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民阶层。转型期的社会、尚待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客观上加速了该阶层进入乡村政治领域的步伐。在农村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他们,由于有着自己特殊的经济、政治需要,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就不可避免。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消除其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过程中,我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处于游移状态和社会边缘的知识群体,即自由职业者。他们主要从事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多数人有数目可观、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有较高的自由度和较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具有群体年龄轻、文化层次高、就业范围广、政治参与强、社会认同感差的基本特征;他们普遍感到在社会政策、亲朋好友、预期发展等方面有较大压力。自由职业者阶层的形成有体制转轨、政策调整、市场开放等外部因素和利益驱动、生存压力、价值实现、个性张扬、教育年限延长等内部原因。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社会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无论在流速还是在流量上都会有大的增加,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也会逐渐增多,并成为社会中等收入者阶层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十九、二十世纪交替之际,随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澳门的社会结构出现变动。现代社会主体阶层的雇主与雇工,以及知识阶层的不断成长,共同推动了澳门结社形式的变化,由商人主导的世俗性慈善社团与保护其利益的商会组织,由雇工阶层主导成立或经行会改组成的工会组织,以及由新兴知识群体创办的知识性社团组织,共同构建成了此一时期的结社新图景。  相似文献   

4.
贵族阶层是前现代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而对中央集权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英法两国的贵族阶层具有典型性,英国贵族由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流动性而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限制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法国贵族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足而成为君主的附庸,君民两极化的社会结构导致的中间阶层的缺失成为法国大革命具有强烈的激进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普鲁斯特对波德莱尔的评述与推崇引发我们思考两人之间的关系。从波德莱尔到普鲁斯特,是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的时代变迁,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的一面。两人来自资产阶级,分属于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政治要求、阶层利益和时代境况的区别导致了他们写作艺术的不同走向。他们的书写见证了十九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路途。本文旨在将文学话语同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结合加以考察,抽取出书写艺术与主体阶级属性的关联,探求资本时代的背景是如何诉诸两位作者的美学探索和政治旨趣。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阶层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及为什么和怎样实现新阶层政治利益等一系列问题,对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新阶层的命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与西欧尚武精神流行于贵族阶层、组成了骑士精神的主体不同的是,中国尚武之风则基本上流行于平民阶层。尽管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以尚武为宗旨的武士阶层,唐代的尚武精神也一度成为文人的时尚,由宋至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权一直延续着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北宋政权明文规定对“设置教头,练习兵仗”的民间组织要严加取缔。元代为蒙古人统治.他们生性剽悍好战,对汉族人尚武却没有表现出格外的兴趣。明清两朝,由于城市的兴起.尚武群体开始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武术的流派与社团.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间阶层异军突起.他们的有序政治参与在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存在着有序政治参与的困难和障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我们必须深刻剖析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使之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中间阶层伴随着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必然导致的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而出现。其自身内在的一些特点及其不断发展壮大并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体的趋势,决定了这一阶层在我国的政治地位,从而也决定其必将在政治民主化、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政治职能化、政治文化公民化等方面,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联新阶层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其中的部分人是由原来的体制边缘阶层演化而来,部分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产生的.由于在苏联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财富获得的独特性质,导致其政治认同上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制度变革的愿望和动力,因此,苏联新社会阶层中的许多成员认同市场经济体制和资...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神圣性在前现代时期来源于自身以外的宗教;当宗教衰微之后,“天才”和世俗政治权力成了它的新神。然而,随着20世纪以来化的变迁,传统的人艺术化急剧衰落,旧的精英化阶层解体,艺术的膜拜价值最终淡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其教育思想在当时轰动一时.2001年,我国教育部开始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新课程改革试验区,倡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角色转换,重新理解"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其中的教育理念与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诸多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分别建立了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英国确立了议会制下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则以民主共和制作为政体。这两种政体之所以不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英国主要是在新贵族领导下以加尔文教为指导完成的,法国则是由资产阶级领导、以理性的启蒙思想为指导完成的。此外,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也是导致两国建立不同政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贯穿于西方教育思想史的一根"红线":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近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形成,教育的心理学化最终实现;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大力弘扬并引发新转向;走向和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呈现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法国政坛的左右翼之分起源于1789年大革命,传统右翼势力是法国现代政治演进的主流。从19世纪起,出现了极右翼政治势力,其基本特征是极端民族主义和反对议会民主制度。以勒潘领导的“国民阵线”为代表的当代极右翼势力通过煽动反移民情绪和利用传统左右翼力量的浅退,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支持率,但不可能改变法国政坛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在古代西方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是指政治社会。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世纪不存在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市民社会。中世纪末期出现了从事商品经济的市民阶层,即第三等级。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专指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脱国家脱政治的领域"。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法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及其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心与世界高等教育活动中心的有关研究,法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崛起于拿破仑的第一帝国,18世纪下叶至19世纪上叶是其巅峰时期。其发展历程清晰表明法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经验有:建立法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系统,坚持高等教育多样化,重视科学教育和研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适合法国国情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并以立法形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但此后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又几经搏杀,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危机频发及解决,多种类型的政治制度相继出台,直到1875年宪法和1884年宪法修正案的颁布,资本主义共和政体得以完全确立,从此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政治现代化最终实现。在这个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法国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既体现历史进步与文明的发展,也存在历史负担与积淀。因此.在法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既有进步性,也存在保守性,本文试图在这个问题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我国经历了四次历史性变革时期,这四个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社会思想生活变革及文化科技发展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新事物、新思想、新概念,从而带来了语言的剧变,产生了大量新词语。这些词汇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反映了本时代的特征。文章对我国20世纪不同时期的语言变化及其发生途径、发生原因作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新感觉派以“另类”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我国都市文学的开端。一个精神迷惘、沉迷于物质刺激生活的小资阶层成为都市文学的表现主体。由于和时代语境的格格不入,新感觉派绚烂一时迅即凋零。无独有偶,时隔六十年后,九十年代后期,另一批小资闪亮登场。以更迷惘的精神状态、更糜烂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都市文学中的“另类”。然而由于消费文化成为当今文化主流,这一群新新人类遭遇了与新感觉派不同的命运。本文拟从两者的不同命运反思我们对待文学的不科学的态度。以及从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反思二者的创作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