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案件报道是当前报业的一个热门题材,法制类的报纸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案件报道上大作文章,非法制类的报纸也想方设法介入重大案件的报道行列。 何以形成如此局面?从案件报道的客观效益上一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其中之奥妙。 纵观案件报道,它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其一,具有极其广泛的读者群。案件是人们日常生活矛盾冲突达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发展、造成的社会危害、案发后的侦查破案、调查取证、法律诉讼、开庭审理,常常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报纸凭借传播速度快,读者面宽的优势,常常成为…  相似文献   

2.
案件报道的选择与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案件报道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众多法制类报刊、媒体法制栏目,都将案件报道作为“重头戏”,使用频率颇高。由于案件报道 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紧密相关,涉及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实际工作,关联到有关人的权利与名誉,并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与其他新闻题材相比,案件报道应当更为慎重,在选材和写作时,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3.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燕 《新闻世界》2012,(3):23-24
在信息高度透明,信息发布渠道多元化的语境下,独家新闻十分难得。面对公开审理的案件报道,要使其独有更为不易。本文从深化案件报道的三个方面,结合新闻实践,探讨如何在同题同质化的普遍现象下,使同一案件报道做得独特,有深度。  相似文献   

5.
写新闻,经常涉及纪实新闻.案件经常成为新闻采写对象,新闻界习惯地称呼为"警方报道""警方报道"如何报道--案件如何纪实--如何纪实得好而精彩?一次"警方报道"对我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案件报道正以其特殊的报道内容日益引起读者和舆论的关注。但时下也有些报道为满足少数读者的猎奇心理,单纯注重商业效益,使案件报道应有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甚至造成了诲淫诲盗、污染视听。腐蚀社会的恶果。作为党报的政法记者,结合自身采写经验,我认为一篇合格的案件报道,要避免上述不良倾向,就必须强调案件报道的社会性与新闻性的高度统一。新闻性,是指案件报道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及时、生动地把新近发生的重大案件真实地展现给读者。社会性,则是指案件报道与其他报道相比较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特点。具体包括…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电视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借由电视所报道出来的各种新闻案件,也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拍摄、编辑新闻片的过程中,应当十分注意审视新闻报道的社会效应,以利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最主要的就是在案件报道的时候避免产生负效应,要积极地引出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徐迅 《新闻三昧》2004,(8):52-53
展开健康的批评,是新闻的重要功能。笔主张:“批评要抱有善意,避免针对法官个人的品行和学识。”这是媒体案件报道的第九条自律规则。新闻批评应当抱有善意。这一原则不仅限于案件新闻,它还应当适用于所有的批评性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案件报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一个重要部分.案件报道在揭露违法犯罪、教育广大群众的同时,也容易给当事人造成直接或隐性的"情感伤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案件报道理应更充分地人文关怀,提升报道品位,发挥推进法治进程,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光明 《新闻世界》2010,(10):26-27
案件报道是常见的一种报道题材。一条好的案件报道应该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即动态展示破案故事,静态呈现案件引发的思考,以达到警示和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案件报道的侵权方式和法律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案件报道虽是属于社会新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它往往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由于案件报道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案例比较多,有必要引起新闻记者和新闻传媒的注意。一、案件报道中不当公布未成年人资料涉嫌侵权案例:在案件报道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报道,由于记者编辑未按法律或者不熟悉法律规定,在报道中点了未成年人的姓名、地址、学校、家庭等,或从叙述中让人推断出来是该未成年人;有的违反规定将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公开…  相似文献   

12.
刘峰 《视听界》2000,(2):35-35
许多报道都有警世作用,尤其是批评性的报道、案例报道和灾害报道。但是启示应该是事件本身固有的,是随着对事件发生发展的结果的揭示自然的逻辑的结论,而不是强加的。象标签似的硬贴上去的。宜兴发生一起极端残忍的凶杀案。报道时,片子纪录了案发和侦破的过程,诸如某日某地突发案件,某日另地又发生同样案件,如何案情扑朔迷离,怎样终于真象大白,与通常  相似文献   

13.
法制类报纸报道离不开案件报道。笔者所在的中共广西区政法委主办的《广西政法报》,除了一些重大案件作为要闻稿发外,还按案件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报道专栏、专版,如:法制焦点、权益关注、经济与法、华夏要案、法制生活、律师广角、律师在线、法海观潮、以案说法等。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是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其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其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的增多,有必要引起法制类报纸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14.
徐迅 《新闻三昧》2004,(5):50-51
任何一场诉讼官司都有双方,而法官位居中央,充当案件是非的裁判。报道诉讼案件的新闻工作不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也不是法官,而是诉讼过程的旁观和记录。他们是公众的眼睛和耳朵,其责任是将法庭上的所见所闻通过新闻报道报告给公众。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06,(11):46-46
新闻媒体负有舆论监督的重任,完全排斥事故、灾害、案件和揭露、批评性报道,既有不作为之嫌,也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但是,应该把履  相似文献   

16.
时下,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直击社会阴暗层面的重头戏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及追读。但是,由于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本来就棘手,记者涉足一些案件,特别是报道法院和警方尚未作出定性的案件时,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很大,须得小心翼翼,这就使得一些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容易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17.
刁琳昊 《青年记者》2012,(10):45-46
凶杀案件报道,属于犯罪报道中的一类,指的是与犯罪事件相关的报道.我国早期的凶杀案件报道,由于受到宣传政策的影响,数量少且文体单一、报道模式化.在这些报道中,对象呈现简单对立的角色.一方面,凶手残忍冷血无情;另一方面,警方机智英勇正义,基本上没有逃脱“小心翼翼地揭露→司法部门充满正义地表态→犯罪分子被‘从严从重从快’地判决”的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党和政府反腐败力度加大。一批批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伴之而来的是媒体对此类报道的日渐“繁荣”。无论是广播,报刊、电视、还是有着“第四媒体”之称的互联网,职务犯罪案件的报道部占据显要位置和相当比重。笔长期从事一档纪委与电视台联办的专业栏目的采编工作.曾采制过大量职务犯罪案件的专题节目.在此,就这类报道的“个性”把握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案件报道是个老话题也是个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媒体严格把握。它既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案件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关系到媒体自身的规范和媒体报道的新闻伦理问题,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刑事案件报道进行例举分析,明确刑事案件报道的原则和规范,进而提出加强和改进刑事案件报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曹东 《记者摇篮》2004,(1):45-45
近年来,案件报道正以其特殊的报道内容日益引起读者和舆论的关注。但时下也有些报道为满足少数读者的猎奇心理。单纯注重商业效益,使案件报道应有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甚至造成诲淫诲盗、污染视听、腐蚀社会的恶果。作为党报的政法记者。结合自身的编采经验,要避免上述不良影响。我认为对案件报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