒介素养从媒体知识、媒体使用能力、媒体批判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了“构建军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寻求军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途径”、“加强军营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探索青年士兵网络接触与使用的引导艺术”的对策性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其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广西四所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电子邮件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网络媒介使用情况、网络媒介认知,以及网络媒介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学校、社会及个人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发现他们对微信依赖程度较高,微信关系网较广,微信使用功能依次为群内互动需求、信息获取功能、生活消费需求、群外社交需求。微信使用强度和模式对其市民身份认同、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参与度影响较大,对其城市认同也有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微信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兰州地区研究生网络接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青年记者》2007,(20):42-42
近年来对于网络媒介的研究逐渐兴起,通过研究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可以了解受众的媒介接触内容、接触习惯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适当调整媒介内容,引导受众媒介接触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了解研究生的网络使用情况,本次调查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以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三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为样本,对研究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样本学生包括一到三年级硕士研究生,总共发出问卷515份,回收508份,有效问卷500份。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媒介、如何合理选择和接触网络、如何正确理解和鉴别网络信息、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媒介素养成为一个亟需讨论的问题。文章就网络媒介素养对既有媒介素养的拓展、其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电脑、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如今正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网络受众。通过对山西省晋中、运城、吕梁地区农村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了解山西农民对网络媒介的接触、使用、偏好和解读方面的情况,并结合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进行交叉分析。近年来,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已逐步成为  相似文献   

15.
陶建杰  徐宏涛 《新闻大学》2012,(1):80-86,108
以对上海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发展现状,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分析其对个人现代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正处于过渡阶段;人际传播网络是其个人现代性的培养环境;人际传播行为是其个人现代性的催化剂.人际传播网规模、传播网趋同性、异质性、人际传播频率和内容等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东妹 《青年记者》2016,(21):34-35
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成为乡村潮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农民工群体.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新兴主体,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新闻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更是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其中,在网络媒体中,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报道更是不在少数. 新闻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广泛报道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解构和重新编码,并随之传播给整个世界.特别是随着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新闻媒体以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传播开来,由此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得以为世人所熟悉.  相似文献   

17.
李宁 《新闻爱好者》2011,(5):149-150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逐渐增加,目前已达l亿人左右,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和劳务大省,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新生代农民工拥入省会郑州。他们的媒介接触、媒介参与、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当代农民工的主力军,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是其社会责任使然,也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地理优势。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与新生代农民工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送书上门服务,利用网络促进数字阅读,开展讲座培训、咨询服务等方式丰富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明显不同。对此,我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从新旧媒体的使用及其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积累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我们得出阅读手机报的行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积累有着积极作用的结论,并验证了在媒体信息传播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浅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永宜 《新闻界》2007,(3):38-39,27
网络媒体正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首要渠道。大学生在接触网络媒介时会受到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为准成年人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力方面较弱,在接触网络媒体时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因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都决定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在其培养网络媒介素质方面的重要性,目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应是着重致力于推动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