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一节课是否能将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产生效率是科学教学的关键。 一、材料的合理准备是促进学生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要提高科学课探究效率。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和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科学课堂是由许许多多的活动组成的.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思考、操作,真实有效地获得探究成果,使科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我结合多年科学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一重要资源.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探究活动,是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效率的前提.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形成完整形象,进而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实际科学教学中我们不妨给材料做点文章,对材料进行精挑细作,让材料为科学探究说话,让材料为科学探究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4.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课堂教学中,组织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有结构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离不开师生共同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材料,使其具有结构性,让学生亲密接触有结构的材料,提高探究的有  相似文献   

6.
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应该把让学生自己准备出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成为"有效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呢?笔者试图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体会,如充足、有结构材料的准备、小组学习的组织与训练、科学习惯的养成及教师的几点做法来阐述提高学生探究过程有效性的基本策略,使探究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67-68
材料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以供学生探究。但在上课时,常常会因为材料而引起课堂纪律的混乱,究其过程有以下原因:1.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每次出示探究材料,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动的欲望。2.教师准备的材料太多或不够典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知所云而失去了研究的目标。3研究任务过于复杂,学生不能长时间对某一个问题倾注全力,导致探究失败。那么,能否利用材料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纪律呢?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入门课程,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一基本理念,已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的共识。在小学科学课堂里,要通过营造问题情境,组织有结构的材料,让小学生经历有科学内涵与教育内涵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材料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操作对象,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对探究材料的操作和思考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它具有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科学品质,并且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而科学探究,是指一种对自然界有理论指导的探究,探究活动包括观察、提问、猜想、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他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既能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了  相似文献   

13.
赵敏  惠浩 《江苏教育》2023,(48):59-61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让学生学会提科学问题、提适合探究的科学问题,是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借助认知冲突、基于结构材料、分析数据差异、聚焦探究可能等策略,让学生产生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开展有价值的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科学学习主要以探究活动为主。本文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离不开操作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操作材料是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操作活动的基础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操作材料的设计、选择、组合、呈现、使用思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特别是科学探究的低效运作,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问题,也成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实验、主动探索,从中领悟和掌握探究的方法并不断地培养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切实有效地顺利进行?本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学习活动。探究式教学,离不开操作的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经历”,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选择适合、恰当的实验材料,对于整个科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主要是以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而科学探究材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探究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材料不仅仅是科学仪器室中那些配备齐全的各种实验器材.还包括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科学活动素材,这些都是重要的科学教学资源,我们要积极开发、善于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让科学探究活动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童趣。  相似文献   

19.
陈广玉 《考试周刊》2012,(75):131-131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通过探究让学生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虽然参与了一个又一个探究活动,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那么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有效”?通俗地说探究的有效性是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此.科学探究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一、要有明确的探究任务和目标“科学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实现,又要分别考虑每次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由于课时限制,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随意开展探究活动。最终也只是营造了表面“热闹”的学习气氛,只能“越探越乱”。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先转变角色,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探究在科学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