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主要是指历史上形成的水西土司、乌撒土司、扯勒土司,其形成、发展、终结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除与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和彝族迁入贵州的历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代中央王朝,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为维护封建专治统治而建立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历史上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共经历了历史铺垫、形成、发展、终结四个阶段,对其进行研究,旨在以史为镜、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毕节,达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彝族作家安文新先生新著《先生与祖摩》是一部中篇历史小说,再现了大儒王阳明被贬贵州期间与水西彝族土司安贵荣和谐共融的历史画卷,小说主题、人物、环境中彰显了彝族文化与儒家文化共融发展的文化内蕴,谱写了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阳明心学,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史诗性华章。  相似文献   

3.
李平凡 《教育文化论坛》2013,5(2):115-117,123
彝族社会的土目是元代土司制度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汉语土语名称,然其原生形态,可上推至彝族君长制度形成之时。彝族乌撒地方政权,由君长到土司,雄踞乌蒙山区一千多年,统治地望跨越今云贵两省边区。一直延续到土司制度的终结。其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土目组织与分治。对乌撒政权所辖范围土目的形成和历史演变进行探索,可揭示出君长或土司政权基础的土目兴衰过程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清代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王朝的控制。但在澜沧江以外的地区,包括今西双版纳地区,却仍然以土司制对其进行管理。在今象明乡,西双版纳唯一的彝族乡,清代设置了倚邦土司,通过土司管理彝族等边疆各民族,实现了国家权力在边疆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水西政权是指水西彝族君长在蜀汉建兴三年正式受封为罗甸王建立方国,到元代改任土司,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改土归流结束1474年统治的方国、土司政权。水西政权是彝族地方政权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体现出了超凡的政治智慧,涌现出了不少爱国历史人物,勾画出了彝族历史的主线,创造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形成了独有的水西文化,在彝族历史上拥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标志性符号,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心理特征和民族情感.插花节作为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插花节肩负着凝聚民族智慧,承载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历了从虚幻到真实、从单一到多元、从小村落到大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民族传统节日处于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变迁背景中,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变异,如何在变异中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司制度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通过分封当地首领世袭官职,以达到有效治理和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政治制度。毕节彝族土司制度是整个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如何处理中央和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政权如何有效运转、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土司制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们今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彝族乌撒政权从麦遮俄索建立纪俄勾地方政权到1664年吴三桂平定乌撒,经历了独立的方国政权、羁縻时期的乌撒部政权以及被中央王朝正式册封的土司制政权等.乌撒部实行君、臣、师、匠为一体的政权结构,创造了独特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如宗法、则溪、毕摩、婚姻、勾则防范等诸种制度和职业社区制度等,影响较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西南彝族是与神灵共舞的一个民族,是多神崇拜且"万物有灵"的一个民族.彝族传统神灵文化是指彝族历代先民所崇拜的天上的、地上的、地下的、水域的神灵及祖先神灵,其包括天神、地神、人祖神等三大系统,这些完备的彝族神灵系统具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特质.彝族传统神权等级观念是彝族上古社会的真实写照和缩影,是彝族传统社会从部落酋长向部落联盟共和制阶级过渡的产物;彝族传统神位等级是古代彝族氏族部落和氏族部落联盟时代宗法制度的真实写照.彝族传统神权结构就是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反过来,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就是彝族传统神权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彝族族源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是一个典型的“复合民族”,是从西北南迁的羌人后裔之一,即彝族起源中的“轴心”民族─—“昆明”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其它民族成份,在魏晋时发展为,唐宋时为乌蛮白蛮,元明时期形成今天彝族的前身─—罗罗,此后又不断融合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彝族。  相似文献   

11.
彝族原始宗教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属原生态的本土本民族信仰的宗教,彝族原生态宗教有主持祭仪的祭司(经师)毕摩--他们是民族文化创造者、传承者、保护者;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祭祀及宗教节日活动的不同场地,人与"神"交流对话的活动场所,彝族原生态宗教是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彝族文学的分类及分期,特别是分期的特殊性,是由贵州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与已经出版的彝族文学史的分期不同,贵州彝族文学史可以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和现当代几个时期。在研究贵州彝族古代民间文学的时候,文本的选择就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所产生的互动因素,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繁多的彝族自称和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方言或土语众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彝文典籍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理念,来源于先民天地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他们的自然崇拜活动中,不仅体现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更有着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彝族传统文化同样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彝族的兄弟意识、社会结构、伦理教育与女权现象中。  相似文献   

16.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彝族的谱系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彝族的谱系文化进行了展示和揭秘,认为谱系不但是维系彝族原始血缘的纽带,而且是记载彝族历史的珍贵档案,最后谱系还是维护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舞蹈作为艺术,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是毋庸置疑的。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源于贵州彝族特殊的婚俗,生动地反映了贵州彝族的社会面貌。根据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和外国舞蹈美学思想,作者认为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传承和传播贵州彝族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家支是彝族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彝族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组织.一个家支有其发展的历史,通过家支的迁徙、祭祀、盟誓等家支活动来完善家支的自我管理.一个家支的发展其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毕节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根据毕节彝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可以大体分为先秦、秦至西汉、东汉至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等几个时期。关于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格局,因此,应进一步拓宽视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继续深入探究其中的重要问题,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毕节彝族因自然、社会条件于新石器时代产生了禁忌习俗,表现在性禁忌和保护图腾物两方面。伴随着彝族先民生产力、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毕节走向开放的步伐,彝族禁忌习俗亦发生了系列变化:古代社会禁忌范围扩大、近现代以来禁忌松驰且吸纳了其他民族的禁忌习俗。这些禁忌在历史长河中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迷信"、"陋俗"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