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喜怒哀乐皆露于面也。而今,在升学压力的威胁下,儿童连这样的自由也是难得拥有了。没有老师时可能会放松些,但在课堂上那是丝毫不敢轻易显露的。也许,抿嘴微笑可以,皱眉思索可以,但他若想是欣喜若狂,那就可有些“吃不了兜着走”的危险了。这样的种种现象,不由让人担忧,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学习,孩子们的心理又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呢?其实,不单单说这些孩子们,如此的课堂氛围,又如何会让老师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喜怒哀乐皆露于面也.而今,在升学压力的威胁下,儿童连这样的自由也是难得拥有了.没有老师时可能会放松些,但在课堂上那是丝毫不敢轻易显露的.也许,抿嘴微笑可以,皱眉思索可以,但他若想是欣喜若狂,那就可有些“吃不了兜着走”的危险了.这样的种种现象,不由让人担忧,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学习,孩子们的心理又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呢?其实,不单单说这些孩子们,如此的课堂氛围,又如  相似文献   

3.
王维付 《考试周刊》2009,(51):176-176
历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讲的是以前发生的事,因而有些学生多多少少会有一点了解。在农村初中历史往往被定为副科,沉重地挫伤了孩子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课堂很容易出现死气沉沉的感觉,但我们也看到过很多老师的历史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历史课会有如此不同的景象呢?该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益砚?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4.
蔡芳 《考试周刊》2012,(73):82-82
孩子们听见上课铃声很快进入课堂.虽然人已坐在课堂上.但心还在课外活动的情景中游荡,有的孩子甚至还叽叽喳喳地谈论几句他们在课间的“得意”之作。显然学生的这种状态一方面或多或少影响了教师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打乱了教师准备好的教学环节,从而削弱了教学效果。显然要让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的情移到课堂上来,直接提醒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那怎样让孩子们的心沉浸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时候,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地看着老师;有的学生在桌子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作业或其他事;有的甚至干脆趴在桌上了。一言以蔽之:思品课没劲。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探究或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思想品德课失去了活力呢?我们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重新在学生心中恢复活力呢?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上如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只要有了兴趣学习也就快乐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打造快乐课堂呢?文章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才能焕发出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更大地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才算得上真正的课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伙伴应是快乐,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呢?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中快乐起来呢?笔者认为课堂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如何驾驭你的课堂教学,给孩子创造快乐学习的课堂是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的推行让一线老师比以前辛苦多了。老师不但要像以前那样吃透课本,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认知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讲与学生操作的矛盾一直存在。怎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实际操作呢?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是知识的乐园,学生在里面自由地遨游.课堂上老师是放松的,像经典的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学生是轻松的,可以笑、可以闹、可以激昂、可以愤怒,甚至可以游戏、可以比赛.营造这样如此的快乐、活泼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追求的.闻一多先生在诗歌<死水>中写道:"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课堂如成了死水,在我看来那是老师的悲哀,学生的悲哀.不经过激碰,思维何以活跃?没有思维的课堂,老师的价值在哪里?上课的意义又在哪里?何不让思维舞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张清琢 《考试周刊》2010,(49):45-45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整个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虽说是千姿百态的,犹如万马奔腾,但它有着永远不变的本质,那就是课堂要关注学生,以生为本。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是有生命的、灵动的,应该像是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鹰一样,而不应该是做得很精致的只供人欣赏的标本。当前,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老师们也注意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农村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也积极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11.
徐萍 《小学教学研究》2011,(11):104-104,106
新课改形势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出现。听过很多优质课,印象最深的不是老师课上得怎么样,而是孩子们的表现,不少孩子的发言让听课老师拍手叫绝,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小主人。当然,孩子们能表现得这样出色,离不开教师课前教学预案设计的精妙、课堂驾驭的巧妙。看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还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苏兴仁 《教师》2012,(4):113-113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课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呢?如何让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呢?这令很多老师,特别是农村中学老师都感到较为困惑。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范华姿 《考试周刊》2013,(14):82-82
<正>"唉,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不知道讲过多少遍了,可学生还是不会。"不少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我们的学生笨吗?不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们的智商更高了。那是我们的老师不会教吗?也不然,对于大部分老师,我们相信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是没问题的,教法的运用也是自如的。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我认为:那是因为40分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中的“高能耗”大多是显性的,而教育中的“高能耗”一般不为人所注意,因为它极具隐蔽性。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可以“低碳”呢?是否也可以让课堂的效率提高,而孩子们却能于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呢?重读新课标,反总新课程,我认为“低碳教学”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节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食物请进作文课堂,帮助孩子们写出生动具体的好作文。请什么食物呢?苹果?梨?不好.这样的水果太普通。面包?蛋糕?有个别孩子过生日时,会有家长送来,也不可能让孩子们感到新鲜。多次否定后.我的视线落到了一个精致的黄色小袋子上——那是一包孩子们都爱吃的薯片。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中的"高能耗"大多是显性的,而教育中的"高能耗"一般不为人在意,因为它隐性的多。那么,教学是否也可以"低碳"呢?是否也可以让课堂的效率增高,而孩子们却能于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呢?重读新课标,反思新课程,笔者认为,“低碳教学”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节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如何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留恋忘返?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最大的收获?……这些都是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老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认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不同的课堂氛围.因此课堂也要巧“经营”。  相似文献   

18.
1月19日晴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那看看我们听的一节节公开课,这些可被视为楷模的教师,有几个老师能做到心中只有孩子,自己只是这个课堂的见证者。落到我们的课堂提问上,那就不知有多少老师课下精心设计问题,只求孩子能给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回答。亲爱的老师,我们想想这样的课堂孩子喜欢吗?这样的课堂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尴尬事件让老师们手足无措。如何冷静地面对此类事件,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将“尴尬”转化成“精彩”呢?  相似文献   

20.
李如樟 《教育革新》2009,(11):66-66
心理调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辅导中老师面对不同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创伤仅仅通过说理,安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就象很多同学自己说的那样:道理我懂.但就是无法从这种状况中摆脱。所以如何让中职生学会自觉地调节自己心态的能力。使他们以健康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学习的诸多问题就成为心理辅导的最佳选择。那怎样可以让中职生具备这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