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垣由传统考据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大师,晚年学术由传统考据学转变到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转变始于建国前夕,经过政治学习,接受思想改造,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至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得以完成。毛泽东思想对陈垣历史观的变化起了五个方面的影响:掌握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考察历史;认识人民大众的历史作用;实事求是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学术研究要以人民需要为目标;以新见评史论史。陈垣的转变影响了一批史学家。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中学历史课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文革"之前,历史课程受政治风向的影响很大,呈现出起伏不定的发展态势。"文革"结束后,历史课程逐渐恢复并走向改革之路,历史课程改革不断地推向新的阶段,课程体系不断地调整,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对战后世界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两种史学力量,一是现当代的西方资产阶级新史学,另一是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两股力量的冲突与交汇及其所激起的回响,是当代国际史学颇为令人瞩目的一种文化景观。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大体指的是西方各主要国家(以英法为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进展,苏东剧变前的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败得失需要我们重新进行总结与思考,但这需要时间,故本文未予论列。 一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自此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亦同步产生。马克思主义史学自问世以来,对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对它的发展也带来了很深刻的影响。如果用概括的语言点明这两者关系的话,那就是从对抗走向对话。 从对抗走向对话这一发展趋势至战后尤甚。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还很弱小,直到1913年,英国历史学家古奇在初版本的史学史名著《十九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一书中,甚至连马克思的名字都还没有提到。二战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伊格尔斯在他所著的《欧洲史学新方向》一书中,把当今正在经历着巨大变化的世界史学归纳为法则论的、阐释学的和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方面,他主编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史学家,习惯于在已有的封闭格局中打“太极拳”,路子与程式陈陈相因,观念上、理论上严守“祖宗之法”而不敢“忤逆”。建国前后,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史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创新性的成就,但是,就整个中国史学界的状况来看,对传统的史学观念根本没有触动,没有突破狭隘、封闭的封建传统史学观念和史学体系。尽管人人都将自己的著作贴上“历史唯物主义”的标签,但在实质上却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相抵触、隔阂。这表现在对我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并不是专门相对于阶级分析观点的学术概念,把两者相提并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上较为独特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前,针对史学研究中出现的狭隘的"阶级观点"及庸俗的"借古说今"、"历史类比"倾向,我国史学界围绕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这个题目展开了热烈的论争。  相似文献   

6.
在建国后至“文革”前的这段历史时期中,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无常,史学家翦伯赞的史学思想也随着不断变化,政治环境正常时,翦伯赞的史学观点和主张能客观历史的看待问题,当政治环境恶劣时,翦伯赞的史学观点和主张就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史学发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6,(1):23-28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1949—1976年)时期,桂剧的发展轨迹同其他中国地方戏曲一样,在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与上演,优秀剧目的编创与移植,以及桂剧传统艺术挖掘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受当时政治左右而发展的,尤其是进入"文革"阶段,桂剧与当时全国的地方戏曲一样被"样板戏"一统天下,桂剧受到很大损失,开始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8.
本篇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总结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衰的经验教训,指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世界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国际影响,主要是说明它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学已走过了曲折反复的百年历程。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史学将走向何方?其发展趋势如何?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史学工作者的深思。从中国教育史学走过的历程和世界历史学、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史学发展的最新走向来看,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也可称之为中国教育史学的"三大转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二十世纪杨靖宇研究状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6年至建国前;第二阶段是建国后至“文革”结束;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至今。文章着重分析了第三阶段研究杨靖宇的成就特点,并展望了杨靖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关于黄宗羲的思想,清代学者就已着手研究。20世纪上半叶,随着新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广泛运用,黄宗羲研究进入现代意义的学术研究的新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黄宗羲思想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就,但存在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黄宗羲研究领域拓宽,且向纵深发展,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科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和教育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空前繁荣阶段。此外,港台和海外学者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黄宗羲进行研究,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但深层次的专题探讨、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及对于黄宗羲思想当代价值的认识和开掘都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50年为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7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20世纪末为第三阶段.尽管各个阶段争论的内容、焦点不同,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始终围绕着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不同问题而展开的,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十七年和“文革”十年,当代诗歌被有效地整合进了政治一体化的文学体制,使之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颂歌和战歌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两种主要形态。进入新时期后,一方面是承担了启蒙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主义诗潮再度复兴,另一方面是“文革”时期处于地下状态的朦胧诗开始浮出历史地表。朦胧诗在思想方面与现实主义诗潮同调,在艺术技巧层面借鉴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成为现代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论建国以来我国分配方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我国确立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带来了严重后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逐步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分配制度。而且,我国的分配形式还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典型性代表性电影中教师银幕形象的梳理和比较,发现银幕中的教师形象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的思想传播者、"文革"至改革开放前夕的命运抗争者、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教育事业奉献者和21世纪以来多方利益协调者等四种典型形象的流变。教师形象的银幕流变究其实质是特定时代社会发展与教师需求、教师群体特质及个体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形象在银幕上留下的时代印记。长期以来,教师被赋予多种形象,他们的形象与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相连,与各种利益交织,展望未来,教师形象应更加突出育人的使命,更加突出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典型理论在20世纪中国波诡云谲的革命语境中,逐渐走向了以阶级性、共性来取代丰富的人性意味和个性特征的不归路。20世纪一大半进程中的中国典型理论,与文革时期盛极一时的"三突出"、"不断革命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实质基本上是反人性、反民主和反平等的,它把人的本质抽象化,并与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理论相媾和,在文学世界中同构了一个等级制的社会模型。典型理论在"新时期"后的逐步瓦解,是中国社会民主化潮流推动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学术界对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经历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5 0年等几个时期。清末 ,学者开始运用西方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加以探讨 ,其开拓者是梁启超。民国时期 ,这一研究逐步受到重视。 195 0至 196 5年 ,大陆学者高度评价王安石 ,充分肯定其变法的历史作用 ;“文革”期间 ,研究实际上已经停止 ,并且被肆意歪曲 ,成为“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工具 ;“文革”后 ,研究步入正轨 ,研究队伍不断扩大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大有进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哲学史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哲学史概念研究已有 80余年的历史 ,其间经历了从 2 0世纪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自发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自觉阶段 ,以及新时期以来的理性化阶段。在自发阶段 ,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成果突出 ,它包括哲学史定义、类型以及哲学史与历史、哲学的关系的研究 ;在自觉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概念开始确定但受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影响较大 ,而且受左倾路线干扰 ;在理性化阶段 ,列宁的哲学史定义流行 ,但哲学史定义和哲学史类型的划分方法呈现多样化 ,哲学史概念的研究日趋理性化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改革与革命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为拯救和富强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革命运动和渐进的社会改革,二者虽然方式各异,却往往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为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逝世后的一段时间,如何科学地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全面、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总结“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是一个非常迫切而又复杂的问题。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比较集中地提出并初步讨论了这个问题,与会人员虽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意见,但还是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直至邓小平发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和叶剑英发表国庆30周年讲话后,全党中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通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得以完满解决,实事求是地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实现新的历史转折,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