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剖学,自剖学与民族自剖学分别从内倾,外向与寓言角度构建了“五四”主流学的形态群落,他剖学关注国民性的改造,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色彩,对于国民生存状态的焦虑主要体现为“哀”与“责”的情感定位,中国封建化为其制度发展出一套非常严密的精神控制体系,并且不断得以强化,以致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多少让他剖学的作家体味到某种无奈与苦涩,而“奴隶”与“奴才”的人物类别则是此类学的特有景观,体现出中国化潜在的精神;他视角的学算什么叙事特点,表征了作家的离与非离的游子状态。由于他剖学作家对于中国社会的总体认识的先在性,这类学作品在主题的表面等方面就带有一种预设性,或主题先行性,这虽是历史要求与作家命使然,但也常常为唯美的学批评家所诟病。  相似文献   

2.
“才”、“气”、“学”、“习”是刘勰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刘勰认为,“才”、“气”是性情所铸,属于先天的禀赋,“学”、“习”是陶染所凝,属于后天的素养;但通过“学”和“习”可以增进“才”、陶冶“气”。他欣赏“刚强之气”,而不喜“靡靡之音”,主张作家应该研读经典,深入生活,并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这些观点比其前的曹丕等人的看法更为高明。  相似文献   

3.
建安时期形成了中国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作家集团--“邺下人集团”,形成了代表建安时期整体审美意向的“建安风骨”。其内容取向上的“刚健”与“端直”,构成了他们直面人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审美的情感意向上,集中体现为“慷慨悲凉”的情感基调。在 国学史上,完成了由“汉音”向“魏响”的转化过程,树立了“建安风骨”这面不倒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推崇的学“轻逸”风格在古今中外的学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躲避沉重和困苦,往往在学艺术中凭借智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寻求一种摆脱,于是“轻逸”风格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并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5.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此为西晋“章中兴”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张载、张协、张亢,此即“三张”。然其父之名,名传有“张牧”、“张收”之异说。其实,不少献可以显示,“三张”之父乃张牧。确证此说,有助于了解张载之生平仕历,有助于读解张载、张协之学 创作。  相似文献   

6.
章讨论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心理诱因,同时对这一世纪末学思潮进行了理性分析。章认为:“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家所标榜的“良知与责任”在作品中的表现是极为有限的,他们所呼应的虽是主旋律下的意识形态,对最下层人民的苦难却相当冷漠;与此同时,对“学性”的漠视使其失却了应有的学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学启蒙和学探索事业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80年代的中国坛,呈现出色彩纷呈,多元共生的局面,“化寻根小说”即。是其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学现象。1985年前后,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郑万隆等,在报刊上撰,倡议、宣扬有关化寻根的主张,并以他们的创作阐释其主张,形成走红一时的学潮流。笔认为,老舍虽早于“化寻根派”作家数十年,他的小说也没有冠以“化寻根小说”,但老舍实为中国现代学史上开“化寻根小说”风气之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教学”包括“个性化教”和“个性化学”。“个性化教”,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准确把握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个性化学”,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9.
柳永(9877——10537),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崇安人。他的词大多反映市井俚俗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学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流行程度远远超出了现在歌坛上的“四大天王”。他称自己是“奉旨填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近代印刷工业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形成,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和学社团以及作家职业化(稿费制)的形成等物质条件为后来现代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器物层面上的改变是浅层次的,“道”的确立则是十分艰难的。经过近代以来现代意识的积累,量变转化为质变,新学才得以在“五四”新化运动和学革命中真正诞生。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赵树理被视为工农兵学中“农民作家”的优秀代表,赵树理这种身份定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背景。真实的赵树理秉承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与独立精神,专注民国民性批判和现实批判。在学形式上,赵树理继续了“五四”作家未竟之事业,在学的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科举场域是科举制度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自身的发展逻辑。科举场域、科举资本、科举惯〉--j的研究领域与“书院学”研究有着内在的关系,“科举学”研究不仅是“书院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科举学”研究拓展“书院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思想体系的核心,曾遭到列宁的严厉批评,今天重新对之加以认识,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托尔斯泰主义”是托翁站在对人类终极问题思考的立场上,开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托尔斯泰是真诚地相信这一点的,从他的学作品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对大场面的处理,对一系列忏悔的贵族形象的塑造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真诚。  相似文献   

14.
从去年开始.坛上“骂”风劲吹。《十作家批判书》的热炒热卖、“二余(余杰、余秋雨)之争”的是是非非及“金(金庸)王(王朔)之战”的恩恩怨怨.使本来冷清的坛变得扑朔迷离、硝烟弥漫。有“骂”声称“逮谁灭谁”,“逮谁”自然大有“学问”——据说谁名气大逮谁。鲁迅名大,自然就成为某些人要“灭”的对象。去年年底,《芙蓉》杂志推出了一篇出自一位学博士之手的“奇”:《为20世纪中国学写一份悼词》(以下简称《悼词》)。这位学博士从作家和作品两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学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15.
作家郑义在《回忆我们的语文课》中说道:“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阅读和写作,并非解词、分析段落大意。最好是手段‘模糊’一些,目的‘清晰’一些。”这里的“手段‘模糊’一些。目的‘清晰’一些”,实际上就是指不要刻意追求教学方法。因为,语文教师一旦将教学的注意力聚集在这“法”那“法”上,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学。这种忽视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只能是将学生往教师的教学“套路”里生拉硬拽。实际上这种做法正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学生固然是教学的对象,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早期“革命文学”通常被视为一种脱离现实的、空想性质的文学。本文通过对早期“革命文学”三种情节模式的分析,探究“革命丈学”作家依靠哪些资源想象与表现革命,分析这些表现革命的方式在怎样的历史逻辑下被批评家指认为“想象的”并否定其价值,力图呈现出早期“革命文学”所包含的丰富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自由人”胡秋原同“左联”作家的论争是特殊时代的一场特殊论争。通过从政治立场和文学主张去审视“话语霸权”阴影下的自由人,发现他们作为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群小资知识分子,不是“普罗文学”的敌人,也没攻击“普罗文学”。文章阐述了现代文学“话语霸权”的成因,力求再现论争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后学,不同于后新时期学,不是新时期学的不同阶段,而是一个新的学时期,它诞生于新时期学的终结之处。当社会化语境由政治化向商业化转型时,学必然有所反映。中国新学自“五四”到新时期虽经多次转型,可作家的使命意识与学的意识形态性却始终未变,新时期后学却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发生了变化。作家使命意识的缺乏,无害学的提出与合法化,学意识形态性的商业化运作以及作家主体地位的失落构成了新时期后学重要的美学前提。这种意识形态市场化的最具意义特征的是在学艺术领域实施“五个一工程”。由意识形态部门出巨资悬奖符合要求与规范的作品,而对于一般作品的最低限定是它的“无害化”。让其在市场中爬摸滚打,脱颖而出也好,自生自灭也好,让消费决定其“生存,还是毁灭”。新时期后学正是存在于这样一种化语境中,并以其商业性、民间性、无害性、多元性和非意识形态强制性为特点而确立与新时期学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略有虚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品质,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略有虚构”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报告文学创作的天空,它时时诱惑着报告文学作家,也警示着报告文学作家,是无法回避的。因此,研究新时期报告文学“略有虚构”的真正内蕴,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句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在人才的发展上,却常有“种瓜得豆”的事实。就文学领域而言,不少作家就是如此。鲁迅起初是学地质学的,到日本后学医。他的“弃医从文”,现在已人所共知,其实开始时,他是失败的——想办一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