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入关后,由于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满汉杂居,相互通婚,加之清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盛京地区的满语在乾隆年间开始出现衰落趋势,在清代中后期,盛京满族陆续转用汉语。  相似文献   

2.
满族入关后,由于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满汉杂居,相互通婚,加之清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盛京地区的满语在乾隆年间开始出现衰落趋势,在清代中后期,盛京满族陆续转用汉语.  相似文献   

3.
褚宏霞 《历史档案》2023,(2):92-100
清代中期,一改清初对东北的移民招垦政策,厉行人口封禁。但禁令并未能阻止移民浪潮,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迁居东北的内地移民日益增加。面对移民迁居的事实,清朝在多种因素考虑下,认可了移民迁居行为,并对不同移民群体实行了相应的落籍举措,由此使得移民转换身份,成为东北户籍人口。这些落籍移民,逐渐成为东北地区民族构成中的主体,并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管理体制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辉  孟卉 《档案》2023,(6):30-37
清代两当县外来移民众多,特别是南北深山区,外来移民更是占十之七八。两当县境内诸多碑志显示,外来移民迁来两当主要集中在清乾嘉年间,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迁徙活动的延续,且有相当一部分移民经历了陕南的中转过程。外来移民在两当县南北深山区生活,形成了以“两当号子”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棚民文化”,改变了当地社会习俗,也带来了赌博等不良风气,其后代成为现在该县南北深山区居民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与民国,上海地方政府都把户口管理作为征税、徭役等的一种手段,对市民居住、迁移、出生、死亡、职业等基本状况进行登记管理。在租界,虽不登记,但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随着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各地人口大量迁入上海,1852年至1949年,上海市人口增加九倍。1949年为查清上海户口基本情况,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训令,举行全市户籍校正。  相似文献   

6.
营口市村镇的名字的由来及演变,向人们展示了营口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综观营口地区村镇名字的来历与形成,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以明、清时期移民姓氏为村名,反映和记录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清时期,营口地区陆续有大批移民来自于山东、河北、河南及大、小兴安岭等地,数量居多当数顺治年间。因大量迁入的移民或群居、或散居,许多村落的名字便以移民的姓氏而定。有的以先居者姓氏为村名,有的以移民大户姓氏为村名。盖州市城关镇刘屯村,因刘姓先居得名;鲅鱼圈区红旗满族镇八家屯村,因清康熙年间先后有栾、安、赵、何、李、于、…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汉代主要为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和雁门诸郡,现今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墓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该地区汉墓葬俗、随葬品和人骨资料的梳理,发现居住在此地的人口主要为汉人、匈奴人,还有可能有少量羌人和鲜卑人;而汉人又可以析分为地方官吏和贵族地主阶级、军事首领及各时期迁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移民等。  相似文献   

8.
王聪明 《档案与建设》2020,(4):71-73,88
以淮安河下镇的空间演变为主要线索,研究运河城镇兴衰的内在理路。运河交通的便利吸引了大量移民人口,不仅改变了以往湖荡相连的面貌,促进了聚落的生成与开发,而且山陕、徽州商人的迁入和定居,更加扩大了河下镇商业街区规模,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盐商聚居区。道光以后,河下镇在盐业改革、战乱等影响下趋向衰落。  相似文献   

9.
3月26日,云南省档案局经济科技督导处赵新宇处长会同云南省移民局李东明同志率昭通市、丽江市、绥江县等云南省九市县移民局(办)档案工作人员一行14人赴石柱县移民局学习、考察该县三峡工程移民档案工作。此次学习考察活动受到石柱县政府和移民局的热情接待,移民局分管档案的领导与县档案局档案工作人员介绍了该县二期移民档案工作情况及三期移民档案工作的打算。考察组的领导和学员对石柱县的热情接待和毫无保留的介绍、提供相关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深表谢意,27日满载喜悦离开石柱县。  相似文献   

10.
钟瑛  邵晓 《新闻大学》2021,(1):75-88
城市新移民迁入新城市后与"本地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反映了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日益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新媒体系统在弥合社会距离的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值得探究.本研究运用长三角地区四座城市的调查数据,对城市新移民新媒体使用、心理资本和社会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城市新移民的新媒体使用有...  相似文献   

