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冬时节,西部边城乌鲁木齐传来北京的佳音:我国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评选揭晓,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族主任记者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榜上有名。记者采访了新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新闻工作者。 阿不力孜身材矫健,微黑的脸庞,眉宇间透出一股坚毅豪放的英气,谈吐直爽:“获得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是很高的荣誉。我很激动,也很感谢电台领导和新闻界朋友对我的培养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李根林同志1970年大学毕业后,自愿支援边疆建设,分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其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从此,他与党的新闻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新疆到河南,从电台到报纸,一干就是30多年,采写了数百万字的新闻作品。悠悠岁月,几多风雨,几多感悟,他将其遴选、提炼、归纳,收入《新闻生涯30年》一书。这是作者多年来在新闻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借此机会,我谨向一位老新闻工作者送去一份最美好、最诚挚的祝贺。在根林同志30年的新闻生涯中,大约2/3的时间是在我们安阳度过的,并长期担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安阳记者站站长职务…  相似文献   

3.
今年全国的“两会”报道,省电台获得了空前成功,发稿数量之多,节目份量之重,报道力度之大,宣传声势之强是历年全国“两会”报道所未有的。从3月1日至16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前、后方记者在主要新闻节目中发稿140多篇,在《财富经济》、《对农村广播》节目中发专题稿25篇,与中央台记者站合作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发稿38篇,其成功得到上上下下、业内业外的承认,省委书记孟建柱称赞说:江西省电台的节目做得好。众所周知,会议报道难以出新出彩。全国“两会”报道也已经做了十几年,会议年年开,…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加强省级电台驻站记者队伍建设,使其发挥独特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悉心考察选拔,配齐备足力量。省级广播电台驻站记者是整个广播记者队伍,乃至新闻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驻站记者,远离编辑部,独挡一面,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选拔渠道单一必然导致人才匮乏,人员构成不理想。目前,有三种现象:一是不太注重从通讯员中选拔;二是一些地方新分配来的大学生,留恋大城市生活,不愿到地方当驻站记者;三是有些电台受财力等因素限制,出现了一站一人现象。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反思。驻站记者是电台…  相似文献   

5.
李尚智 《新闻记者》2000,(12):24-26
“各位听众,早上好! 欢迎你收听由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的早新闻节目。 我是新疆台新闻播音员朱丹; 我是上海台新闻播音员王涛。 今天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8月14 日早晨7点刚过,新疆电台和上海电台男女播音员激情洋溢的声音,同时在天山南北、浦江两岸回响。这是上海电台组织发起、西部10家省级电台共同参与的“2000年东西部手拉手早新闻联播”特别节目的开场戏。它犹如炎炎夏日里吹来的一股清新之风,使数千万听众精神为之一振。 举办这一活动,旨在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让更多…  相似文献   

6.
1998年3月,我从编辑部到人民日报北京记者站做驻站记者。从编辑到记者,角色的转换需要适应,而在北京这个特殊地方当驻站记者,其中的甜酸苦辣似乎也很特别。借《新闻战线》一角,说一点不成熟的感悟。倾注一份热情 记者出身的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有一句名言: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他说,记者就是编辑部的采购员,出门去就是要拿回东西来,要有“每采必得”的勇气。我确实体会到驻站记者应该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在北京当驻站记者,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了解宣传信息比在外地驻站要方便,但它所要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更强。譬如,一件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位朋友谈到:“有偿新闻”臭了,“有偿不闻”还香着呢!何谓“有偿不闻”?朋友见我一脸疑惑,便讲出一大串事例: 电台一位记者,采录了一组用户反映产品质量低劣的报道。台长审听时发现,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家,正是电台广告大户,便以“正面宣传为主”为由,将这组报道打入冷宫。 报社一位记者,写了一篇甲乙二厂关于经济纠纷的调查。值班副总编看后,感到调查中的问题较为普遍,针对性强,便配发了短评。突然,甲厂厂长一个电话找到社长兼总编,要求“笔下留人”。因为他核对事实时,看到事实虽然准确,但毕竟自己理亏,见报后会影响本厂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刚调入人民日报几个月,就到甘肃驻站;驻站一年发稿600多篇,相当于8年的额定任务,列人民日报记者部驻站记者发稿量排位第一名。下面这篇文章是作者在甘肃驻站一年的实践体会。细阅此文,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人民日报一名驻站年轻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听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闻记者如何去发现和挖掘新闻资源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9.
本刊乌鲁木齐讯中国记协采访团应新疆军区邀请,从7月28日起对天山南北军营进行了近40天的采访。这是建国以来全国性的记者团第一次采访新疆边防部队。采访团由中央报刊电台的7名编辑记者组成,抵乌鲁木齐后分为两个组奔赴南北疆,先后采访了  相似文献   

