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匡兰萍 《文教资料》2005,(5):127-128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更要注意精心培养。下面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谈几点肤浅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爱提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动脑思考。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为了帮助学生记住“9”的乘法口诀,我先让学生思考下面一些问题:1个9是!!(比10少…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新好奇,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为了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导入新课时  相似文献   

3.
9的乘法口诀有它的特殊规律,就是9和几相乘等于几十减几,比6、7、8的乘法口诀容易记忆。按照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下面方法进行训练。如1个9就比10少1,2个9(比20少2),口诀是二九(?),3个9(比30少3),口诀是三九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去发现和掌握教学规律。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是在灵活掌握2至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懂得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和乘法口诀的意义,因此能很快地看着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然后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9的乘法口诀”。编口诀不是难点,而是要引导学生编9的乘法口诀的同时,发现“9”的口诀的特点,探索“9的口诀”的特殊规律。这时,我请同学们观察、思考:9的口诀有什么特殊规律?有什么特点?全班同学通过思考,都争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它们的积都相差一个9。另一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两个单元(第3单元和第6单元)完成了1~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打开课本,我们不难发现,除了2、3乘法口诀外,其他每个乘法口诀的编排都有如下特点:情景图——连加、列表或数轴方式呈现加数与和——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口诀。这样编排,既富有数学生活情趣,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乘法口诀教学时,要注意抓住以下三个共通点:一、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情境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仓帔问题隋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睛趣。例:9+2=11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 ),1( )加1得11。”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由于口决句数较多,得数较大,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迅速地熟记“9”的口诀,我在启发学生列出其乘法算式并说出相应的口诀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的如下规律: 1.乘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的积逐次少9。如9×2=18 18比27少9 9×3=27 2.乘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的积的十位上的数字逐次少1,而个位上的数字逐次多1。如9×4=36 3比4少1,6比5多1。 9×5=45  相似文献   

8.
在六年制第三册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推想,从而发现规律,推出口诀。其思维训练如下: 出示例1(插图和7的七个乘法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认识7的七个乘法算式与同数连加的关系。学生讲:它们的关系是,7的七个乘法算式都可以转化为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指导学生转化并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渊 《中学生物学》2008,24(4):9-10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设计,使其中包含了要求学生学习解决的问题,并且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线索,从而在注意、兴趣、思维、情感、态度多个方面都吸引或激发学生,为实现有效地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创造地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乘法口诀有小九九(45句.乘数小于、等于被乘数),大九九(81句.比小九九多“乘数大于被乘数”的口诀36句)两种.为了减少口诀句数,减轻学生记忆口诀的负担,通用小学数学教材采用小九九.但用小九九计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有两个弊病:一是冲淡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如计算“4×6”乘数大于被乘数的式题和“6×4”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不利于学生理解乘法意义,4×6或6×4结果相同,但意义不同,大九九使用不同的口诀进行计算,前者采用“六四二十四”,后者使用“四六二十四”,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乘法意义,并为用口诀求商奠定了基础.二是当除数大于商时.如9 (36~(1/2)),因学生按小九九只熟记“四九三十六”,没有熟记“九四三十六”,较难准确地、迅速地求出商。为了“扬长避短”,利用小九九口诀句数少,学生易于记住口诀  相似文献   

11.
巧记9的口诀     
你发现了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吗?9比10少1(也就是9=10-1),因此,9×1=1个10-1=10-1=9。18比20少2(也就是18=20-2),因此9×2=2个10-2=18。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9乘以几,结果就是“几十减去几”。知道了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很容易记住9的口诀,于是就有:9×1=10-1=9(口诀:一九得九)9×2=20-2=18(口诀:二九十八)9×3=30-3=27(口诀:三九二十七)9×4=40-4=36(口诀:四九三十六)9×5=50-5=45(口诀:五九四十五)9×6=60-6=54(口诀:六九五十四)9×7=70-7=63(口诀:七九六十三)9×8=80-8=72(口诀:八九七十二)9×9=90-9=81(口诀:九九八十一)小朋友,你记住了吗…  相似文献   

12.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一般只要求学生理解“小九九”口诀表,能对口诀表横着背(从左往右)、竖着背,拐弯背。然而,由于表中45句口诀,全部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无论学生背得怎样熟练,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弊病:其一,在乘除法计算中,遇到需要大数在前,小数在后的口诀时,学生必须先在思想上把这个口诀转化为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的口诀,然后,再从口诀表中选用,影响了计算速度。其二,学生只熟悉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的乘法口诀,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思维过程中,都显得简单、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逆向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乘法口诀中注意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掌握规律,灵活应用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已经走向生活,走进课堂。它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多种教学策略,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工作者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具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一、创设“数学思维情境”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一策略的使用,对于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教学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为引导学…  相似文献   

14.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当的问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1)紧扣教材,提出疑点针对所学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提出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如讲解第六册带有中、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66页例3)时,先让学生默看例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出题考老师: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20个9相加呢?……看到老师回答得又对又快,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因势利  相似文献   

16.
习题:在练习9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创设了学生集会这一活动情境,让学生估算座位数。(○表示一个座位)你能估计这个场地可以坐多少人吗?  相似文献   

17.
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时,将课本上的例1与例2的顺序交换一下教学,学生会学得更好.首先,提出问题:9的乘法口诀你们会编吗?即教材例2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探索,在编口诀的过程中,会遇到普遍性的困难:9的乘法口诀有9句,一九得几、二九得几、三九得几、……得数是多个九相加,不容易一下子算出来.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着这个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五星图(见教材).其次,运用五星图编口诀.学生观察五星图,从图中找规律,从而顺利地编出9的乘法口诀.学生在编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口诀的编制方法,找到记忆口诀的窍门,…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去思维、去探索、去发现.一个好的问题有时可以“一石激起干层浪“,使学生在争议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课堂提问的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19.
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有一节《9的乘法口诀》,学生经过前面1~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对教材结构已经很了解。但是在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与以往有所不同,是利用"几个9相加的和比几十少几"的规律,习题第76页第1题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在第一个班执教时,我按教材的安排设计,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25页—27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九张长方体彩图,幻灯片一张,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