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激励、唤醒、鼓舞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2.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艺术,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重要的语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操作中,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思维能力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育时机,创造不同的教育情景,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文知 《生活教育》2009,(12):59-60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素质教育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愉悦宽松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氛围;要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5.
姜瑜 《考试周刊》2014,(48):63-6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激励、唤醒、鼓舞"主要体现为对学习主体的作用,其实体现了内外因变化的哲学关系,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我觉醒为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练为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数学的生命在于思维。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核心,而发展思维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以练为主”的数学教学思想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民主、激励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情感动力 教师要把微笑、期望带进课堂,把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带给每一个学生,用民主激励创设欢乐的教学氛围。并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设置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和采用激励的方式以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要,克服学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人人都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二、唤醒、鼓舞是激活创造性思维的智慧源泉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 …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才会有所发现,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才会得以培养和提高,创新学习的过程才能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才会有所发现,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才会得以培养和提高,创新学习的过程才能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9.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自然课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宋松梅 《课外阅读》2010,(7):133-134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的艺术全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陶行知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学艺术的真谛。教师适当的设疑和巧妙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找到答案、教给学生有效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数学,离不开思维,数学的生命在于思维.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数学教学的大量活动在45分钟的课堂之中.无疑.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的设计应是这种“激励、唤醒、鼓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是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这里的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诱发学生思维潜力。在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这是众多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课题。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行了一种方法,对学生的写作兴趣颇有“激励、唤醒、鼓舞”之功效,聊称之为“作文教学一趣”。  相似文献   

14.
梁家英 《广西教育》2009,(22):44-44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教育艺术家,而教育艺术的奥秘则在于教师能以兴奋的情绪、赞美的语言、殷切的期待去赞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格外重视评价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艺术,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操作中,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主体作用,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其实,教师只要善于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做到善于提问,善于让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的“空间“中放飞,善于引导,这项工作也就化难为易,天长日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会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启动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能否得到开发以及开发程度如何 ,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发展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 ,要进行创新教学 ,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斯多惠说的好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课堂中要想出各种办法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设疑激趣。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 ,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求知欲 ,是培养创造思维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工作。所以教师要善于…  相似文献   

1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一、设计发散思维教学 因式分解是继续学习分式、方程的基础。在数学恒等变形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分式约分、化简求值,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二次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求极值化简根式的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我利用发散思维的  相似文献   

1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没生动的思维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陆新华 《文教资料》2005,(32):82-83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因势利导,在各学科中做好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培养兴趣,激发语言意识,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突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德国教育家迪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时,思维才会处于激活状态,学习效果才会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