10.
天山作证──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踏遍青山志未酬,咬定青山不放松,饱蘸激情定春秋,愿洒热血荐轩辕。这是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的性格特征和执著追求。17年来,他先后25次深入和田、喀什、克孜勒苏、阿克苏、巴音郭楞、吐鲁番、伊犁、阿...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奋努力是取得工作成就的前提和基础。毛拉·沙比提就是这样一位勤奋努力的人,他在新闻事业上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身到新闻工作中,把新闻工作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在20年的记者生涯中,毛拉·沙比提行程5万多公里,跑遍了天山南北,到过800多个乡镇,与基层农牧民面对面交谈,聆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反映民情,他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采写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1993年以来,他采写的40多篇新闻作品获得全国、自治区及各行业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其中17篇新闻作品获得全国及新疆好新闻一、二、三等奖,他五次被评为新疆日报社先进工作者。经过竞聘,2006年他走上了维文通联部副主任的岗位。  相似文献   

12.
赣榆县城头镇党委书记谢佃谦,热心为报社电台写稿,人们称赞他为“书记通讯员。”谢佃谦同志曾在县委机关当了16年秘书,对报道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1984年,他被选调到徐山乡担任党委书记后,每天都要阅读省  相似文献   

13.
“人民不会忘记”专题采访活动结束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回顾历史,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来自全国各地支援边疆的建设者。为了弘扬支边建设者的奉献精神,从5月上旬起新疆日报、长江日报联合进行“人民不会忘记”专题采访。他们深入天山南北,寻访了100多位武汉历年支边人员。6月13日,自治区党委代书记王乐泉接见了采访组成员,他希望新闻界要满腔热情地全面正确地宣传新疆。 左上图:王乐泉接见新疆日报和长江日报的记者。左下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铁门关电厂采访当年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支边青年。  相似文献   

14.
郭光进是一位农民通讯员,前年一年在军内外各级报刊、电台发表作品百余篇。捧回证书12个,被邓州市新闻科命名为“特别能战斗的通讯员”。这些证书,既证明了他的荣誉,也向人们展示了他刻苦采写的足迹。光进只念过初中,原在新疆某部队服役。自从  相似文献   

15.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一句,诗人道出了自强不息立身世间的满怀豪情。驻站记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豪情。唯如此,才能把报道工作做好,为自己和所在的记者站谋取较高的地位。胸怀全局才能天高地阔偏居一隅,驻站记者采写的新闻很容易由于受地域之限,驻站记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出现新闻不新、没有深度…  相似文献   

16.
在江阴市业余通讯报道队伍中,有一位年已花甲、笔耕不辍的“老报道”。他,就是青阳镇党校校长兼报道组长张振华。过去的一年,是值得老张自豪的一年,单市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的文章就达200多篇,加上党务、政务方面的出色工作,先后荣获市、镇各种荣誉称号16项,其中包括无锡日报、无锡电台、江阴报、江阴电台的优秀通讯  相似文献   

17.
黄博 《今传媒》2006,(3):50-51
“知道什么是孤鬼野魂吗?——就是我们驻站记者呀!”1997年秋天,我进入《中国青年报》成为陕西记者站一名驻站记者时,老记者们这样调侃着传授他们的驻站感受。当时的我很不理解——驻站记者怎么就是孤鬼野魂呢?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越发觉得用这四个字形容驻站记者非常形象、贴切。不过现在再来看,其含义已大不相同,“孤鬼野魂”除了“孤独”以外,更多了一种独立、独行、我思、我魂的境界。在古汉语中,“孤魂野鬼”是前后互文,也可以写成“孤鬼野魂”。写自己的驻站感受,我更偏爱“孤鬼野魂”——孤鬼有野魂。“孤鬼”要做“全鬼”孤魂野鬼,孤…  相似文献   

18.
1995年5月5日至6月14日,我受报社派遣,到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在《新疆日报》的大力支持下,纵横天山南北,行程7000多公里,寻访了100多名武汉籍及部分自孝感、大冶、鄂城、浠水、公安、麻城、洪湖等地进疆的支边人员,在《长江日报·长江周末》和《新疆日报》先后刊发了相同内容的一组报道.这5篇人物通讯在武汉和新疆产生较大反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代理书记王乐泉在接受本报和《新疆日报》记者的专题采访时,肯定这次寻访活动很有意义,称通过报道武汉籍支边人员在新疆的工作、生活情况,可以使  相似文献   

19.
贫困山区找“富矿”———记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李青许琨一说起李青,曾一同当驻站记者的同行这样评价他:李青就像一团火,记者站有了他,报道就搞得红红火火。这个评价反映了他的个性。李青是宁夏日报社主任记者,政文部副主任。未到过宁夏西海固山区的人,难以想象那里...  相似文献   

20.
中央级、省级报纸、电台、电视台驻站记者,地、市、县(区)级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我们姑且称其为地方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地方记者认为自己是基层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工作的“手足”部位,新闻视野狭窄,活动空间狭小,新闻来源匮乏,因此而常常看低自己。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首都、省城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有自己的优势,地方记者也有自身的地方优势。概括地说,地方记者距生活的激流较近,更容易抓到活蹦乱跳的“活鱼”;地方记者身置生活的原野,更容易采撷到带露水的“鲜花”;而且地方新闻工作者脚踏一片火热而独特的乡土,也能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