11.
陈佳美思 《兰台世界》2017,(13):117-120
辽西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自古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东北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清代以来特殊的历史契机使超过三千万"闯关东"移民经由这片土地进入东北地区。而这场历时两百多年的人口移动对辽西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甚巨。人口的迁徙和定居自然会给辽西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而移民的移动、定居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不仅为辽西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耕作及生产技术,也有力地推动了辽西地区历史发展进程,改变了辽西地区自明末以来的萧条局面,但是这种情况由于后续的战争、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有所变化。总之,移民使这一时期辽西社会在自然环境方面呈现出异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数众多的县(镇)电视台新闻节目担负着最近距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信息发布和下情上达的任务,县(镇)级电视新闻节目完全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创新观念、理清思路,开辟出一片县(镇)电视新闻节目的新气象。在我国实行的电视办台体制下,县(镇)电视台成为4级办台格局的链条末端,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东莞、中山市辖镇的管理体制和浙江、山东、湖北等地正在试行的镇级市,镇级电视服务机构也承担着与县级电视台同等的宣传职能,与县级电视新闻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  相似文献   

13.
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地区,明清时期称徽州府。全区所辖总面积不足1.25万平方公里,是崇山峻岭、地瘠人稀的山区小邑。长时期,大多县人口不足万人,并且是历史上的高移民地区。就是这么个区域面积、人口在全国同类行政区域不起眼的山区,在宋朝以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成为“文献之邦”、“东南邹鲁”,并形成跨朝更代、内涵丰富的徽学。 如今,徽学已跨越国界,成为中国与藏学、敦煌学并列的世界性显学。尤其是建国后徽州文书的大量整理更推动了徽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其中,最重要和突出部分应是徽州地区的古代出版业,尤其是明清时期徽…  相似文献   

14.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该县移民18.75万人,是全国较大的移民县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扶持贫困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该县又将动迁移民15.6万人.作为移民项目资金管理单位的淅川县移民局,肩负着移民各项政策的落实任务.为了做好移民政策的落实,该局在档案工作上练硬功,为移民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几年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农民负担,进行资源整合的需要,营口市政府对农村基层进行了合村并镇。调整前全地区为929个行政村,之后变为645个行政村。营口地区减少近300个行政村,这些村庄将成为过去,村名将被遗忘。村名及其来历体现出了一种村名文化的存在,这种文化也随之村名的不再存在而逐渐消失。我们把要消失的文化保留下来,将营口地区的村名(2001年改制前)和来历记录于笔端,留存于后人。探究营口地区村名,来历,我们发现其中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1、以明、清时期移民姓氏为村名。明、清时期营口地区陆续有来自山东、河北、河南、黑龙江等…  相似文献   

16.
沅陵系湖南县级辖区版图面积最大、全国新库区移民人口最多、实物搬迁量最大的移民县,也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属于欠发达地区.由于全县线长面广,工作难度大,以致部分干部职工对发展档案事业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7.
易婧 《兰台世界》2023,(3):138-142+147
晚清县域私铸泛滥,私钱与制钱相伴而生,流动在民间市场之中,对县域的经济秩序、社会治安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影响颇大。虽然政府采取了禁私措施,但私铸现象仍屡禁不止。根据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可以得知,该县私铸难禁的主要原因在于南部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富绅保甲的包庇与加入、国家律令与官府实际执行中存在偏差以及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18.
胡剑 《中国档案》2012,(4):78-79
四川省南部县历来具有重教兴学的传统。据《南部县志》记载:早在隋开皇初年(581年),该县就建儒学于县治(县行政首长所在地)之西。在科举时代,南部县共产生了进士120人,状元3人,举人123人。晚清时期,南部县重教兴学蔚然成风。翻阅《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可见一位"才识宏通、尽心民事"的知县章仪  相似文献   

19.
谢宏维 《历史档案》2003,6(2):96-104
“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 ,向有民人搭棚居住 ,种麻种箐、开炉煽铁、造纸做菇为业 ,谓之棚民。”1这种山区移民 ,居住在简易窝棚里 ,利用丰富的土地、矿产、木材等资源 ,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清代前中期 ,棚民逐渐蔓延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山区 ,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2 。本文即以清代徽州地区的棚民问题为中心 ,对外来棚民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行为和关系进行分析 ,以期从中透视出中国传统社会更为微妙的面相。一 清代徽州棚民概况徽州“介万山之中 ,地狭人稠”,在明清时期是个移民输出区。然而 ,从明中后期开始 ,由于全国人口急…  相似文献   

20.
车文明  李筠 《文化遗产》2023,(4):71-78+159
先秦以来,长邯古道成为沟通晋东南与冀南两地的官道、贸易路线和移民通道,加强了两地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沿线村镇的形成和演化。南垂村位于长邯古道沿线,是典型的商贸型古村镇,明清以来,商贸繁荣,商铺林立,村落规模渐渐扩大,发展成为南垂镇,成为上党地区为数不多的大镇、古镇。现存的清代建筑玉皇庙及其戏台,在上党地区别具一格,2021年8月被定为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此戏台未被《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国戏曲文物志·戏台卷》等书收录。上述珍贵的文物遗存对我们进一步探析古道驿站、商贸活动与赛社演剧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探索戏曲传播与农村的演剧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