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犯着一个执迷不悟的错误,即视“模仿”为“创新”之大忌,无意中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抑制了人才幼苗健壮地成长。处处求新,时时求新,人人求新,多么主观臆想,盲目缥缈!举作文教学为例,极力要求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习作,而有新意的习作往往是寥若晨星,于是得到认可鼓励者无几,受到批评劝诫者众多。伤了一大批有潜能的学生的自信心,一次又一次,学生难以抬头走路,哪有兴致去创新?试问:每位老师,甚至每位作者、作家,是否能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作文,作为学生的一项比较独特的作业,是他的所有作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可是有创新、有新意的作文却为数不多。由此我从眼光求新、材料求新、角度求新、布局求新及立意求新五方面去研究,引导学生作文“求新”,改变了学生作文目前所存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作文,作为学生的一项比较独特的作业,是他的所有作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可是有创新、有新意的作文却为数不多。由此我从眼光求新、材料求新、角度求新、布局求新及立意求新五方面去研究,引导学生作文“求新”,改变了学生作文目前所存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邹学超 《成才之路》2014,(20):51-51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习作的兴趣,学生才会展开一双想象的翅膀,在作文的天地中快乐飞翔。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上的做法。一、树立自信,激发习作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信心很重要。但是当前作文教学的功利化,让很多学生“谈虎色变”,以至于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对习作有一种恐惧感。要消除恐惧,树立自信,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地打开记忆的阀门,回忆生活中那些观察仔细、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景。从写短小的片段开始,不断提高学生习作自信心。例如,我让学生练写半命题作文“第一次……”。在学习范文、讲解习作的基本要求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我第一次炒菜的情景,学生听了我第一次炒菜发生的同事后,兴趣大增,此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交流,想到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买菜,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表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由于这些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笔作文学生普遍感觉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很有个性。此时教师适时表扬鼓励就会点燃学生内心习作的火种,使学生明白原来作文并不难,有了自信心,学生自然也就喜欢上了作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到四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兴趣,增强自信。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和加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因此,习作的评语也要以此为重点。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走边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用自己的心去感怊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情去评价孩子们的习作,用自己的一词一句去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被欣赏中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自我介绍”是学生习作中必练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往往会按照惯常见的写法去写,缺少新意,缺乏创意。如何写更具新意,可采用自我画像、镜中之人、寻人启事、换位思考、对己谈心、设计名片等练写自我介绍,让习作有内容可写,情感可得到展现,表现手法可具有创新和个性化,也能用准确的文字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让习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创新作文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热点.升学考试中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教者为之绞尽脑汁.学生为之梦寐以求,可见新意可贵。何谓新?弃糟粕取精华为新,去平庸求特色为新.化腐朽为神奇是新,“万众皆醉宁我独醒”更为新。怎样求新?必须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刚开始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使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写作态度。所以,对于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更主张“成功是成功之母”,应帮助学生尽早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树立习作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费尽心思地指导,苦口婆心地启发,学生写出的作文仍是内容、形式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毫无灵性,缺乏真情实感,更少个性的张扬,创新的火花。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压抑个性,随波逐流,可谓“为赋新词强说愁”,习作时缺乏创新意识。鉴于此,我追求一种“激活学生个性创作”的创新作文,注重引领学生仿中求活,写中求异,想中求新,培养习作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想让学生走出“平淡无味、言之无物”的困境.写出新意浓郁、别具一格的作文来.教师应该“殚精竭虑”开发、挖掘其创新潜能。而激活求异思维是发掘学生创新潜能、切实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创新作文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热点,升学考试中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教者为之绞尽脑汁,学生为之梦寐以求,可见新意可贵。何谓新?弃糟粕取精华为新,去平庸求特色为新,化腐朽为神奇是新,“万众皆醉我独醒”更为新。怎样求新?必须讲究方法。一、关注生活思想新“生活是语文的惟一源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作文要创新,首先要深入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对学生“纸上谈兵”,空洞说教,势必使学生“盲人摸象”,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生活的真实尚且把握不住,又怎能出新”?必须安排时间,设置空间,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指导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由此可见,贴近生活,引导实践,激发兴趣,自主习作,是小学习作指导的方向。以下介绍几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写的习作指导课教学模式,供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借鉴参考。一、参加实践活动→回忆活动过程→点明活动重点→动笔习作→组织讲话小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凡是能让学生先进行实践活动,再进行习作的,都可以减轻学生习作难度。如《记一次野炊《》一次秋游《》登山比…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刚开始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使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写作态度。所以,对于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更主张“成功是成功之母”,应帮助学生尽早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树立习作自信心。如何促成学生成功呢?我们以人教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八次习作来试作讨论。一、把握标准,降低门槛,减少作文畏惧感《语文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14.
训练内容回顾自己所学会的小制作,将自己制作某件小制作的过程写出来。设计理念“一次小制作”习作练习前曾分别安排了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和实践活动“科技知识介绍会”,是一次把活动与习作紧密联系起来的实践性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在本学段(四年级)总目标中指出,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把学段总目标与本单元习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实践,轻松、快乐地完成习作。教学目标1.在观看、想象和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乐于把动手制作某个小制…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是啊,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习作课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创造性习作的前提是创造性的习作指导,下面我以一次习作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一、学生心灵的火花给了我创新的灵感习作应当是学生内心自我感受的自我表达,这种表达充满了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对习作的…  相似文献   

16.
对小学生来说,习作“创新”肯定与专业人士的创作有着本质区别。它是指小学生在习作中“点点滴滴的新尝试”。所谓“点点滴滴”就是指学生在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的局部的或微小的求变求新,不是“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所谓“新尝试”指小学生在习作中所表现出的与自己以前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这篇习作选取了师生之间最平常的几件小事,抒发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这样的小事在每位老师身上可能都曾经发生过。如何把这样的小事写出新意来,小作者确实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才写出了这篇较好的习作。这篇习作中心很明确。他写老师热爱学生,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学生热爱老师,立志做一名像老师一样的人。习作围绕这一中心来写,读后使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例如:老师带病给学生上课,就连平时淘气的学生也好了许多。这是老师热爱学生赢得的尊敬。这篇习作在结构上,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开头,引入中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建议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为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课程理念,不管是大修订教材还是课标版教材,文本中对习作的命题都进行了“松绑”,以提供范围为主,尽力体现小学习作的开放性,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不难为学生。同时在习作要求上也降低了门槛,特别看重学生表达的自由与创意。这无疑是学生习作的福音,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将习作当作快乐事,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而言,“习作”二字更是成了他们望而生畏的字眼。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作文要求:“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如何让中年级的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顺利起步呢?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第五册《习作乐园一》的习作要求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一、教学设计思路与目的1郾平等交流,拓展思路,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激发习作的兴趣有人说:“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作文,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不管这话有多偏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注意到了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课标对三四年级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